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归来,我们该怎样安商亲商

来源:温州日报 2015-07-31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1

本报记者 杨世朋 郭乐燕 报道组 王荣

“各部门以最大的力度帮助、指导、解决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和贴心服务进行审核、审批……”本报在本周二刊登的《一位回归温商的喜与盼》中,这位回归温商用两个“之最”,道出了他对家乡安商、亲商服务的认同与感激。

其实,在温商回归工程启动之初,一部分在外温商确有忧虑,有的温商担心部门招商时热情如火,回归后的项目建设后续服务会不会跟不上?有的温商担心一些服务措施、回归政策能否真正落实?

为消除回归温商的后顾之忧,温州各级党委政府这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努力,从驻企服务员“一对一”服务、行政审批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到各地推出的一系列安商、亲商、惠商举措,无不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温州在努力打通党委政府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绝不让回归温商孤军奋战!那么,温州当前安商、亲商的举措是否到位,如何让温州的投资环境更上一层楼,我们不妨看看几位“当事人”怎么说。

义不容辞

当好穿针引线的“红娘”

吴秀弟(鹿城区招商中心副主任)

作为招商引资的一项后续工作,安商亲商一定要下更大的功夫。如果项目引回来之后,留不住、安不稳,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做好安商、亲商工作,我们在具体项目中有标准动作,也有自选动作。

标准动作之一,就是为企业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并提供保姆式的“一条龙”服务。在鹿城区审批中心,我们专设了一个窗口用于接收温商回归项目的审批事项,尽可能地压缩办事流程。建设类项目涉及消防、规划、土地等部门,我们一改过去的串联审批,实行一站式的并联审批,把相关部门责任人聚到一起,一次性向企业告知所需补充的材料,省去了企业来回跑的麻烦。与此同时,我们区主要领导还实行了“1+2+10”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既要联系1个在外温州商会、盯引2个招商项目,也要跟踪服务10个招商项目,做好后续的项目跟进和工作对接。

自选动作,就涉及到项目落地到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许多回归温商在外地的能量确实很大,但刚回到温州时,有一部分可能还不适应“水土”,小到企业用水用电,大到政策处理难题,第一反应是先和我们联系。因此,招商部门就一定要当好穿针引线的“红娘”,做好政府部门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如果涉及多部门协调,就要及时向区领导和市级部门反馈。此外,每次区里有新政策出台,我们都会第一时间翻看企业目录,筛选出和政策有关的企业,一一联系,如果企业因为不知道而错过,就可惜了。

回归温商是拿着真金白银回家乡投资,有些人的身家都在里面,我们在招商的同时,一定要挑好安商、亲商、惠商的担子,协同各部门一起打造温商回归的好口碑。

乘势而上

接轨县域发展的机遇

高启武(回归温商、泰顺桃园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从前几年响应“泰商回归”政策以来,我们已经在家乡投资开发了四个项目。如今的第四个项目——青草湾商贸综合体,从项目签约到二期工程顺利结顶,其中的过程,让我切实体会到了县里对于温商回归项目的大力服务和支持。

其实,项目在2013年10月30日挂牌拿地时,当时在征地上也碰到了一个问题。当时罗阳镇青草湾A-02等四个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中,有182亩土地牵涉到补偿事项,很可能会拖延建设进度。在这一过程中,县里单位部门主动出面协调解决,还优化简化了办事流程,使得项目从土地挂牌到正式动工,只用了半年时间。

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给我们企业带来的不仅是项目进展,更是发展信心。青草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项目在招商引资方面同样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接绿色通道,加快了项目招商和品牌入驻的进程。目前项目已与大润发百货、苏宁、肯德基等50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达成入驻意向,其中有很多品牌都是首次走进泰顺。

更重要的是,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主两副三极多点”的大都市区战略,泰顺县城作为都市化发展的极点之一,未来将重点布局商贸旅游业,带动山区城镇化发展,这给我们项目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前景。如今泰顺人的生活消费方式都在进步,但县域长久以来缺少一站式商业中心。可以说,青草湾商贸综合体项目落成后,有望借着都市化发展的东风,给泰顺百姓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陋习渐去

提振回乡发展的信心

王奇(市区米房cei文创园项目负责人)

过去,温州常与“人情社会”关联,“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但我们在温州投资的这几年来看,这些现象确实改观了很多!从我们项目申请开始,各个部门、各级领导都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街道、招商局等部门都给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还派专人帮我们一起跑手续。米房cei作为“退二进三”的有机更新项目,改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各部门都会帮我们出主意,耐心给我们指导。

说起来,我们从拿到项目到现在即将开业,有快两年的时间了,比预期的时间长了一些。项目进展过程中,确实碰到了大大小小不少问题,因为是老厂房改造,很多老的规范和新的规范会有冲突,好在市、区各级领导对我们的项目很重视,也很支持。所以在改造的过程中虽碰到了问题,但最后还是一一帮我们解决。有时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区里还多次召开协调会,连区长办公会议都上了两次。还有一次,几位分管副区长还专门召集相关部门,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进行了一次性协调。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许多市领导多次到访,有一次陈一新书记来访,我陪着书记在园区上上下下转了一遍。他对我们的创意改造、坚持做本土文化的初衷,以及打造时尚之都窗口、温商之家的想法表示了支持和肯定。他希望我们还要精益求精,把园区做成城市有机更新的典范,做成温州时尚之都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在这里对给过我们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和部门表示感谢!

总体来说,温州当前安商、亲商的服务,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包括政府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我们在外地也有项目在做,就难免会把温州的项目和外地来作比较,目前温州某些方面确实还有待改进。个人认为,在确保“不犯规”的前提下,有些程序和规范上还可以再放宽一点,特别是像我们做老厂房有机更新改造,会碰到不少规范问题。

温商回归

唤一声“亲”还不够

丁欣华(龙湾区新闻中心副主任)

身在异乡,最让人留恋的是乡土,最让人思念的是乡俗,最让人难忘的是乡音,最让人亲切的是乡亲!去年,我们龙湾区新闻中心开展“龙行天下”大型在外龙商采访活动时,许多在外龙商面对记者讲得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

他们不少人说,温州商人的故乡观念是很重的,就算在外面赚1000万,不如回温州赚500万。在他们看来,现在召唤温商回归投身温州的转型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发展温州经济的需要,反哺家乡建设义不容辞。

但许多在外龙商面对家乡记者采访时,针对温商回归话题也直言,家乡政府必须为企业回归做好公共服务,相比招商而言,安商更加重要,不要让回家的温商变成“冷商”。他们坦言,在外温商回乡投资发展,除了念及乡情外,同样也要赚钱,否则这种投资无法长期维持。那么,转型发展中的温州想要吸引在外温州人,尤其是温二代回乡创业,唤一声“亲”是不够的。

他们期盼的是,家乡能创造比外地更优越的条件,在外温商才会归巢恋土,参与到家乡的建设热潮中来。这几年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一新多次对全市机关作风效能提出要求,严斥个别窗口存在“只微笑、不服务”的情况。全市还推出了驻企服务员等创新机制,变“企业上门”的被动服务,为“政府上门”的主动服务,变“批量配置”的刚性服务,为“私人定制”的柔性服务。各地也推出了诸多自选动作来提升安商、亲商,为温商回归工作更好地保驾护航。这一系列举措,都在为温商回归创造最好的发展环境,相信温州栽好安商、亲商的“梧桐树”,定能引来更多温商回归的“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