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苏鸣
本报讯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人?”——2月起,我省启动“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提出这一命题。1个多月来,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展开各种形式的讨论活动,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杭州曙光路43号“雷锋角”那只摆放了13年的免费打气筒,宁波北仑义务修车20余载的吴雄文,永嘉县上塘中学接力照顾残疾孤老,海盐义务为民服务的“保尔热线”小队……新春以来,本报结合价值观大讨论,推出了“学雷锋、树新风”系列报道,将百姓身边一个个可敬可感可学的“雷锋”介绍给读者。
与此同时,本报搭建“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平台,不断将活动引向深入。为了挖掘基层典型,记者们进社区、访海岛、下乡村,从报道各种讨论会、辩论赛、主题班会,到互联网的微博互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女医生钟杏菊36年坚守嵊泗海岛,用青春和心血守护着群众的健康;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田宁说,浙江很多企业家每天粗茶淡饭、生活简朴,但几十年来一心扑在企业上,这是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视线投射到身边,我们看到了很多原本未曾注意的风景。“平凡的人总能给我们更多感动。”一位年轻记者的话代表了所有采编人员的心声。
行动中见榜样,思辨里闪烁火花。
“帮助他人是不是帮助自己?”
“学雷锋该不该奖励?”“怎样的人生才算值得?”2月以来,浙江日报联合有关单位,在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辩论会、大讨论活动,青年学子畅所欲言,描绘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由《雷锋》的作者、著名诗人黄亚洲带来的《我为什么写“雷锋”——与大学生谈雷锋精神》讲座,吸引了500余名师生。
“都说我们80后、90后没有理想,其实我们有自己的追求,我们并不自私,我们也有大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郑凯莉说得很认真。在校园里,崇德笃行、大气包容、踏实勤勉、厚积薄发……这些词语正吸引着同学们越来越多的目光。
这样的讨论也频频出现在社区、乡村和企业。在德清公民道德教育馆,人们发自肺腑地说:点滴的善举,帮助他人,收获快乐。
在杭州小河街道董家新村,老人们为“大学生该不该做家政”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多数老人说:“行行出状元,干一行,就该爱一行。”
新浪微博里,名为“HELLO雷锋”的账号已经拥有上万名粉丝。这个团省委的官方微博,以如何争做当代活雷锋为主题的价值观讨论,吸引5万余人次参与讨论。
连日来,省直机关工委、省总工会、省人力社保厅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广泛听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职工代表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并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价值观大讨论。通过开辟网上论坛专栏,设置大讨论活动的关键词,以及启动2012年全国、省级“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工人先锋号推荐评选,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价值观正成为越来越多劳动者的共识。
一位参与讨论的机关干部告诉记者,2月20日在浙江日报一版刊登的《一个大学生家政的心路历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讨论的过程中,许多同事都表示,在当下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里,大家更应该摆正心态,踏踏实实,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省国资委,“国有企业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也已提上日程,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征集价值观核心词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培育省属企业的企业精神成为一项工作重点,凝聚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共同理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2月中旬,省社科联向270余位专家发出通知,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专项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提炼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与浙江精神比较,对我们的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等角度展开研究,寻找属于大家的、共同的价值观。
一场场座谈、一次次辩论、一个个调研……讨论不断引向深入,看似个性迥异的答案背后,涵含着人们共同的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