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刻尺,标记奋进者的足迹。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殷切希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要求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5年来,江苏将“强富美高”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取得阶段性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4万元,环境质量和政治生态同步优化……
“强”的内涵、“富”的本质、“美”的标准、“高”的指向——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和应对风险挑战的“前哨”,江苏以强烈答卷意识,不断深化对“强富美高”的理解,力求再一次为全国发展探路。
经济强:补其“短”尤显其“长”
从“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经济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百强,“经济强”是许多人对江苏的第一印象。但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要求,江苏重新审视、自我加压,按照“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定位,开启了“扬长补短”的新征程:
江苏“强”在实体经济,更要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强”在区域发展相对均衡,更需加快补齐苏北短板;“强”在国内市场,更应在世界上抢占一席之地。
江苏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8、全球3%。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榜单中,江苏占24席,并包揽前4名。为夯实根基,江苏2017年起为实体经济企业减税降费超过3300亿元,2019年计划再降成本逾1600亿元。
“但凡发展得好的时期,都是重视和抓牢了实体经济。无锡如此,江苏亦然。”上世纪90年代担任无锡市委书记的洪锦炘如此感慨。
无锡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乡镇工业发祥地之一,“实业报国”精神薪火相传,经济总量曾居江苏第二。但2007年“太湖蓝藻水危机”后,无锡所有重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在省内靠后甚至垫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平衡?无锡一度陷入了“路径彷徨”,“脱实向虚”之风有所抬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无锡反复实践和探索,发展路径重新清晰,于2015年确立“产业强市”主导战略,聚焦实体经济。至2018年,无锡15个主要经济指标有10个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618亿元,增长9%,增幅20年来首次位列全省第一。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生产核电叶片等高端动力部件,主要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0%。公司副总经理王金吕说,企业家就像候鸟,对气候特别敏感,看到“做实业不吃亏”,自然能专注于主业。
戒虚求实、治本致远,无锡是江苏固守实体经济的缩影:围绕“制造强省”目标,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实体经济腾飞,离不开创新的“翅膀”。
167所高校、750多家独立研发机构、80多万研发人员,这是江苏的厚实“家底”。但人们发现,广东有华为、腾讯,浙江有阿里巴巴,江苏“有高原却少高峰”。为改变这一局面,江苏近年来导向上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布局上突出发挥南京的辐射支撑作用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上注重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的先导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本身就是创新。成立以来,产研院年均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年均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100家,未来5年争取有60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作为创新资源,有60家专业研究所作为创新载体,与600家省内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为江苏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
苏州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已与各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创新载体94家,建设总经费近120亿元;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5000余项,项目经费超230亿元,一大批科研成果在苏州转移转化。
“发展均衡”是江苏另一鲜明标签:苏南“冲锋在前”,省会南京发力提升“首位度”,长江以北各市持续提速,盐城GDP突破5000亿元、徐州已近7000亿元,南通更被视为“万亿俱乐部”的候选。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说,作为发达省份,未来发展“格局要更大、视野要更宽、系统性要更强”。“系统化思维”被他多次提起,就是“考虑任何一个事情,既要考虑到发展的渐进性,或者突变性,也要考虑到边界条件的约束。而且任何一种发展都会有副作用,需要提前考虑,这跟系统论的反馈一致是一样的。”
“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之为。”率先建成交通强省,即新时期江苏系统化思维的“非常之为”。
江苏平原辽阔,通江达海,但过去长江以北地区明显滞后于“高铁时代”,宿迁、连云港等地到南京需三四个小时。交通成为制约均衡发展的突出矛盾。
近年来,江苏先后组建港口集团、铁路集团、机场集团,着眼于产业、人才、区域发展需要规划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批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期待已久的南沿江高铁开工,北沿江高铁获批。春节后江苏集中开工41个交通项目,总投资逾1100亿元。娄勤俭说,建设交通强省“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局已开”,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2小时畅行全省、各设区市1.5小时抵达南京”。
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单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也有助于江苏尤其是苏北提升物流效率、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此发展乃至落户。
森威精锻有限公司位于盐城,曾是自行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凤凰、永久等都是其客户,后来转向轿车零部件生产。公司原总经理戴敬民说,“要致富先修路”在新时代的江苏有了新内涵,高铁、民航、公路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将为苏北“开辟新天地”。
江苏还在修建另一条“高速公路”:推进5G试点、IPv6规模部署,以物联网引领智能生产新变革,“万物互联”逐步实现,智能机械臂、互动机器手等科幻情节成为现实,助力“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
事实上,已有众多江苏企业奋力攀向产业链高端,到世界上“打擂台”。苏州好孩子成为全球最大的耐用儿童用品公司,南通中天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供应商,徐工集团排名世界第六,拥有4大海外研发中心,产品出口到182个国家和地区。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就到了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说:“总书记提了很多期望和要求。我们按此调整了目标,争取在2019年和2024年提前进入世界前五、前三!”
