一名中年男子在戚区一家幼儿园前转悠,眼露凶光,手持利器。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都很担心。不过,这名精神病患者很快就被所在社区和监护人一起送到了常州德安医院及时治疗。目前,常州已经形成了一张精神病患者的监护网络,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控。
社区是第一道防线
对于小陆来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舒畅:每天早上到位于青龙福成村委的天宁区康苑农疗(庇护)站,开始了他一天的愉快生活。他和同伴到田里采摘菜蔬,再把采摘的菜分拣、洗净、切成一定的大小规格,包装好,加工成净菜供应全市30多个集体伙食单位。
此刻,他的心情是快乐的。可是前几年却不是这样的,他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年纪近四十。他有一个困惑,明明在正常状态时,到企业应聘,人家一了解情况,立即摇头,拒之门外。也有的单位录用了一段时间后,又把他推了出去。到后来,他自己都怕到单位里去了,总觉得别人歧视他,只要看到有几个人在一起,就想到“又在对我指指戳戳了”!他父亲在家唉声叹气。
他父亲也有轻度精神疾病,而他母亲更严重。这样的家庭境况也就可想而知了。街道、社区、残联都对这个家庭伸出援手,多次推荐小陆到企业就业,可总有疙疙瘩瘩,总是去了一阵就被单位推了出去。
天宁区残联康复科骆美芳科长得知小陆又回家了的信息后,心情很沉重:精神病人已经很不幸了,如果社会各界再不给予温暖叫他们怎么过?再说,闷在家里也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甚至可能诱发更严重的事件。天宁区精神残疾人士有927名,还有995名智残人士,怎样更好地帮助他们一直是她的心事。
2006年,她得知有的地方把精神病患者组织起来,进行工疗,既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能产生一定的效益。“我们也可以做啊!”她的设想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天宁残联与当时的蔬菜研究所商量搞农疗康复,没想到一拍即合,很快一个名叫天宁区康苑农疗(庇护)站的康复机构建立起来了。农疗站里分为娱乐休闲区、农作物种植区和净菜加工区三大部分,娱乐休闲区里有相对独立的康复、医疗、教育、培训、娱乐活动和工间休息等场所,并配有相应的设施、管护和医疗等专业人员;农作物种植区种植百亩大棚蔬果和苗木,净菜加工区是将田间采摘的蔬果经过拣、洗、切、包装等加工处理,供应全市30多个单位。
在这里,管护人员每天组织农疗人员参加蔬菜、苗木种植、净菜加工、除杂草等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开展体育锻炼、康复训练、沟通谈心、阅读看报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劳动技能,调节了情绪,更增强了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
小陆来到这里后,农疗站两次搬迁,离他家越来越远,但他风雨无阻每天准时来上班。在这里,他和其他患者一样,有管护保员定时监管他们服药,每月还由残联发给他们一定的生活补贴费。
常州市创建了一种机制,每个社区都有由疾控中心指派的精神病防治医生,对本社区的患者建立档案,进行随访,指导服药,进行监管,避免复发。发现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由于这种机制的长期坚持,筑起了社区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筑起后,效果极佳。这几年,常州的精神病发病率有所缓和。
撑起精神病人“保护伞”
常州市德安医院承担着我市精神病患者治疗的艰巨任务。该院院长、党委书记高洁萍认为新法极可能在近期出台,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对医院的精神科医生来说,法律意识必须更加增强,更要尽心尽力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德安医院精防科科长袁浩龙长期从事精神病防治工作,是一位资深专家。他认为,《精神卫生法(草案)》对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是有很大力度的,比如第二十六条规定: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其监护人、近亲属、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予以制止,其监护人、近亲属应当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其中,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行为的,由当地公安机关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并通知其监护人、近亲属。接到依照前款规定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机构应当将其留院,立即指派2名以上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诊断,并在72小时内作出书面诊断结论。诊断结论应当立即告知患者及其监护人、近亲属;其中,属于当地公安机关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还应当告知送诊的公安机关。第二十七条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由患者自主决定。只有精神障碍患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且有伤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公共秩序危险的,才能对患者实施非自愿住院医疗。第二十八条规定:诊断结论表明精神障碍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限制其离开医疗机构。诊断结论表明需要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非自愿住院医疗的,由患者监护人办理住院手续;其中,患者属于查找不到监护人、近亲属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由送诊的民政等行政部门办理住院手续。
这三条就决定了不论什么部门都不能对任何公民“被精神病”。
“所以,尤其是初发病的病人,我们必须在72小时之内明确诊断,得出正确结论,确定是否精神病人,把好关。否则,就可能侵害了非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反之,如果有病而没有诊断出,同样会造成危害。”袁浩龙说。
精神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目前,常州精神病发病率还不低啊。”高洁萍说起精神病防治,就觉得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而在这所医院经常见到的场景是:医院大门前警车呼啸而来,一位挣扎着的肇事肇祸患者又送到了这里。据统计,今年1月到11月已经收治了300多名患者。送患者来这里的公安干警说,这些患者散落在社会,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干扰。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去年,武进牛塘一个20岁的小伙挥着斧子对人就砍,酿成1死4伤的惨案。
高院长说,目前,常州的精神病防治形势还不容乐观。据常州市统计局公布的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常州市的常住人口为459.2万,户籍人口360.8万。目前,常州的精神病发病率为千分之十七多一点。据此推算,常州市精神病患者约为6万多人。而在前些年他们曾经在常州地区搞过大规模流行病调查,得到的结果是当时发病率为千分之十四。当时,他们研判的结果是这个比例还将呈现上升趋势,现在的事实已经证明了他们预测的正确。
从目前来说,尽管常州的精神病防治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但和其他地方一样,精神病康复资源十分缺乏。精神病人在医院得到及时治疗后,病情都能得到控制,这时就极其需要到社区、企业提供边治疗、边康复、边就业的项目,但这还较难得到解决。所以老病人出不来,新病人进不去。“这是目前一个很纠结的问题。”
精神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公安、疾控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努力才能奏效。德安医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去年由公安牵头,德安医院作为专家组成员,花了三四个月,在全市社区、病人家庭逐门逐户排查,进户3000多户。摸清了全市重性精神病人的情况,为管控提供了依据。这种做法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常州的做法,作为精神病防治的典型,在全国性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一般来讲,精神病人不可能完全治愈,必须长期进行药物控制,如果监护人不能有效监护,缺乏定期的药物控制,极有可能复发。德安医院的专家定期对社区精神病防治医生进行培训:精神病的知识;如何观察复发的迹象;治疗的基本常识;精神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等都是研讨的内容。如果病人一直坚持服药一般就不会复发,这也是他们病情长期稳定的基础。但是由于不少患者家庭中其他成员也是患者,家庭经济受到拖累,再加上他们的坚持性也稍差,所以还不能100%做到这一点,因此也有复发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社会、医院和家庭的共同管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精神病防治网络中,医院就能立即获知信息,各方一起为病人的治疗作努力。
今年10月24日上午,受国务院委托,卫生部长陈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关于精神卫生法草案”的说明。我国的精神卫生立法进程开始于1985年,但数易其稿始终未能正式出台。陈部长在作说明时表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1600万人。之前,他接受采访曾表示今年内精神卫生法有可能出台。
对于广大精神病医护工作者翘首以待的这部法,不少研读过草案的精神病防治专家表示,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