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旺
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学术界有很多理论和高见。十八大以来,对于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出台系列文件。应该说,从社会组织登记、培育、扶持、发挥作用,乃至于从社会组织视野,解读当下中国现代治理,我们这个时代给予非常良好的发展环境。以至于很多人说,社会组织和社会治理的春天正在来临!但事实上,环境已经有了,唯一有遗憾的是社会组织国家战略定位和能力建设却没有得到高度认同。如果没有很好解决、落实社会组织国家战略定位和能力建设,春天还是依旧遥远。在当下中国,培育、扶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应该成为国家战略,提升社会组织政治能力和经济能力首当其冲,这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题中之意。
一、社会组织国家战略定位
1、从市场经济角度审视
如果一定要找到中国必须发展社会组织的理由,而且重新给社会组织定位,我觉得最大支撑点依旧从经济角度给予最充分地支持。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面临很多困境和问题,中国经济如何走,在哪个点寻求到突破,成为当务之急。
这些年,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外,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民办养老、民办文化、民办科研机构等加入到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服务领域乃至社会建设领域的投资、产品、消费,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增长点,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注意到在教育、医疗、养老、公益慈善等公共服务领域,人们对高质量产品需求和公平公正的要求日益迫切。在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民办养老、民办科研、民办公益慈善和社工机构的涌现,以及高质量高标准的各类优质服务产品提供,已经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形成蝴蝶效应。原有对社会组织认知中,社会组织主要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些随着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建设领域应运而生的组织,绝大多数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是很多人在议论的社会企业。此外,行业协会商会背后也是工商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开展行业自律、经济转型升级、维护市场秩序、参与国际市场治理,发挥更多经济作用。
在社会组织去政治化的当下,社会组织的经济功能必须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放大和凸显。这可能也是国家顶层设计在考虑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时的最大理由。国家层面积极推进把社会组织纳入到国民经济统计口径,把民办非企业单位重新定位为社会企业,纳入到实体经济范围来统筹。
社会组织本身就是实体经济,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另一主体,社会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必然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到这样高度和认知,社会组织必定成为地方政府全力支持发展的对象和方向。
2、从创业创新角度审视
创业创新是“习李政府”最为着力推进的大事。说到底,创业创新的核心就是就业问题。当下的中国,就业现实还是蛮严峻的。体制内就业空间包括国有企业在急剧缩小;民营企业近年来发展出现瓶颈,就业功能在萎缩;电子商务就业爆发式发展后,也面临饱和,就业解决和承受能力在下降。社会组织领域得到扶持,就业应该会有很大的容纳和释放空间。
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到社会组织就业的意见》,释放了一个相当利好的消息。颇为遗憾,目前为止,相关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没有出来:譬如出台鼓励大学生到社会组织就业细则;把社会组织人才建设、培养、引进纳入到人才规划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建立社会组织人才创业园,等等。当我们鼓励一些年轻人在社会组织创业创新时候,国家是否考虑政策和配套措施尽快跟上,只有把鼓励大学生到社会组织就业提升到国家战略,这件事情才有希望。
此外,检验一个行业有没有生命力最好的标准,是各类人才对这个行业关注度和“献身度”。没有人才集聚的行业最终是没有生命力的。虽然,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民办科研以及全国性的一些社会组织集聚了大量的人才,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中国社会组织就业的认可度还是不够的。当然,薪金、职业愿景、行业发展等等支持系统需要更健康发展。没有人才支持的社会组织,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现在,技术发展已经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基础问题,但实现有价值创新还是依靠思想,以及思想赋予的模式革命。
3、从民主建设角度审视
从单位人的退位,到社会人走上前台,市民社会精神一直在张扬。这中间,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在多元共治中,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全方面的差距。可喜的是,政府悄然意识到社会组织重要性,社会组织不是政府附属机构和创收实体,是平等参与社会治理的合作伙伴。政府继续“瘦身”,结合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社会组织放权,将社会组织培育成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重要力量,推动公益慈善、基层和谐参与、精神文明倡导等方面发挥治理作用。
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有很多解读。国家行政学院马庆钰教授等有过专著《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管理》等等。马庆钰教授指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即社会组织利用资源,形成和制定组织愿景、战略、使命和目标,并有效实施组织的愿景、战略、使命和目标,为社会提供非营利性质产品和服务,形成组织与环境良性互动,获得竞争优势,确保组织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潜能和素质。按当下解读,社会组织能力包括内部治理能力、筹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品牌建设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公益营销与公关能力、公信力能力等。据我观察,这些能力固然重要,但社会组织最为重要的是政治能力和经济能力。经济能力就不再解读,在GDP一招鲜的今天,社会组织经济能力重要性可想而知。社会组织经济能力带动就业能力、经济能力强大了,话语权就不可同日而语。这与民营企业发展规律有相似之处,值得借鉴。
社会组织可以去政治化,但社会组织必须要讲政治。这话不带任何情绪,却是社会组织生存的高压线。****、香港占中事件、民族分裂运动等背后有社会组织参与,或通过社会组织路径筹集、转移资金,这些事件最大影响是社会组织把自己推到政府对立面,使一个地区社会组织发展陷入困境。此外,一些环境类等社会组织由于过度维权,也使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指数下降。社会组织政治能力如何,在于社会组织创业人员敏锐政治意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成立社会组织党组,都是目前有效跟进的手段。即使很多人不太欢迎,但在当下中国社会治理语境下,必须采取合作和妥协。《社会组织法》迟迟未出台,也是当下社会组织政治能力建设欠缺的现实写照。社会组织作为多元治理的新兴力量,定位为政府的帮手,与合作伙伴有多大距离,还是取决于社会组织的政治能力。
作者为温州市民政局民登中心主任,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实践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