百姓富:“富庶之地”如何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江苏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不仅持续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力度,更践行“先富带后富”,缩小南北差距,进而帮助中西部地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江苏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2万元和2.0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扶持30.1万人成功创业。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健介绍,2019年将继续促进就业政策落实落地,尤其聚焦重点人群,包括大学生、困难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江苏因地制宜打造富民产业。盱眙龙虾、阳山水蜜桃、东海水晶……各类“富民品牌”知名度大增,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其中,改变了“饱经风霜、满脸沧桑”的传统农民形象。
无锡阳山镇水蜜桃栽培面积达3.2万亩,年产量约5万吨,很多果农年收入超10万元。33岁的罗圣康创办了当地最大的合作社,熟练利用电商、微商社群等平台,在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
“像我这样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很多,活力足,对富民产业的带动性也更强。”罗圣康说。
除了一家一户收入提升,作为“隐性财富”的各种公共服务保障也不断加强。例如医疗保险待遇,包括17种抗癌药在内的309个药品纳入医保支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但以更高标准衡量,江苏“百姓富”仍有明显短板。统计显示,苏北五市建于1980年以前的农房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棉瓦单砖墙结构,与老百姓向往的现代城镇生活形成落差。
“村里很多老房子,每次台风暴雨,村干部的心都提到嗓子眼。”盐城市阜宁县五楼村党总支书记周华之说。
改造苏北农房,成为江苏推动“四化”同步、提升苏北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2018年9月,江苏召开专题会议对苏北农村住房集中改善进行部署,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解决好“哪些人要搬”“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房子怎么建设”“稳得住、能致富”等问题。
寒冬时节,驱车驶入阜宁县沟墩镇境内,公路两侧不时闪过白墙青瓦、绿树环绕的崭新村庄,清一色的两层小楼,门前都有小院。这是镇里新建的集中居住点,为了老百姓生活方便,还预留了菜地、停车场、晒场等。
“农房改造,质量绝对过硬!”钱明礼曾是部队工程兵,现作为沟墩镇群众代表之一,三天两头在工地上转,监督施工情况,戴的安全帽已经发白:“工地上就我这帽子褪色最厉害,寒冬酷暑都不歇。”
江苏省省长吴政隆说,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力促本省富民的同时,还按中央统一部署积极进行对口支援,是承担对口支援任务最重、范围最广、派出干部人才最多的省份之一。仅2018年,江苏全年共安排财政性对口帮扶和支援资金56.65亿元。
作为江苏先富起来的代表,华西村与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开展互学交流,举办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班,2006年以来为全国各地培训基层干部超过50万人次,每年对外帮扶资金达1亿多元。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从帮助当地的周边村,到帮扶中西部农村,华西始终践行“一村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理念。
“达则兼济天下”是传统美德。江苏作为发达省份、又一贯承担“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责任,“富”的本质理应更为多元,构建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多层次的援助体系,让慈善更好发挥“润滑剂”的作用,优化社会资源、弥合贫富差距、调节社会关系。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表示,在连续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选中,江苏进入慈善百强城市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截至去年11月,江苏已设立基金会689家,约占全国基金会总数的10%;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达536家。所有市、县(市、区)均成立慈善会、基金会和红十字会,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爱心超市”、社会捐助站点。
环境美:“锦绣江苏”绿色铺陈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古往今来,有众多诗词歌赋描绘江苏之美。但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环境容量小始终是发展之困。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江苏“美”的标准愈发清晰:既有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这些看得见的“美”,也要有用心感悟的文化交融之美、城乡协调之美。
陈锐昌1986年大学毕业,1991年来到徐州,成为一名公务员并定居于此。他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曾是“黑、脏、乱,就像一个大水泥厂。”而如今,他在城区出行,500米必有一处5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
作为百年煤炭工业城,徐州先后对18万亩采煤塌陷地、3.4万亩工矿废弃地实施生态修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予以淘汰、关闭、转产,在主城区范围内全面淘汰燃煤锅炉。发展理念、思路的转变,让徐州开始重现“绿水青山”,换来发展的“金山银山”。
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表示,要自觉卸下“老工业基地”包袱,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提升发展境界”。2016年徐州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标志着徐州摆脱煤炭资源依赖,努力向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山水城市转型。
国家5A级云龙湖景区位于徐州南部,山青水绿,清澈的湖水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多位外地游客说,和印象中的徐州完全不同,“有身在杭州的感觉”。
徐州之变,为“水韵江苏”增添了更多光彩。水域占江苏1/6的面积,既有为人熟知的江河湖海,也有寻常人家门前屋后的水田阡陌、池塘小溪。
伴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江苏,在遭遇太湖水危机后的十年,各级财政投入治理的专项资金,以及带动投入的社会资金,累计超过1000亿元。曾是全太湖水质最差的无锡水域,2018年主要指标好于全太湖,一直“拖后腿”的总氮指标11年来首次达到Ⅳ类标准。
与太湖一样,长江流域持续消化存量、“清偿旧账”。江苏地处长江下游和末梢,全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源自长江,沿江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为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江苏坚决推进沿江化工园区整治。如张家港市东沙化工园区,2016年区内实现开票销售收入28亿元、入库税收2.58亿元,于2017年底主动关停转型。
江苏2016年启动“263”(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统筹考虑环保整治和产业转型,比如推动“重化围江”和苏北小化工问题联动解决。电视台开设“263在行动”栏目,每周对污染行为进行曝光,“自我加压、自我改进、自我提升”。
环境美,终究要让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广袤的乡村,是承载乡愁的最好空间。
