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代表委员热议“持续攻坚克难 走在发展前列”

来源:新华日报 2018/3/14 发布时间:2020-09-08 浏览量: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出席两会的江苏代表委员表示,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速增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思想再解放,放眼全局谋一域

——围绕走在前列的定位,在世界和全国大格局中审视谋划江苏的发展

最近,由省编办、省审改办牵头开展“江苏2017年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聚焦“开办企业”“不动产交易登记”“建设项目施工许可”3项指标,并增加“不见面审批”内容。评价表明,只有把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地区,在评价得分中名列前茅。”省编办、省审改办主任俞军分析说,试点地区将开办企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的审批事项划入行政审批局,由原来的部门间协调变为行政审批局内部流转,通过流程再造、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了审批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等“一长四多”问题。

走在发展前列,要立足更高站位,放眼全局谋一域。当前,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江苏推出“不见面审批”,浙江叫响“最多跑一次”,上海的“店小二”“总客服”正在成为新名片,各地相互借鉴、相互竞争的态势愈益明显。

“这些年,我们各方面工作都取得长足进展,达到了很高水准。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作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表示,强化对标意识应当成为思考问题、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始终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国际最好水平,对标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我们就会看到新的差距,找到新的目标,产生新的动力”。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走在前列的定位,在世界和全国大格局中审视谋划江苏的发展。

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的“三个克服”,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克服江苏发展基础好、只要稍微努力就能走在前列的盲目乐观思想,清醒看到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切实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以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姿态开创工作新局面;

克服江苏经济发达就一好百好的片面认识,清醒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以兼收并蓄的胸襟学习成功经验,以博采众长的态度借鉴好的做法,推动各方面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克服传统观念、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清醒看到发展快、遇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也较早,外向度高、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也较大,在外界辐射带动力强大的同时自主性比较弱化,深入分析研判,拿出有效应对之策,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求突破促发展。

改革再深入,谋划新招见实效

——针对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加大改革力度,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提交建议,希望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支持力度。他表示,苏宁环球集团正在拓展文化、健康、金融等领域,与中国民族艺术基金会合作,打造博物馆集群。目前建馆用地、水电价格、购买服务、运营补助、人才评价、考核奖励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点,因涉及部门较多,仅凭企业难以协调到位,希望相关部门系统研究,出台针对性举措。

企业发展遇到的“堵点”“痛点”,是对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新期待,政府部门该如何接招?“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俞军介绍,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为路径的系统性、集成性改革,放大整体效应。

改革再深入、举措再提升,代表委员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最大限度“不见面”。全国人大代表、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标准化研究所所长胡冶建议,在省市县三级继续梳理、挖掘能够但尚未实现“不见面”的事项,动态推出“不见面”审批服务清单。“尽快制定‘不见面’审批服务标准,实现‘不见面’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办事服务效率”。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我省决定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及全省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将100项行政许可事项采取取消、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制等方式。“‘证照分离’改革有助于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维峰建议,在此基础上要重点推进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拓宽“集中批”范围。“希望尽快启动全省第三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市长蔡丽新建议,按照“撤一建一”原则组建行政审批局,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复杂民生事项等领域的行政许可权划至行政审批局行使,实现相关领域“一枚印章管审批”。

落实信用承诺制。“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不再审批并严格监管试点,尽快让一批成熟案例脱颖而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明表示,这将推动“先批后建”转向“先建后验”、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服务监管、部门审批把关转向企业信用约束,最终实现“门槛管理”走向“标准管理”“信用管理”,推动投资项目快落地、早达效。

扩大基层自**。代表委员们建议,鼓励基层先行先试、率先探索,深化第二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基层更多自**;深化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工作,推动“赋权”落地。同时,加快推进江阴县级集成改革试点,为全省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今年,‘放管服’改革将与深化机构改革同步推进,确保机构、职责、队伍等按要求及时调整到位,确保改革举措对接落实到位,避免产生真空地带、改革盲区。”俞军表示。

工作再落实,新起点上新突破

——在打造“两个环境”上下功夫,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为群众增加幸福感获得感

对于“放管服”改革,既要更加彻底地“放”,还要更加有效地“管”、更加精准地“服”。

“完善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等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扩大随机抽查范围,及时客观公开抽查结果,今年将实现区级政府部门随机抽查事项全覆盖。”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大丰区区长宋勇介绍,将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

目前,省级层面正在制定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总原则是横向整合、重心下移,大幅减少市县执法队伍种类,将执法资源调整充实到基层一线。随着我省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顺利完成,为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按照分类推进的思路,县(市、区)整合组建5-7支综合执法机构,并向下延伸;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经批准,在县域范围内所有乡镇、街道整合组建综合执法局,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名义开展执法工作。通过改革,实现“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个网格管治理、一个中心管指挥、一套机制管检查”,把事中事后监管做得更加扎实。

“在全市已常态化实现2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注册开业、3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3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证的‘2330’目标基础上,不断巩固改革成果,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全国人大代表、溧阳市市长徐华勤表示,将以营造亲清政商关系为核心,以“代办制”为举措,着力畅通上门服务、企业免跑的绿色通道,改“业主围着部门转”为“服务围着项目转”,以最简流程、最短时限、最优服务保障项目快速推进,对企业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代表委员们建议,加快推动江苏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为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基层行政审批服务职能部门向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集中,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尽快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基层落地。

“‘放管服’改革涉及面广,作为省级部门,我们将发挥‘头雁效应’,以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担当和勇气,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好。”全国人大代表、省交通厅厅长陆永泉透露,今年计划开工的苏南沿江铁路有望引入社会资本,以透明的政策、高效的服务让民间投资进得来、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