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信:60载,更精彩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7 浏览量:18

1952年10月

慈溪县南山乡信用社(现属余姚市)的一颗火种

已经燎原成为81家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拥有4100个网点、4.6万名员工的大家庭

已经壮大成为全省银行业存贷款规模第一的大系统

已经发展成为支农支小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浙江地方金融的重要力量历程之“彩”:

历经风雨 终见彩虹

1952年,浙江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南山信用社,在慈溪县南山乡(现属余姚市)由247户农民凑起283元股金成立,从此拉开了浙江农村信用社创建的大幕。

从1954年开始,农村信用社如星火燎原般在广阔的浙江大地普遍设立起来,基本实现“乡乡有信用社”,全省80%以上农户参加了信用社。

之后,浙江农村信用社历经人民银行、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和农业银行、人民银行托管等阶段。

根据国务院“将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的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于2004年4月18日成立省农信联社,授权其承担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省农信联社的成立,是浙江农村信用社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8年,浙江农村信用社进入支农支小贡献最大、发展质量最优、经营效益最好、实力增长最快、凝聚合力最强的历史发展时期。

目前,浙江农信已发展成为拥有81家县(市、区)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4100多个营业网点,4.6万多名员工的“大银行”。

浙江农村信用社的60年,是几代农信人艰苦创业、薪火相传的60年,也是与浙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60年。实力之“彩”:

渐强渐优 广受喝彩

支农支小贡献大。目前,浙江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占全省银行业的1/2和1/5,为160多万农户、7万多家企业发放贷款,为4700万客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

资产规模实力强。目前,浙江农村信用社资产突破万亿元,居全省银行业第一,存贷款总额居全省银行业第一、全国农信社第二,全省有2/3的县级行社存贷款规模居当地银行业首位。

发展效益质量好。81家县级行社全面实现盈余,综合效益连续多年居全国农信社第一。仅2004年到2011年8年期间累计纳税343亿元,有56家行社纳税居当地综合排名前5位。目前不良贷款率降为1.37%,达到国内外先进银行标准,资产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农信社前列。服务之“彩”:

为农为小 助力添彩

服务“三农”的主力银行。成立之初,浙江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农村生产服务,扶持农业、手工业发展。近年来,浙江农村信用社连续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进村入企”金融服务送基层等活动,建立了500多万户农户档案和近20万户企业档案,为及时快速提供金融服务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通过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推动特色农业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通过信贷支持近10万农户改造农房,推动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探索林权、土地流转经营权等抵押业务,有效破解农民贷款难、担保难;通过创新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推动农民创业致富,团中央专门总结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还结合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小、频、急的特点,将传统贷款产品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推出了丰收小额贷款卡、丰收创业卡等特色拳头产品。其中丰收小额贷款卡支持近百万农户,荣获“浙江省2010年度十大民生工程”称号和全国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十佳特优金融产品。

支持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达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征。作为立足县域的地方金融机构,浙江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与民营企业鱼水情深、共同成长。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一大批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然而初创期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尤甚。许多企业得不到大银行的信贷支持,是农村信用社及时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难题。万向、传化、吉利、奥康、美特斯邦威,这些如今在国内外响当当的著名企业,创业之初都得到了农信社的大力扶持。在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浙江农村信用社“不抽贷、不压贷”,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与企业共渡难关,深受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去年我省部分地区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又是浙江农村信用社及时出手,通过筹资、让利、减负等六大举措,为6061家困难企业解决资金270亿元。责任之“彩”:

回馈社会 事业光彩

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时期,浙江农村信用社始终不忘企业公民使命,在经营管理中主动履行政府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致力于基础金融服务。从初创时期的信用互助组、信用部与信用社,到现在的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浙江农村信用社从未离开农村,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村提供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主动承担我省84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覆盖工作,努力提升对偏远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对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试点设立便农自助服务终端,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开通全国农信社通存通兑和全省农信社免费通存通兑,初步形成了汇通天下、即时到账的清算体系,使城乡居民在农信社享受到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

致力于扶持弱势群体。身处最基层的浙江农村信用社最接近弱势群体,最了解弱势群体,同时也是扶持弱势群体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支持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与省有关部门合作,对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低息贷款服务,增强了低收入农户的造血功能。到4月末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万户、6亿元。推出生源地助学贷款,满足低收入群众教育资金需求。免费代理发放计划生育、水库移民、农民直补、被征地农民补贴、养老保险等40多种财政补贴,以高效优质的服务传递着党的惠农政策。

