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江苏工艺美术博览会在南京开幕

来源:新华日报 2019/8/16 发布时间:2020-09-08 浏览量:18

8月15日,为期4天的第十届江苏工艺美术博览会在南京开幕。展会上,苏绣、缂丝、织锦、玉雕、水晶、核雕、漆器、泥塑、紫砂等工艺美术作品集中亮相。传统中式结婚礼服以其精致的做工广受赞叹,传统圈椅、书案配着方形紫砂壶彰显出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在工美第一大省江苏,传统工艺美术继承与创新舞台广阔,适应新市场加快产业化前景大好。

产业化运作,擦亮地方名片

本次博览会展览面积达1.46万平方米,全省近500家工艺美术从业者参会,是历届展会中规模最大、品类最多、档次最高、展示模式最为开放新颖的一次展览,也是工艺美术从业者一次思维碰撞和交流学习的平台。

展会上,一套名为“真假阿凡提”的水晶产品吸引不少目光。这5个阿凡提高低、胖瘦、大小各不同,但却围绕着同一个概念展开。“部分水晶只能限量化生产,一批材料,我们设计一个系列,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大的概念一样,小的形态各异。”东海县水晶商会副会长单江红介绍说。

东海水晶从2009年开始研发,经过8年时间,2017年实现量产,去年规模近3000万元,目前有5000多人在巴西、巴拉圭、东南亚、俄罗斯等地采购原料。通过设立捷克产业园、政府扶持、人才引进等形成产业化运作,东海不仅传统技艺得以传承,整个市场也稳步扩大。

“以前很多技艺都是家传的,不传外。但香包技艺不是个人的,而是民族的,走出国门后,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曹氏香包第三代传承人井秋红说,徐州贾汪建立香包文化工业园,参观者在这里可以看到香包完整的制作过程。井秋红的母亲当时只有3个徒弟,现在自己带领60个徒弟专职从事香包制作,他们在北京、南京、台儿庄等多地开展香包事业,在香包的种类和颜色上都进行创新,力求更符合市场需求。

多平台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如今,电商平台发展迅速,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新型销售方式兴起,传统工艺美术也在尝试引入“直播销售”“IP衍生品”等概念。

去年开始,南通市李工造物总监李兵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红木家具,线上销售额直逼线下,达800万元左右。为此李兵专门针对线上销售设计、开发不同的产品,实现不同电商平台的差异化运作。在他看来,线上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人,样式简洁的明式家具更受欢迎。在网上,动辄三五万元的整套家具很难卖得好,因为年轻人单独买一两件家具的可能性,大于购买整套家具。

“我们不仅在本地水晶城卖,还在山东电视台做直销,同时还在尝试和快手合作,直播销售水晶。”单江红介绍,在电视上直销,200套很快销售一空。今年,短视频平台快手发布“非遗带头人计划”,目前快手上1164万条非遗视频内容,累计播放量达250亿、点赞量突破5亿。

“很多人喜欢周末带着孩子来体验土布的非遗制作,这种体验式消费的市场很大。”南通百草千花土布研究所的宋亚军说,他们平时会组织一些爱好者体验活动,“如何将一部分单纯因好奇而体验的人,培养为职业制作者,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日本、美国等多地会购买我们的产品,但是设计图是别人的。”无锡市惠山泥人厂办公室人员董伟光介绍,虽然他们也尝试在电商平台销售,但惠山泥人还是在本地销售得更好。相比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的手办、模型等,如何打响自己的IP,既不脱离传统又有所创新,是惠山泥人从业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队伍年轻化,行业前景更好

越来越多的年轻从业者,成为本届博览会新看点。

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学习现代设计艺术的王君毅回到家乡宜兴制作紫砂壶,他的5名宜兴同学中有4人作出了类似选择。“我们平常会研究紫砂的材质、工艺、历史等,但最重要的是创新,将自己学到的现代设计艺术同传统的紫砂技艺结合起来。”王君毅介绍说,目前年轻人的市场正在扩展,他们对紫砂的创新集中在装饰艺术上,兼以造型艺术,将时下流行的图形设计和紫砂壶结合起来。

95后小伙马嘉南中学时代就迷上留青竹刻,今年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以这门手艺为生。在设计上,马嘉南尝试突出实用性,也考虑将当代装置类艺术和竹刻结合起来。

东海县享有“世界水晶之都”的美誉,水晶产业的红火得益于源源不断的人才做支撑。东海县委组织部部长徐冰说,他们把破解人才瓶颈作为水晶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从业人员已达近30万人,当地联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共建水晶人才培养储备基地,定期举办水晶高研班,每年培训水晶人才1000人以上。去年东海派往捷克学习的19名学生回国后,很受业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