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绿色”蝶变

来源:新华日报 2019/9/7 发布时间:2020-09-08 浏览量:14

9月6日,为期3天的第21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副省长马秋林出席活动并巡馆。

作为纺织大省的江苏如何走绿色“蝶变”之路?

智能化,催生绿色制造变革

全自动免烫贴袋机、全自动橡筋机、全自动供扣系统……展会现场,友达机械有限公司展出一批“新秀缝纫机”。“近3年国产智能缝纫机械快速成长,面向市场的专业化机器简便易学。”友达技术工程师施国忠举例说,贴布袋这个小环节,以往都使用20万元以上的日本全自动贴袋机,现在国产机械价格不到10万元。

类似新设备还有不少。江阴兴吴呢绒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以粗纺呢绒著称的长泾镇,是镇上唯一使用白格拉尼缩尼机的呢绒企业,“引进白格拉尼缩尼机生产的粗纺呢绒不损伤面料,相较以往也更规整,触感更好。” 销售经理李杰说。

变化的不止是“硬件”,还有“软件”。覆盖整个服装跟单业务流程的艾格文服装跟单管理系统,兼顾打样核价、筹备物料、生产排单和订单成本结算。艾格文市场部职员郑凌楠表示,“以往的人工装箱容易疏漏、效率低下,还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而使用服装跟单系统后效率显著提升,虽然成本比以前高,但更受市场欢迎,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香港立信集团董事王清泉带来一套“全流程绿色数字化染整解决方案”,通过生产制造全流程的监控和管理,使用物联网技术,让机器设备达到互联互通,记录生产和排放的数据,实现智能化生产,减少人工污染。

展会现场,从监管软件到生产设备,均释放出这样的信号:纺织服装行业早已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江苏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为主要方向,促进新技术与集群发展深度融合,引导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介绍,目前全省纺织行业已建成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2家,国望高科、旭荣针织、无锡百和织造、斯尔克纤维等企业先后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厂。

环保标准,是“红线”也是“高线”

去年1月,中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都纳入征税范围,对纺织行业影响甚大。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纺织产业只有乘上“绿色环保、智能制造、高效节能”的列车,才能驶向产业提质增效的新时代。

“环保,已成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更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高线。”省生态环境厅环评中心副主任王静表示,正因“环保红线”卡得严,政府部门的扶持便不能缺位,像省生态环境厅跟省财政厅出台的绿色信贷贴息、债券贴息、担保奖补、保险补贴、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奖励具体办法等,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污染防治严格,环境保护标准提升,无形中倒逼纺织印染行业转型升级。“我省将进一步加快绿色环保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的研发推广,支持企业实施能效提升、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和废弃物资源化等技术改造,积极培育绿色工厂。”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俞兵华说。

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朱晓东看来,实现江苏纺织产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引领,“供给侧方面,江苏纺织企业要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同时打造集群经济,使用规模效应促进绿色生产发展。需求侧方面,要向全社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观。”

集聚集约,打造绿色供应链

“产业转形态、发展转方式,是实现纺织服装绿色升级的必由之路。” 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韩平表示,只有集聚集约发展,打造纺织产业绿色供应链,才能真正实现江苏纺织的脱胎换骨。

5日下午,盐城市纺织染整产业园和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授“江苏纺织绿色发展示范区”称号。盐城市现代高端纺织产业区党工委书记吴俊介绍,园区前身是化工集中区,几年前土地、环境承载已摸到“天花板”,倒逼向产业链高端“变身”。该园区瞄准科技型、巨人型、财税型全产业链项目,今年以来,新签约投资23个优质亿元项目,其中包括投资30亿元的星奥蛋白纤维;投入技改资金15亿元,推动存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通过加快项目集聚,先后入驻题桥、沙印、康平纳等48家纺织印染企业,初步形成集高支纱线、高档面料、高端染整、品牌服装与家纺产业于一体的产业格局。

集聚,更要集约。位于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宋和宋是一家生产智能纺织装备公司,为一路之隔的腾盛纺工提供总价过亿元的电子提花设备,腾盛纺工生产的喷气设备则供应给今年刚投产的恒能家纺……采购足不出园区,一条绿色供应链就此形成。

“通过打造绿色供应链,发挥产业集群带动作用,可对纺织产品全过程进行环境管理,降低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影响。”沭阳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石敬峰介绍,去年,当地规划千亿级家纺产业园,把智能窗帘、布艺家纺、功能家纺等作为主攻方向,附以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管理,推动全县纺织产业向高附加值的家纺特色时尚产业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