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分社记者 陈青青
碧海蓝天,晴空万里,南麂岛竹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的14只深水网箱里,鱼儿在奔腾跳跃,抢食刚投放下去的天然饵料。基地项目负责人温正喜一边投喂着鱼儿,一边向身边的物联网技术人员介绍基地情况。引进最新科技养鱼技术,借用物联网功能,实现远程监控,该项目正在做一个县内前所未有的尝试——手机养鱼。
近日,记者亲临其境,从南麂岛后隆渔村登船出海,到几里外的竹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感受现代渔业的变化,听一听渔民口中生态养殖与智慧养殖的故事。
技术革新
从传统到深水网箱
南麂岛位于浙江省鳌江口外30海里的东海,距鳌江港56千米,离台湾岛约150千米。岛内海洋风光秀丽,生态保持良好,渔民世代以捕鱼、养鱼、食鱼而生。随着现代渔业技术的发展,岛上的渔民们也慢慢从传统网箱养殖技术向深水网箱发展,渔民温正喜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多年努力,1982年出生的温正喜如今已是南麂后隆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从2008年创立专业合作社以来,温正喜每天的工作就是跟鱼打交道。从成为最早开展传统网箱养殖的生产单位之一到不断探索海水养殖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创新活动,温正喜跟合作社共同成长。
传统网箱养殖技术的缺陷如何弥补?去年,机会终于来临。合作社凭借具备自行独立实施海水网箱养殖、海上锚泊固定能力的优势,由他们承担实施的南麂岛竹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成为2014年第二批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鱼类产业提升项目。今年9月,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中央财政补助款110万元。
“传统网箱和深水网箱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材质和网箱大小上,传统网箱材质是木板,深水网箱材质是高密度聚乙烯,而在体积上,深水网箱相当于传统网箱的100倍。”据介绍,深水网箱使用的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传统网箱一般是3米×3米×2米规格,深水网箱配备的则是周长60米×深8米,打个比方,传统网箱给鱼儿的是一个小房间,深水网箱给鱼儿是一幢别墅,自由空间大了好多!”
生态为先
好水好料养好鱼
遇上好天气,海水清澈透明,养殖操作管理船开足马力,破浪前行。十来分钟后,养殖操作管理船就到了竹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14只深水网箱像棋盘格子浮在水面,在阳光照耀下十分显目。
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铁锹,将最新鲜的饵料投喂给网箱内的鱼儿。大黄鱼、黄姑鱼、赤点石斑鱼等,不同网箱里养殖着不同种类的鱼。“水好、料好,再加上好环境,才能养出好鱼,生态为先是我们养出最优质、最健康的鱼的首要条件。”据介绍,除了南麂岛水质优良的先天条件,合作社在鱼的饵料上也一点不马虎。
“我们的饵料都是海里的小鱼小虾,村民每天会出去捕鱼,我们就从他们手中收购,保持新鲜度。”温正喜介绍道,用天然饵料喂养的鱼儿蛋白质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目前,合作社深水网箱里有大黄鱼、黄姑鱼、赤点石斑鱼、黑米鱼等,部分大黄鱼已在年初开始对外销售。由深水网箱养殖出来的深水生态大黄鱼可与野生大黄鱼相媲美,一经出售就广受欢迎。
“按照批发价,一斤到一斤半的深水生态大黄鱼如今也已经卖到240元至300元每千克。”谈到养殖效益,温正喜很满意。按照他的预估,基地预计可年产大黄鱼、黄姑鱼、赤点石斑鱼等各类成品鱼16万尾,总产量80吨,总产值480万元。
“手机养鱼”
联袂物联网技术
“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搭建的是渔业养殖的基础设施,要想进一步实现科技养鱼、智慧渔业,物联网的技术加盟绝对是不二之选。”参加过各类渔业展览的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经济科科长陈献稿对竹屿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引进物联网技术,打造网箱养殖实时监控的做法十分看好。
在直营店里安装监控系统,让进店顾客实时看到基地养殖情况;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软件,随时发现情况解决问题;水质、水温、PH值等数据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技术的加盟,真正让智慧渔业的“手机养鱼”得以实现。
对于水产从业人员来说, “互联网+”的政策背景下,借助物联网技术改造下一个渔业养殖市场,前景好,利润高。温正喜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县内的第一次探索,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非常有意义。
把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的情况通过庞大数据接收,实现实时监控,对于不熟悉物联网技术的人可能有点难理解。温正喜告诉记者,秘密就藏在网箱鱼池里。“鱼池里将安装智能探头设备,这些设备与后台管理系统对接,管理人员就能远程监控情况,未来条件允许的话,还将实现自动投饵、遥控增氧等智能化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