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实践样本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4 浏览量:14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这8个字,源于历史传统和人文底蕴,又在时光磨砺中不断演进,锻造出了一把属于当代浙江人的价值标尺。

舟山,新区时代下的千岛之城,在一场场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在一次次精神的共鸣与洗礼中,用其独特的海洋文化视角,诠释着属于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潮涌东海,百舸争流。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启航的征程上,当社会各界对舟山寄予厚望的时刻,舟山能否破茧而出,取决于舟山人的胆识和干劲,也需要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所赋予的灵魂和内涵。

务实 守信 崇学 向善

舟山:当代浙江人

共同价值观的实践样本“两创四敢”带着创新的“务实”

在舟山,老百姓用大实话来对某人某事进行评判时,经常把实不实在,作为臧否、取舍的重要标准。务实,已浸入舟山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成为舟山海洋文化的精神特质。

迈入新区时代,舟山人的“务实”,还闪耀着创业创新、敢为人先的光芒,昂扬着一种发奋图强的精神气质。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根据国务院批复文件要求,舟山群岛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我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我国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和我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舟山人将他们的“务实”,解读为“两创四敢”精神,即“创业创新,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担风险、敢破难题”,并以此为动力,积极投身于全面推进新区建设的伟大事业。

从决策层到基层干部群众,今天的舟山,务实之风扑面而来。

如何带领新区这艘巨轮走向世界,是市委决策层殚精竭虑的首要问题。新区“新”在哪里?如何在国际坐标系上定位舟山?突破口是什么?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市委主要领导从新加坡到香港,从北京到上海、南京、无锡等地考察取经。经过一次次科学论证,新区在国际坐标系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城市地位的跃升,给舟山广大干部带来了新的创业创新平台。在学习新知识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同时,广大干部以踏实和创新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个创新之举,给了人们更多的惊喜。

截至今年9月份,舟山经济开发区共引进项目19个,出让工业项目用地约1401亩,出租标准厂房约30000平方米,协议利用资金83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市外资金8.56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171.2%;实际利用市外资金4.98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124.59%;浙商回归实际到位资金3.77亿元,完成市下达指标的83.97%。

如此丰硕成果的背后,是舟山经济开发区不断创新的招商方式。他们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生产经营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探索“零地招商”模式:即引进落地的新项目不再需要重新征用土地,不再需要重新申请用地指标,从已经被征用的土地资源中进行挖潜和再利用。

新区的核心功能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今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作为目前我国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监管区域,它的设立,对推进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标志着舟山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

一个个重大项目凭借务实的工作作风落地生根。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光汇石油外钓岛、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等重量级大项目落户后,为新区添上了巨大的砝码。内外兼修

构建全社会的“守信”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十分崇尚的美德。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更是社会稳定的一大基石。

如同务实一样,守信也是海岛居民的精神特质之一。祖祖辈辈搏击风浪,锻炼成舟山人一诺千金的豪迈性格,形成了舟山群岛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守信,内化于心、外化为行。正是诚实守信的精神品格,造就了流传舟山群岛的一个个诚信故事。

董忠岳“还债”的故事,曾感动过无数的人。几年前,嵊泗人董忠岳凭借一手过硬的爆破技术,带着老乡们走南闯北揽活干,曾是一个渔村先富起来的岛民,但后来却因为一个工程意外停工,他欠下了手下农民工们100多万元工资。

年近50岁的老董没有选择逃避。他拿着101张欠条,四处打工,将赚来的钱,还给老乡。“人活着就是要有诚信,有钱了就要还。”老董将自己朴实的语言,化为恪守诺言的一份坚持。这个来自普通人的“守信”故事,最终经央视报道而家喻户晓,而他也成了“浙江骄傲”。

董忠岳只是舟山群岛众多诚信故事中的一例。近年来,舟山市积极倡导公民诚信行动,通过开展社会诚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发生在普通百姓中的诚信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大力弘扬宣传诚实守信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诚实守信的风尚。眼下,信用意识、信用知识、信用文化等已逐步融入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实践活动中。