致力于回馈社会大众。浙江农村信用社深知,自身的发展源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好了更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自成立以来,浙江农村信用社始终关注民生问题,热心社会公益,以多种方式回馈社会。积极参与抗灾赈灾,仅2008年紧急发放15亿元抗雪救灾贷款,抗击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向汶川大地震灾区人民捐款4000余万元;2011年出资1亿元成立“浙江农信慈善基金”,是省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接受的最大金额的单笔捐赠。支持残疾人事业,2011年出资赞助第八届全国残运会。2012年,浙江农村信用社荣获中国慈善最高奖——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创新之“彩”:

锐意鼎新 精彩纷呈

60年来,浙江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支小、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探寻符合省情、社情,具有浙江农信特色的发展道路。2010年初,省农信联社在深刻总结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道路、两场革命”战略构想,即坚持走做强做优之路,推动“战略转型革命”和“科技创新革命”。

着力转换经营机制。省农信联社自成立以来,带领81家县级行社借鉴现代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在人力资源管理、总部建设、网点转型、内控建设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初步形成,行社总部决策能力和管控能力有效增强,网点服务功能与营销能力不断提升,激励有效、约束严格的内控制度逐步建立,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强化了内部管理,促进了业务发展。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一盏油灯、一把算盘、一摞账页,曾经是浙江农信人为“三农”服务的全部家当。从创立以来的手工操作,到上世纪90年代的柜面电算化,再到21世纪初的系统网络化,生产工具的日新月异,见证了浙江农村信用社的科技创新史。省农信联社成立后,将科技创新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设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全省农村信用社业务数据大集中,核心业务系统日均处理业务751万笔,相当于某国有银行70%的业务量。400人的研发团队平均每年开发七八十个科技项目,有力支持全省农村信用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建成国家最高级别标准的计算机房和“两地三中心”的灾难备份系统,科技运行维护通过ISO20000国际标准认证。未来之“彩”:

宏伟蓝图

浓墨重彩

沧桑巨变一甲子,峥嵘岁月六十年。在浙江这方沃土上,浙江农村信用社由最初的“草根金融”成长为今天的现代金融“参天大树”,并正在为下一个60年乃至600年勾勒新的年轮。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浙江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必须站在时代新起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省农信联社已制定了《浙江农信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建立“统分结合、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财务良好、内控严密、和谐文明”的新型浙江农信;坚持走做强做优之路,推进“战略转型革命”和“科技创新革命”,打造服务“三农”的“主力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便民快捷的“社区银行”、个性鲜明的“特色银行”、稳健经营的“平安银行”和协调发展的“和谐银行”。

历史的目光注视着浙江农信,时代的重任鞭策着浙江农信。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4.6万名农信儿女的不懈努力,“浙江农信”这支联合舰队必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杭州农信:

创新服务全力支农支小

办小额贷款难,存取款难,缴存水电费难……几年前山区农民呼吁的难题,随着杭州农信系统的持续努力,已基本破解,全市农村有了完善便捷的金融服务网络。杭州农信积极构建金融支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进一步深化村银合作,成绩斐然。

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日趋突出。坚持服务本土的杭州农信及时给出对策:“服务小微,创新先行”,确保信贷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余杭农合行“一户一策,区别对待”,加大对创新型节能环保绿色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萧山农合行首推非镇街会员制担保公司运作模式,富阳农合行成立微小贷款中心,首发丰收小额创业卡,桐庐农合行专设服务微小企业特色支行。杭州联合银行“量体裁衣”,推出包含多款特色产品的“乐盈”系列;建德联社为解决小微企业短期营运周转资金问题,推出“信用贷”;淳安联社推出“共成长”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等产品,均备受小微企业主的欢迎。

至5月末,杭州农信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592亿、887亿元,分别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9.49%、59.17%。宁波农信:

在绿色的希冀中翱翔

作为我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的诞生地,宁波农信人抱持为“三农”服务宗旨,在“一面算盘、一条板凳、一张桌子”的简陋条件下,身背挎包步行四方,艰苦创业,助力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宁波“三农”共成长。

