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园废弃的菜叶,成为养殖场的绿色饲料;畜禽的粪便和打碎的秸秆混合,制成绿色有机肥还田;动物的尿液通过集中发酵成沼气,免费供应给周边农户烧火做饭甚至并网发电;留下的沼液通过管道又流进果蔬园肥田,或者进鱼田养鱼……
这幅理想中的生态循环农业景象,并不是假想,而是浙江大地上越来越清晰的现实。
“十二五”期间,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环境影响无害化为特征的生态循环农业将在全省广泛推开。
未来五年,浙江农村将变得更加“绿色”。到2015年底,全省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达90%以上,新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200个,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容100万立方米。
未来五年,浙江田野将变得更加“清洁”。力争到2015年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80%、40%以上,农作物秸秆、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排泄物、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80%、97%和70%以上。
未来五年,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省将全面启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企业创建。现公布十种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模式:
浙江省十大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模式杭州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桑—菌—沼—稻产业循环模式
杭州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淳安县利用“桑—菌—沼—稻”多级循环利用模式最为完善的一个示范点。该合作社利用桑枝条替代传统的杂木生产食用菌,用废弃菌棒及其他废弃物生产沼气,沼气作燃料的补充辅料来灭菌和为反季节秀珍菇生产提供菇房控温,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还于稻田(或园地),形成“桑—菌—沼—稻”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年生产桑枝食用菌120万袋,产值513万元;利用沼液沼渣还田示范100亩,增产值0.9万元;利用沼气控温和作燃料补充,年可节本0.8万元,三项合计年获利润118万元。同时,辐射周边农户发展秀珍菇200万袋,产值达850万元。该模式在蚕桑产区及食用菌产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淳安县有桑园近12万亩,利用桑枝可栽食用菌4000万袋,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宁波市长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沼液深度开发物流配送模式
宁波长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收集牧场未完全发酵的沼液,进行沼液深度开发、利用,带动生态农业大循环。2008年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建成可全时反映沼气池(沼液池)贮存量、配送量、可灌溉面积现状的智能化指挥管理中心,总容积达15175立方的沼液中转池和专用配送桶,购置沼液运输专用车5台,日运力达到300吨;在东吴镇小白村500亩的生态修复园内,建立集试验、检测、浓缩及沼液系列产品开发为一体的核心示范基地。目前,当地粮食功能区、科技示范园区、区级以上产业化基地都配置了贮液池,配套建设了沟渠、管道、喷滴灌等基地实施;沼液使用覆盖区内水稻等主要十大主导农作物。该模式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显著。受益农户减少了成本,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改良了土壤肥力,实现了增产增收同时,促进了农业向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浙江康顺畜牧有限公司:牧草—猪—沼(肥)—电(台湾蜜柚)产业循环模式
浙江康顺畜牧有限公司采取农牧结合和废物循环利用模式,同时开展畜牧业与种植业生产。对养殖场的粪污采取彻底干湿分离、厌氧发酵、沼气发电、再综合利用方法,干粪供应番茄、水果、牧草等基地,沼气作为再生能源供给本场,沼液和沼渣作为养殖场50多亩牧草基地和200多亩水果基地的液肥,形成了“牧草—猪—沼气(沼液沼渣)—发电(台湾蜜柚)”的产业循环新模式。实施该模式后,番茄和水果基地节肥增效、养殖场排泄物变废为宝、沼气池污水处理与沼气发电等三项合计年节本增效达95.89万元,有效解决了养殖排泄物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农业废弃物闭路循环和零污染排放,种植业生产优质高效。长兴夹浦昌达湖羊养殖场:芦笋秸秆养羊—羊粪种芦笋循环模式
长兴县夹浦昌达湖羊养殖场走出了一条“芦笋茎叶”养羊,羊粪“养”芦笋的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利用芦笋、秸秆,制成优质青贮饲料,饲喂湖羊后产生的羊粪经收集发酵,运输至芦笋基地用作优质有机肥。800亩芦笋基地每年可为羊场提供800吨的秸秆资源,羊场年可节省饲料成本16万元,而800头湖羊年可产生450吨羊粪,羊粪通过堆积发酵做成优质有机肥,施入芦笋基地,既解决了芦笋基地50%的用肥量,节约化肥成本9万元,又增强了土壤的活力,提高了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亩增收达400~500元,芦笋基地实现增收40余万元。实现羊场、芦笋基地的循环共赢发展,实现了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平湖市新埭果蔬专业合作社:稻—菇—芦笋产业循环模式