舟山人的“守信”,不仅表现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还衍生出以法律为支撑的诚信规范体系。比如,舟山市工商部门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市场信用商户等认定工作,大力培育企业信用资产,引导全市经营者诚信经营。通过制定出台《舟山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认定办法》等措施,全市已有55家企业被认定为“舟山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其中5家企业被推荐认定为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

新区时代下的舟山,更是积极打造诚信政府形象。今年5月,舟山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明确提出: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诚信规范,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

诚信舟山,一步步向我们走近。干群合力转化能量的“崇学”

崇学,即崇尚学习,崇文尚礼,它包含对文化的推崇,对知识以及文化人的尊重。千百年来,舟山渔民耕海牧渔之余,十分推崇学习。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其崇学风尚,更为热烈。

2年前的一次“舟山党员读书周活动”,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在那次读书周里,全市开展了以“舟山党员干部爱学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直接参与者达到6万多人(次),这些活动包括集中学习、市民大讲堂专题讲座、微型党课教案评比、党员干部网上撰写读后感等。活动之热烈,轰动一时。

如今,这样的学习已经从活动变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每天生活的必需。

在新开设的“双休日课堂”里,有关部门邀请了国内外高等院校骨干教师和专家为主的师资力量,安排了海洋开发与产业发展、港口开发与物流管理、招商引资与项目融资等多个专题培训模块。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在这里“充电”,学习新区建设相关知识和海洋经济基础理论。通过学习培训,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知识结构更为完善。

“理论知识大比拼”

、“建设学习型机关,打造学习型干部”等一系列学习载体,不断创新和延伸。党员干部的崇学精神,也带动了全社会的学习热情。

“爱学习的舟山”,已蔚然成风。在普陀区展茅街道沙井社区的柴家走马楼,“农家书屋”3年前成立后,实行一周5天开放。前来看书、借书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多,现在每月能达200人次。那种村民们围坐书桌、埋头翻阅书籍的场景,令人油然生出一份敬意。

像柴家走马楼一样的“农家书屋”,近年来在舟山群岛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农家书屋”不仅成为渔农民、新居民读书学习的好场所,还成为渔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乐园。汇集成海平凡民众的“向善”

向善之心不分高低。一个人有了向善的心,才能完善自己的人生;一个社会有了向善的力量,并且成为主流,显示出强大的能量,才能成为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社会。

舟山就是这么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质朴的民风,传承并发扬着“向善”的价值观。

“向善”的故事平凡而感人。

在岱山县,渔民虞忠完买房按揭了45万元,却在得知山东小伙患病急需用钱之际,毫不犹豫地拿出了25万元,无偿捐赠给他;开了10年出租车的老“的姐”王婉贞,组建了岱山县著名的“爱心车队”,多年来免费为敬老院老人开车,接送他们看病、逛街。

在嵊泗县,钟杏菊医生37年来默默坚守在壁下——一个面积仅有1.2平方公里、常住居民不足200人的小岛上,为岛民行医看病,从未离弃。好几次,在台风肆虐的日子,岛上的居民出现了急症,她不顾个人安危,俯身爬过小桥,只为病人第一时间得到诊断……

“向善”的故事,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定海区近年来将“选模范,挖掘身边典型;树榜样,释放道德力量”作为推进公民道德示范工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手段,推选出了一大批值得广大市民学习、具有“向善”价值观的普通人。在这些人中,有多年义务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村妇女主任王琴珠;有勇救落水母子的黄夫利;有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一听到别人有困难却总是毫不犹豫拿出所有的战士金红兵……

道理总是越辩越明,思想总是在碰撞中产生火花。今年5月起,普陀区委宣传部开展了一系列“共建美好道德家园”电视辩论赛,以每月一场辩论的频率,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思考,催生了更多的向善力量。

一个个道德模范,一场场学习实践,正引领着舟山人努力践行当代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观,争做精神富有的新区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必将在新区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新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