江苏近日发文,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作为“试验田”,泰州兴化东罗村已经尝到了社会资本介入的甜头。得益于万科公司负责村内建筑、景观及乡村旅游、农产品推广等,该村入围江苏“特色田园乡村”首批试点。
粉墙黛瓦、村巷交织,桃红柳绿点缀其间,湖水环抱村落。村民感叹“换了个家”。26岁的罗忠瑶毕业后去广东一家酒店工作,现在村里有了民宿,他决定回来,“吃住在家,不要租房,工资也比以前高。”
相关人士认为,在没有改变乡村风情、风貌和风味的前提下,东罗村保存了“不可复制的美丽”,有利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和传承农耕文化,提升了乡村治理体系和理念。
近年来,江苏村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在一些村庄,垃圾乱扔、河沟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多位基层干部和记者说道,农村环境治理最大难题在于老百姓的环保意识,毕竟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有限,而且长期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已成型。
南通市如东县曹埠镇以本地人故事为原型,创作了《环境整治好》等多个曲艺节目,突出宣传内容的通俗化和形式的口语化。此外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给家长讲环保知识。“提升群众环保意识是个长期过程,需要‘嵌入’和‘融入’。”曹埠镇党委书记缪锐说。
对于村庄环境,江苏已提出“三年规划”: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特别是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覆盖、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还将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
环境好了,带来了老百姓生活习惯的改变,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见了,大爷大妈跳起了广场舞,文明之风在不知不觉中涵养孕育。
“人勤春来早,要以奔跑姿态奋斗精神抓早抓紧各项工作。”农历正月初九,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到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扶贫办调研,强调不断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着力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自信涵养“精气神”
“社会文明程度高”既是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综合体现,也是最终的落脚点。江苏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让文化自信真正成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英语老师蔡珊珊最近成了江苏大学的“校红”。她常在课上讲述“郑和下西洋”等故事,“中国古代文明”“一带一路”等词语出现在她的课堂上。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如何处理?这是蔡珊珊和同事长期思考的问题。他们从现有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还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文化典籍等素材中补充鲜活的教学资料。
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说,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不仅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潜移默化间走入百姓生活。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特色的“道德讲堂”发源自江苏,被写进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目前江苏建成各类“道德讲堂”近4万个,举办活动50多万场,受众3600多万人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江苏,在文化自信上有更高追求。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被看作“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标志性工程。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扬州做靓“运河原点”、无锡建设“江南水弄堂”、苏州再绘“姑苏繁华图”……站在文化复兴的高度,江苏努力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仅苏州段沿线就有国家登记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69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
除了文化建筑遗迹,苏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精心保护。“国宝级大师”姚建萍主动去高校、中学、小学传播苏绣艺术,当起了“姚老师”。“希望刺绣能成为学校的一门兴趣课程,甚至能纳入教材。”
在传承和保护之间,文化涵养着江苏人的“精气神”,先后有17座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总数全国第一。
宿迁,地处苏北,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2015年出台《文明20条》,包含“不过分劝酒”“吃饭不吧唧嘴”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后,更新了“亲朋聚会时不玩手机”“朋友圈不拉票”“车让人,人快走”等社会热点。
早在1988年,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干了一件“很洋气的事”:村集体拿出3万多元购买长号、黑管等乐器,成立苏北首支农民铜管乐团,几十年来坚持演农村事、说农家话、道农民情,既是文艺表演团,也是政策理论“解读员”、时事政治“宣讲员”、法律法规“宣传员”。
昆山,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许多积极探索: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设立“昆山市顾炎武日”、启动“市民文明12条”专项行动等,努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
文明程度高离不开书籍的滋润。江阴被称为“华夏资本第一市”,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培育了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与之相伴的是静水深流的读书氛围,“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点、24小时自助图书馆、漂流书箱等随处可见。
江阴120万户籍人口、160万常住人口,全市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量却超过了300万人次、借阅量超过200万册。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说,多层次、全覆盖、开放式、网络化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包括江阴在内,江苏用“真金白银”畅通文化到达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南京、苏州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南京每年拿出1500万元用于“票价直补”,市民购买入选剧目票价最高可享50%的补贴。
截至目前,江苏已基本建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超过90%;在全国率先实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居全国第一。
矢志当好“答卷人”
2018年1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与《咬文嚼字》编辑部利用大数据搜索,联合发布“年度十大反腐热词”,“蜗牛奖”位列其中。
“蜗牛奖”是2016年起泰州的一项创新,剑指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部门或个人。
“得了‘蜗牛奖’,想都不敢想,脊背拔拔凉,冷汗满脸淌。”这是泰州民间流传的顺口溜。一位基层干部坦言:“丢面子!整改不好,更可能丢位子!”