“为农服务,与农共兴,让农民更富裕起来、农业经济更好起来、农村更美起来”,一直是宁波农信的不变方针。在支持“三农”的同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征程。硬件上,宁波农信系统现有9家行社,651个营业网点、569台自助服务设备,完全消灭了空白服务乡镇。设立了1778个农村金融服务点,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软件上,从成立全国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推出全国第一张“支农信用卡”开始,不断解放思想,开办了国际业务、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保管箱业务等新品种;开发了海域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排污权抵押、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质押、农村住房抵押和房票质押贷款等新型融资方式,深受广大农村的厚爱。温州农信:

“三大工程”助力实体经济

温州农信以参与温州综合金融改革为契机,主推“三大工程”,为温州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注入金融动力。

开展“走千访万大走访”工程。组织2000多人走访贷款服务小微企业、春耕备耕重点种养户、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居、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各类专业市场等,及时掌握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金融服务需求。已走访600个基层网点和1539个行政村、24795户农户、2016家小微企业,帮助解难题办实事1215件。

启动“小微企业千家千名孵化培植”工程。授信流程高效化、利率定价市场化、信贷审批流程化,推广税源经济贷款、科技贴息贷款、“实业宝”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等小微专属产品,贷款余额150亿元,支持5442家小微企业发展。

开展“千台机具进农村、金融服务广覆盖”工程。布千台ATM机、万台POS进村,设立千余个助农取款服务点,试点布放6台农民自助终端,满足农村群众小额取款、领取惠农补贴等基础性金融需求,使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不必再跑几公里到镇里办理了。嘉兴农信:

支持城乡统筹 践行社会责任

嘉兴是我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市,农民建房、换房工程如火如荼,农民创业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嘉兴农信机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创新贷款业务品种,创优支农服务方式,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缓解农民贷款难、担保难、创业难等问题。

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农房置换担保贷款、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兴农贷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股权反担保质押贷款等。很多做法得到了省及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获全省农信系统“产品与服务创新”特别奖。

到5月末,嘉兴农信机构各项存贷款、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分别达848亿元、576亿元、485亿元和396亿元,存贷款总量和市场份额、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均居全市金融机构第一。发放农村住房改造贷款3.98亿元、3467户;发放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8322万元、35户;发放搬迁集聚农户创业贷款7142万元、252户。切实缓解了农村住房改造集聚和农民创业过程中的资金困难,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湖州农信:

倾力新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湖州是省里确定的全省唯一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湖州农信机构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加快产品创新、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和城乡融合发展。

每年组织千余人下基层进行全面走访调查,服务实体经济。5年来走访农户和中小企业10万余户,召开座谈会4000余次,征求意见建议5000余条,帮办实事6000余件,解决难题5000余个。

创新品、促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湖州新农村建设,湖州农信机构联合当地相关部门,推出党员、妇女、青年等创业贷款和农房改造、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贷款。为全市提供了80%以上的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总量占全市银行业的23.34%。小额贷款扶持青年创业,曾受到团中央第一书记的高度肯定。

优服务、惠民生。推进金融普惠先行先试,开展农信金融服务点进驻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并实现全覆盖。各项惠农资金代理户达47.6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0%以上。创建35个信用乡镇、560个信用村和38.47万信用户。绍兴农信:

服务农户勤送“及时雨”

绍兴绿野蔬菜专业合作社是一家拥有100户社员,种植面积40余亩的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当其遇到资金困难一筹莫展时,恒信农村合作银行主动上门,提供贷款200万元,并现场向15名种植大户授信共计100万元,为农户们送上了“及时雨”。

这个事情不是偶然的,而是绍兴农信系统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工程和农户贷款扩面增量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二项工程”建设推行2年来取得显著的效果。

至4月底,绍兴农信系统已建立农户信用档案78.5万户,占全部农户数的69%;对97.7万户农户、1969个村(社区)进行了信用评定。已评定信用户41.1万户、信用村(社区)1198个。

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农户贷款扩面增量工程的顺利推进。贷款农户达到9.2万,比2009年末增加3.7万户,增幅达67.98%,贷款余额达208.25亿元,增加73.14亿元;有贷款的信用户数占全部有贷款农户数的比重达82.58%,提高32.88个百分点。金华农信:

和农民兄弟深耕婺州大地

资金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服务客户最多……金华农信在全市金融机构中有许多第一,但最令他们自豪的是一颗不变的心。

