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代表委员:提升服务,让更多人老有所养

来源:新华日报 2018/3/17 发布时间:2020-09-08 浏览量:16

当下,养老已成为我国社会当前面临的最现实问题之一。老人上楼难、洗澡难、照护难……这些迫在眉睫的现实困难摆在很多家庭面前。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当前,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江苏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家有老人,生活遭遇诸多难事

“我们一些老旧小区的老人,一个夏天连个西瓜都吃不上,主要就是上去了就下不来,买西瓜就更不方便了。”谈到老人上下楼难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陈杰深有感触地说,今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国家对这件事的关注。但推进为什么难?“关键还是底楼的利益难处理,光靠楼上楼下的住户自行协商是很困难的,还是要发挥政府和基层社区的作用,将补偿方案透明化,加大协调力度,让全体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随着“老人助餐点”普及,江苏给不少独居老人解决吃饭问题找到了出路。但现在,老人的洗澡问题又突显出来。全国人大代表、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说,洗澡对于老人来说是一个大难题,容易滑倒、晕倒,一些公共澡堂也不太愿意接受高龄老人独自去洗澡,害怕担风险。“今年春节前,我到泰州调研时发现,泰州在这方面开展试点,由政府出钱对公共澡堂进行适老化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在老人前往公共浴室洗澡时,增加了一笔保险费用。”

“南京市秦淮区有个社区建了一个嵌入式养老机构,床位不多,主要是让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住进来。同时也对社区老人开放,老人可以来吃饭、看病,也可以洗澡,他们有专业的助浴设备。”这种模式让侯学元眼前一亮,他认为江苏未来应该多采用这种模式,“政府出钱,为每个街道买一套这个设备,放置在某个适合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里,由专业队伍运行。今年江苏将进行调研测算,明年有望试点助浴服务,切实解决老人洗澡问题。”

推进居家养老,解决深度老龄化难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江苏人均预期寿命是78岁。江苏有1756万人口,其中60岁以上老人已经占比约22.5%,可以说是深度老龄化。”侯学元告诉记者,此次参加两会,他重点对养老问题提出建议,“我认为,推进居家养老是解决深度老龄化难题的现实路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支撑,引导更多老人居家养老。”

侯学元表示,居家养老符合中国国情,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养儿防老,子女对老人有赡养义务,这是好传统,也是居家养老的基础。老人们都进养老机构,政府“背”不动,目前也不具备这个条件,“况且,也没有必要建这么多养老机构,不仅财政投入太多,而且占用土地资源。”

老人在家,一旦突发疾病或出现意外,如何确保及时救助?“我家中一个长辈,在美国的养老公寓,房间都有报警装置,每天也会有工作人员来房间里巡查一遍和老人聊聊天。”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窦希萍建议,基层政府部门例如街道、社区,应该首先掌握辖区内空巢老人名单,组织社工、物业人员、居民志愿者,每天关注空巢老人情况。

“居家养老并不等于家庭养老,同样必须解决公共服务体系问题。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并不能缺失,亦需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侯学元举例说,比如机构养老政府有补贴,居家养老政府也应有补贴,尤其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还应对其子女进行免费护理培训,进行适老社区改造,为其居住的楼幢加装电梯、家中卫生间进行无障碍改造等。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推进长期照护险

在日常工作中与老人接触最多的,要数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佰仁堂常青乐龄护理院护理员、共青团南通市委副书记(兼职)李楠楠了。这位90后姑娘要照顾近200名失能老人,对老人的生活需求有切身了解。

“失能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养老护理人员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人生活的质量,但专业护理员数量紧缺。”李楠楠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有4000多万人,若按照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理员。“但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持证专业护理人员不足2万人,护理行业大多数是学历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年龄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养老护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没有普遍推开,老人主要收入来源为养老保险。侯学元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约为2500多元,而入住一所收费中等水平的医养结合机构,除去医保报销,每月还要支出3000元至4000元。“建议从国家层面统一相关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护理院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时,在15个全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总结相关成功经验,稳步拓展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