截至目前,“蜗牛奖”已评选7期,涉及65个部门和两名个人。在“蜗牛奖”的负向激励下,一批久拖未决的问题“马上就办”,一些作风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去年泰州又探索设立“骏马奖”,与“蜗牛奖”呼应,形成奖优罚劣的闭环,建起干部双向激励的新机制。
作为东罗村党总支书记,罗宝田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首批当选“骏马奖”,“倍感振奋,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既治干部不为,更促干部有为。江苏探索实施了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与中央精神高度契合,又结合自身实际有所创新。
为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江苏明确提出“六看”,即看问题性质、看工作依据、看主观动机、看决策过程、看履职取向、看纠错态度。江苏省纪委法规研究室负责人说,厘清和把握政策界限是关键,“在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内,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
沭阳县首建“科级干部问题行为管理数据库”,累计有24名“能力不胜任、作风不过硬、状态不适宜、自律不严格”的干部“入库”整改。整改不力的受降级或免职处理;整改到位、获得单位和群众认可的4名干部,则“出库”重新任职。
江苏省委组织部近日出台新政,对拟提拔、拟重用的省管领导干部开展任前“政治体检”。体检结果将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目前,已有2名干部因政治体检不合格暂缓提拔。
“政治体检”将建卡立档,记载结果及后续“诊疗”措施,跟进掌握干部政治体质新状态、新变化,实施动态管理。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市县领导干部选任、高校领导班子换届和省级机构改革中运用。
江苏多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这几年各项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严管厚爱并重”,干事创业的方向感清晰了,底气也越来越足。
对于这种变化,盐城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叶茂楼感受深刻。
党的十九大以来,盐城党校累计轮训、培训学员1.8万多人次,赴基层宣讲近200场次。其间叶茂楼与很多学员进行交流,发现他们的责任意识很强,“清楚中央对江苏寄予厚望,重任在肩,时刻不敢懈怠。”
答好“强富美高”这份试卷,答卷人的状态至关重要。2018年,针对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江苏制定116条整改措施,一着不让抓好整改落实,取得阶段性实质性成果。以“零容忍”态度正风反腐,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6900多起。
“与时间赛跑,用奋斗发声,燃烧我们的卡路里,在广袤的江苏大地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娄勤俭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不仅刷屏,而且成为全省广大干部的共同心声。春节过后首个工作日,江苏各市召开大会,加速进入“工作模式”。会议内容各有侧重,干部作风是共同焦点。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说,当前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要推动“对标找差”向纵深发展。拿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紧盯薄弱指标不放松,聚焦工作短板不放松,奔着问题去、找准问题干。
“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充分激励担当作为,全面锻造过硬队伍”“抓落实、抓执行成为干部作风建设的鲜明特色”“做到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群众满意度最高”……各市负责人纷纷表态,要以主动作为、廉洁担当的作风,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继续奋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作为”。江苏省委明确,变中求稳要有“进”的信心,优化结构要有“稳”的定力,走在前列要有“新”的作为,解放思想要有“深”的拓展。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说,8000万人民、1000万市场主体、1000万知识分子、100多万科技人员及广大产业工人、能工巧匠、现代农民,是江苏奋斗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底气所在。“我们坚信,每一份力量汇聚起来,每个人的光辉融入时代的发展,江苏的星空就会群星闪耀、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