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体企业到产业集群 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发力 优势叠加: 江苏产业援疆驶向新蓝海

来源:新华日报 2018/9/24 发布时间:2020-09-08 浏览量:16

记者前不久来到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的轻纺产业区,只见现代化标准厂房里,纺织机器和设备有序运转,不少穿着整洁工装的少数民族工人穿梭其间,一派忙碌的景象。

投资过亿元的伊宁轻纺产业区,是我省产业援疆的重要项目之一。

新一轮产业援疆中,我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机遇,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挖苏新两地产业优势互补的潜力,推动新疆优势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从单体企业到产业集群,从援建到优势互补,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发力,江苏产业援疆正驶向新蓝海。

集聚产业,新疆跨越式发展添动力

在伊宁轻纺产业区的三润集团新伊工厂,**尔族纺织工人热孜艳木正在娴熟地缝制裤料。曾是家庭主妇的她此前没有任何收入,全家只靠丈夫放牧为生。如今,热孜艳木每月可领到近2000元的工资。“在家地位明显高啦!”她笑着说。

“新疆具有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优势,但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而南通则恰恰相反,双方的优势叠加,实现了两地的互利共赢。”伊宁县委副书记、南通工作组组长张华说,绕开南通曾走过的“弯路”,工作组严把入驻企业“质量关”,从报名的众多企业中严格筛选出一批实力强、发展质态好的大型企业。目前园区一期已吸纳8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近5000人,力争通过3~5年时间,将轻纺产业区打造成“全伊犁最大的产业援疆基地,全疆最大的就业基地、服装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坯布生产基地”。

同样受益于以产业集群方式援疆的还有霍尔果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支点之一以及我省产业援疆的核心区域,整个霍尔果斯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园区,一端连接广袤的中亚欧洲市场,一端连接中国最繁华的经济地带。居中而坐,尽享物流、商贸等区位优势的,是伊犁河谷。

“十三五”以来,我省援疆工作组通过积极搭建产业合作平台,达成了一大批产业合作意向。仅2017年,伊犁州签约项目181个,意向投资201亿元,其中落户124个,带动就业10736人;克州新入驻企业16家,总投资9亿元。

“江苏的产业援疆,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设备转移,而是把江苏的资金以及最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与当地优势资源相结合,推动新疆产业的跨越式迈进。”我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潘道津说。

随着一个个产业援疆项目的落地,一座座现代化工业园区建成,许许多多像热孜艳木一样的农牧民走出家门、走进工厂,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创造幸福。

嫁接技术,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千亩稻田绿油油,螃蟹田里打洞洞……若不是亲眼所见,记者也未曾想到,江苏人爱吃的螃蟹、小龙虾会出现在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坎乡库勒特克齐村的水稻田里。

“以前村民哪见过螃蟹,还以为是蜘蛛,不敢养,如今看到收成,大伙都排着队盼着江苏来的蟹苗。”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委副书记、盐城对口支援察布查尔县前方工作组组长李强告诉记者,察布查尔县是全疆三大水稻产区之一,拥有22万亩水稻田,过去螃蟹、虾养殖一直是空白。自2017年起,盐城工作组通过给予资金、人才、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帮助该地成功引进稻蟹养殖技术,不仅让伊犁人吃到了本地自产的螃蟹,更拓宽了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27岁的郑玉龙承包了72亩稻田进行稻蟹养殖。这位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算过细账:一亩田投放4至5公斤蟹苗,每公斤成本50元,到9月中旬,可收成蟹20至25公斤,按每公斤80元批发,除去成本,每亩地的螃蟹净收入1000元。每亩田还可产350公斤有机稻米,按每公斤6.5元批发,每亩稻米可收入2275元。采用稻蟹共作技术的稻田比普通稻田增收1500余元。

在新疆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葡萄种植技术,也在江苏产业援疆的过程中迭代升级。

木纳格葡萄作为全疆最香甜的葡萄品种之一,种植历史已长达上百年。然而,由于该品种葡萄低产、受气候波动大、不易运输,当地种植户始终难以致富。

江苏援疆专家、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何旭东博士告诉记者,“过去当地种植户一味追求产量,不舍得修剪,导致葡萄品质不好,卖不上好价格。”要想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还得从改变他们的种植观念入手。今年起,我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投资250万元,建设占地200亩的葡萄长廊,把它打造成葡萄标准化种植的“样板工程”。

种了20多年葡萄的**尔族果农沙**·居买将自家的3亩地“托付”给江苏援建的葡萄长廊。“江苏专家教我们的方法果然有用,去年葡萄园的亩产每斤只有5毛钱的收成,今年葡萄长得好,预计每斤能卖到两块钱左右。”

挖掘潜能,美丽经济更具魅力

8月正值伊犁河谷的旅游季,走进新疆霍城县央布拉克村,道路两旁整齐有序的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尔族乐曲伴着姑娘们轻盈的舞步,和着香气扑鼻的各种烧烤味旋转、升腾……

央布拉克村原是个贫困落后的民族村,在江阴市对口支援霍城县工作组的帮扶下,走出了一条民俗与观光相结合的旅游富民新路子。

在央布拉克村的家访点“茶点人家”,记者遇到了刚从苏州、无锡“取经”回来的女主人玛依努尔·买买提。自从4年前开起了家访点,每年短短5个多月的旅游季,能为玛依努尔·买买提一家带来近5万元的收入。坐在漂亮的房子里就可以挣钱,她以前想都没有想过。“江苏援疆干部组织的这趟学习,让我大开眼界,见识到了专业化程度高的旅游服务业。”接下来,她打算进一步美化庭院,改善提升餐饮服务水平,让“塞外江南”的美丽风景更有魅力。

第九批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我省深挖当地旅游资源,通过资金、理念等全方位的支持,打造了一系列旅游名片。比如,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结合伊犁州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制定了旅游援疆3年工作思路,在国内外打响“伊犁国际旅游谷”“塞外江南美丽伊犁”两张名片。

如何让更多人来到新疆,感受新疆之美?新一轮“十万江苏人游伊犁”活动成了拓展客源的“金钥匙”。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苏游客到伊犁突破20万人次,到新疆突破50万人次。

随着旅游援疆的不断推进,天山南北的“美丽生态”正在逐步成为“美丽经济”,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