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困难家庭, 可申请公租房保障

来源:温州日报 2015-07-30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2

本报讯 (记者 章映) 记者昨从市住建委获悉,《市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发布,初步确定下月初将启动第一批申请。据悉,与原来申请廉租房相比,此次补贴的面更广,补贴金额也有较大幅度增加。

其中,温州市区包含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园区、瓯江口新区。

申请对象

须同时符合三类条件

申请市区公租房保障,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并需同时符合三类条件,即户籍、住房、收入和财产。

户籍条件——申请人应具有温州市区城镇居民户籍。申请家庭成员包括:(1)申请人;(2)配偶;(3)未婚子女(离异人员的子女监护权归属以离婚协议或生效的司法文书为准)。同时,单身且年满35周岁的申请人可作为一个独立家庭申请。与申请人共同生活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申请人。

另外,民政部门出具的《温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救助证》《温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残联出具的《温州市残疾人特困证》和总工会出具的《温州市困难职工家庭特困证》上载明的人员也可作为共同申请人。

住房条件——申请家庭在市区无住房或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含)。

市住建委解释,住房核定范围包含6类,分别是1、私有住房(包括按政府优惠政策购、建的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属于其所有的部分);2、承租的公有住房(包括国家直管公房和单位自管公房);3、实行产权调换的征收(拆迁)待安置住房;4、已签订购房合同并经房屋登记部门备案的期房;5、申请家庭拥有的非住宅房产按计税价格(无计税价格的,按申请家庭委托的专业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价格)折算成同地段住宅面积并计入家庭住房面积;6、其他可以认定的住房。

收入和财产条件——共分两类。一类是无房家庭,其人均年收入低于市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局公布的鹿城、龙湾、瓯海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下同);一类是其他家庭,其人均年收入低于市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含)。

如果家庭购有12万元以上(以车辆购置税发票上计税金额为准)或两辆(含)以上非营运车辆(残疾人用于功能性补偿代步的机动车辆和普通二轮摩托车除外),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市住建委表示,与原先廉租房的申请条件相比,即申请家庭的人均收入标准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5倍以内等,这轮申请公租房保障的收入条件明显放宽,保障的面更广。

租赁补贴

补贴金额有较大增加

申请家庭被核准登记为公租房保障家庭后,将可享受实物配租或租赁补贴保障。市住建委表示,2015年新核准的公租房保障家庭,将以租赁补贴方式来保障。

享受租赁补贴保障的家庭,可自行或通过房地产经纪机构向市场承租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内的中小套型住房。租赁补贴金额按核准的保障面积,乘以公布的单位住房面积的租赁补贴标准确定,超出核准的保障面积部分不予补贴。

其中,核准的保障面积为保障面积标准与保障家庭现有住房面积的差额。保障面积标准=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单位住房面积的租赁补贴标准=市场平均租金×补贴比例。以租赁补贴落实保障的,保障面积标准按家庭计算不低于45平方米。家庭月补贴金额低于200元的,按200元计算。

实物配租

四类家庭依顺序保障

实物配租方面,其核准的保障面积同样为保障面积标准与保障家庭现有住房面积的差额。保障面积标准=获保障人数×18平方米/人。核准的保障面积不足18平方米的,实行租赁补贴保障。

实物配租保障家庭分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低保标准2.5倍以内家庭、其他保障家庭分4个类型,并依此顺序实施配租保障。持有《温州市困难职工家庭特困证》或《温州市残疾人特困证》的保障家庭视同低保边缘家庭实施保障。

如果获得实物配租资格的保障家庭户数多于可供保障的房源数量时,采取公开摇号的方式确定实物配租对象。未摇中的家庭实行租赁补贴保障。获得实物配租的家庭,根据房源面积和家庭人口数量情况,参加“人房配对”摸文定位。

我市对住房困难家庭采取多种保障,大致分五类,即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城市旧住宅区改造(含城中村改造)。对列入廉租房保障的家庭,我市实行“应保尽保”,而且从2011年7月1日开始,将市区廉租住房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申请家庭的人均收入标准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5倍以内。

2013年9月,我市开始实行“市场提供房源、政府补贴租金”的公租房新模式,具备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对象按现有廉租住房相关政策正常向户籍所在社区申请。2014年9月起,根据国家和省里的部署,我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