一颗诚心担重任。从帮扶“鸡毛换糖”到托举“百工之乡”,成就了“草帽市场”到“国际商贸城”、中国科技五金城的巨变;从100元、500元的小额农贷,到在全国率先推出“四包一挂”支农新模式,见证了杨梅之乡、木雕之乡、水晶之乡风生水起。“要和农民兄弟共同深耕在婺州大地,”办事处主任祝晓平说。

一片冰心为三农。这是流淌在金华农信人血液中的信念。他们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开发了“美丽家园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农村金融产品。10年来,向3万农户发放农房贷款72.78亿元,努力成就农民兄弟的幸福生活。

一意潜心履责任。为让村民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他们承担了全部5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机构覆盖重任。在1732个乡村建立了助农取款点,浙中第一高峰大盘山上的老乡们也能在家门口取到钱了。衢州农信:

钱江源头的生态农信

地处钱江源头的衢州农信人,倾力打造生态农信,推动生态富民。依托“政府主导、农信社主角”,信用创建不断实现形式的突破、内容的扩充、外延的拓展和内涵的创新,有力推动了信用文化建设,优化了经济金融生态环境。已建信用农户41万户、信用村(社区)603个、信用乡(镇、街)8个;建成1个信用专业市场和7条信用街,并创新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评定试点。

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主动创新求变,不断推新出生态金融产品。在全国首创推出“粮食订单质押贷款”、“相伴人生”社会养老保险贷款、“惠农快车”贷款等,深度破解贷款“两难”问题。

通过大力推进空白乡镇农信服务覆盖工程、银行卡助农服务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对接工程,在乡镇实现了农信服务网点、ATM机和便捷结算网络全覆盖;在村级普建了支农联络员网络和“银行卡助农服务点”,实现农信服务点全面进驻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金融普惠服务广深延展,有力推动了生态富民强市。台州农信:

根植农村 情系农民

2008年底,我省首张“丰收小额贷款卡”发放到了台州涌泉镇橘农冯昌连手中。从此,“丰收小额贷款卡”以其“便捷、普惠、自助”的优点,迅速赢得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被评为省“十大民生工程”。

4年来,台州农信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全方位宣传“丰收小额贷款卡”,适时调高授信额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至去年末,“丰收小额贷款卡”发卡量近21万张,占全省的近1/4;授信金额1529亿元,贷款余额132亿元,贷款金额居全省首位。

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迈上做专做精之路。台州农信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贷款管理办法,“宜社则社、宜户则户”,灵活确定贷款主体,扩大对合作社的扶持面。单列信贷计划,实行利率优惠,有效保障合作社资金供给。在全国首家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不断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至去年末,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577家,贷款余额5.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丽水农信:

探索创新 成果丰硕

5月中旬,丽水被列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区。丽水农信正以矫健的步伐推动自身改革和发展,积极成为“丽水模式”的重要实践者。

丽水农信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和破解农村贷款难题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显著成效。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金融创新,让丽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借鉴学习的标本。

结合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先试,走出了以林权抵押贷款推动森林资源流转变现的成功之路,推动了丽水百万山区农民的创业发展。通过政府、银行、农户“三联手”,形成破解农民贷款难的合力,构建起“农户、居民、企业”三位一体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探索出破解农民贷款难的新路子。

丽水农信着力实施“支付便民”工程,大力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在行政村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布放专用POS机,实现农村居民小额提现“不出村、零成本、无风险”,实现了农村支付环境的变革。舟山农信:

投身海洋经济 助力新区建设

1952年,普陀六横沙浦乡诞生了舟山首家信用互助组。从此,农村信用社的种子在东海之滨萌芽扎根、茁壮成长。

60年来,舟山农信系统坚持支农支渔办社宗旨和服务方向,从互助合作,调剂渔农村资金余缺,服务渔农民生产生活,支持渔农业结构调整,直到而今的新渔农村和“美丽海岛”建设,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去年发放支农支渔贷款余额98.68亿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1.7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1353户。

在全力支持渔农业、小微企业发展,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舟山农信系统主动融入海洋经济发展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实施战略转型和服务创新。积极推行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政银保”贷款、鱿鱼经营户联户担保贷款、“科技之声”贷款、“渔贷保”贷款、“渔家乐”贷款等海洋经济特色贷款。倾力支持“现代海洋渔业基地”、“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休闲观光渔农基地”和“港口物流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