平湖市新埭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功探索了“稻—菇—芦笋”资源循环利用集成技术链,达到了稳固传统产业(水稻)、提升特色产业(蘑菇)、培育新兴产业(芦笋等)的显著成效。该项目获省农技推广基金会等部门评定的特别优秀奖成果奖,被列为省六大推广模式之一。该模式经济效益明显,蘑菇每平方尺增效0.2元以上、芦笋亩节本增效850元以上、水稻秸秆资源利用后亩增收55元以上;生态效益明显,实施农业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现合作社蘑菇栽培面积122.6万平方尺、蘑菇废料用于1950亩芦笋栽培地的改良基质、年转化1.5万亩水稻秸秆;社会效益明显,使全市1800万平方尺蘑菇废料的作业资源化全面利用,并辐射到嘉善等周边县区的蘑菇废料的资源化利用与芦笋产业的快速发展。浙江东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减量清洁生产模式
浙江东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沼液和有机肥培育茶叶,利用物理方法防治虫害,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00多只,开展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剂、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等节约型技术,实现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化,提升茶叶品质,带动18万山区农民增产增收。基地先后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省级示范基地”、“省高效生态示范园区”等称号,于2010年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11年被认定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义乌市顺旺养殖场:猪—沼—牧草循环利用模式
义乌市顺旺养殖场是一家年出栏10000余头生猪的规模化商品养猪场,并租用周边土地160余亩建成青饲料基地一个。几年来累计投入312万元,开展资源化、能源化、生态化建设。把畜禽污水、粪便等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源,将沼气发电供猪场内饲料加工和猪舍湿帘降温,沼液、沼渣作为优质肥料施用于牧草基地,降低牧草种植成本。青饲料基地年为猪场节约精饲料154吨,母猪喂青饲料可提高产仔率及成活率,每年每头母猪可多产1头仔猪,全年可多产仔猪500头,以上合计年可增收节支61.27万元。该模式实现了沼气电力化、排泄物肥料化和牧草饲料化,不仅实现了养殖场对外污染物“零排放”,还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废弃物—沼—发电能源再生模式
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沼气发电示范项目。收集附近充足可靠的畜禽粪便和其他有机农业废弃物。采用农业废弃物的中温厌氧发酵工艺和沼气生物净化工艺,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并网销售,沼液和沼渣加工后作为高品质的有机肥。公司年可处理畜禽粪污和其他农业废弃物12.2万吨,年可并网发电量1320万千瓦时。此外,每年产生的沼渣达1.74万吨,沼液19.65万吨,减排温室气体7.6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销售电力和沼液沼渣有机肥,年均销售收入可达1307.7万元。该创新模式解决了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的污染问题,又开发了沼气,替代煤生产电力,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显著的能源、环保、社会、经济效益。龙泉市顶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猪—沼—竹循环利用模式
龙泉市顶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猪—沼—竹”生态循环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沼液灌溉于毛竹林,沼渣和养殖场猪粪通过发酵加工后制成有机肥,供园区内作物使用。2011年预计出栏生猪2500头,收入500万元,净收入200万元。使用沼液代替化肥,极大地降低了成本,预计冬笋亩产可达230多公斤,春笋亩产可达15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可达2000多元。该模式不仅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养殖场污染排放得到控制,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温岭市明波食用菌种植园:葡萄枝种菇—菇糠种马铃薯循环利用模式
温岭市滨海镇明波食用菌种植园位于首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内,基地经营土地面积为27亩,现有标准菇房37间,年生产秀珍菇100万包。基地从2009年开始引入利用葡萄枝循环种植秀珍菇生产模式,即葡萄残枝粉碎→秀珍菇生产→废菌包脱袋→菌糠覆盖马铃薯畈田种植。其中2010年收集利用葡萄枝250亩,生产秀珍菇20万包,菌糠种植马铃薯5亩。经测产,秀珍菇产量80吨,利润54万元;马铃薯产量13.9吨,利润2万元。菌包成本比纯棉籽壳为原料的节约成本0.4元/袋,共节约成本8万元。预计三年内可发展葡萄枝代料种植香菇、秀珍菇等食用菌100万袋,菌糠应用面积1000亩,推广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