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兴起。其实,不仅仅是经济领域,在文化领域,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同样存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问题。
我市在“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中积极探索,通过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让这两侧有效对接,让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满足文化民生的需求。
8月底至11月两个多月里,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和市文联主办,常州日报社、常州广播电视台协办的第二届“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精彩纷呈。上下齐行动,城乡全覆盖,共推出10大系列256项活动,涵盖20多个艺术门类;而且,在服务的距离、时间、内容和方式上,都便于服务对象享受服务,从而,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
“凝聚百分努力,呈现百分精彩,追求百分满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这样解释“文化100”中“100”的含义。
两年的探索实践,把这一理念转化成了现实。
文化共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原创话剧《钱算什么东西》中饰演老板娘,又要负责“梨园秋韵”特色团队经典传统戏曲社区行的组织工作,还要担任芬芳越剧团传统越剧展演的主持,再加上平时的文化培训工作……这两个多月间,市文化馆的张姝娜很忙,“有一天刚演完《钱算什么东西》,晚饭都没时间吃,立马带着队伍赶到新北薛家广场,还有一场越剧《何文秀》等着开场呢。”
这样的事情,在市文化馆馆长沈红球看来很常见。今年,在“文化100”256项活动中,市文化馆承办的有57项,比去年多了近一倍,场次更多,类型更丰富,观众覆盖面也更广。 为此,馆里的工作人员都身兼多职,“比如副馆长周柯卿,两个多月没有周末,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加班。”
事实上,“文化100”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默默奉献的人还有更多。
围绕“凝聚百分努力,呈现百分精彩”,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立足常州,放眼全国,既把常州特色资源推出来,也把全国优质精品引进来;既整合行业内部资源,也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大文化、全覆盖、高档次、广参与”的格局——
为让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远在3200多公里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领导不辞艰辛专程赶赴敦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最终得以让该研究院在计划外临时“加塞”,使敦煌艺术大展首次走进地级市;
为让8位大师的作品集聚龙城,刘海粟美术馆、常州画院工作人员北上南下,奔赴北京、南京、深圳等地,用真心、真诚、真情促成合作,带来了约300件精品,轰动了沪宁线展览界,常州画院副院长吴鸣感慨地称之为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让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一批“主旋律、正能量、接地气”的文艺节目,包括张姝娜、周柯卿在内的近2000名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走进全市25所学校、57个社区,以及72个各类文化阵地,放弃多个周末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文化共享:惠及市民超过百万人次
去年,首届“文化100”迎来“圆明园兽首回归——保利国宝展”;今年,更有“敦煌艺术大展”首次走进地级市,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赵朴初、齐白石、关山月、萧娴、林散之8位大师精品首次集聚常州。
既高端大气上档次,又通俗易懂接地气,精彩的活动受到市民的热捧。“敦煌艺术大展”开幕第一天就吸引了近1万人次参观,国庆7天长假吸引近9万人次,“两个月中,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创造了常州博物馆单个展览参观人数的新纪录。”常州博物馆馆长林健说。
敦煌艺术大展、8位大师精品展,不仅吸引了常州市民的眼球,上海、南京、广州、无锡等地艺术爱好者也专程赶来欣赏。泰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吉长江有亲戚在常州,得知常州有“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特展”,组织了50个人,特意赶过来欣赏。
国庆长假期间,教美术的张老师天天带着学生去博物馆临摹壁画。她告诉记者,这些精美的壁画都是平时没机会接触到的,“都是用最简练的绘画语言,描绘出非常生动的形象,非常适合孩子们学习”。
在这些高品质精品展览的同时,今年的“文化100”还根据市民的审美追求和趣味,结合常州的人才力量和文化特色,大量推出了市民“可感知、可触摸、可体验、可参与”的文化活动。除了《钱算什么东西》在常州文化圈引起轰动外,还有国家一级演奏员徐静的二胡独奏音乐会给观众带来精彩的艺术享受,“镜中的常州历史文化古迹”“画中的常州历史文化古迹”展览深受欢迎……
市民刘援朝是一位退休工人,家住清潭。他很清晰地记得,上次去大剧场看徐静二胡独奏音乐会,听到好多人说,在常州这么多年还没来过大剧院,借这个机会也算是进了一次高大上的剧院了,“这就是文化惠民的体现啊!你看,今年的‘文化100’档次高,内容也丰富,确确实实让更多市民共享到文化发展的新成果”。
据统计,超过百万人次市民共享了“文化100”盛宴,文化的气息、文化的魅力和文化的精彩,传递到了广大市民身边。
文化创新:从探索到品质化到国际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既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不断拓展常州文化对外开放和交流的广度深度,并推进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由此,全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14年我市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位列全省第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63%,位列全省第2;12部文艺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位列全国地级市第1。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城乡居民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进一步提供优质丰富、多层次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呢?
“文化100”、“文明社区天天乐”等文化惠民工程创新之举应需而生。
去年,“文化100”首次举办就引起全城轰动,111项文化惠民项目吸引了近百万市民共享文化大餐;今年,“文化100”不仅项目数量翻番,而且品质更高、门类更全、覆盖更广,市民可参与的形式和途径更加多样,超过百万人次市民再享文化盛宴,甚至吸引了不少周边城市市民。
更重要的是,今年“文化100”变“政府主导,群众听戏”为“政府引导,群众唱戏,大众共享”,以更亲民、更惠民、更悦民的形式和机制,让市民成为主角,不仅实现了覆盖城乡、全城联动,还得到全市民间文化力量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20多个文艺协会和团体、10多家民办博物馆和100多个社会文化团体纷纷登场。
吴克家是市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他告诉记者,去年“文化100”期间,他们协会推出9场演出、1场展览,今年则组织11场演出、两场展览,包括民乐、越剧、沪剧、书画、剪纸等,“我们组织票友和戏迷排练的全本越剧《西园记》在红星大剧院演出,赢得观众的连连喝彩”。
“去年是第一届,是探索和尝试;今年以敦煌艺术大展和8位大师作品展为代表,追求的是品质化;明年,我们的目标是国际化。”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建共告诉记者,今年的“文化100”尚未落幕时,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和市文联已经开始筹划明年的“文化100”工作,初步计划引进一些国外的精品文化艺术展览,让常州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更多更精彩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也让更多国际友人参与常州的文化建设,“届时,将会有不少老外和常州市民一起共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