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扬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曾先后在我国东北、南京及广州等地建立研究制造细菌武器的专门机构,并在浙江实施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细菌战,其地域遍及大半个浙江省,致大量无辜平民死于非命。当此民生危亡之际,一位温州医生挺身而出,在浙西南细菌战防疫前线,他带领医务人员进城市下乡村,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位医生,名叫洪天遂。洪天遂(1904-1981),又名洪演。温州瑞安人。笔者近日采访了他的儿子洪普洲。
创建瑞安平阳两县县立医院
洪天遂育有四子三女,洪普洲是洪天遂小儿子,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已退休。“我二哥叫洪普清,之前是上海港务局的工程师。他和我表哥陈朝墀合写了一篇名叫《杏林翘秀枌乡颂》的文章刊登在温州日报上,后来也给我寄了一份报纸。这篇文章让我对父亲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祖上虽然也行过医,但到了我爷爷这儿就断了。爷爷希望我父亲学政治学,但我父亲违背了爷爷的期望,还是选择了学医。”洪普洲说,父亲从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公费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大学(今东京大学医学部)。学成回国后,洪天遂先后在军校和大学任过职。
1937年抗战爆发,洪天遂回到瑞安,参加了瑞安抗日委员会,开设救护训练班,负责培训战时救护人员。同年他受命建立了瑞安第一所县立医院。他就任院长,同时兼任瑞安中学校医,开设卫生课,向学生传授医学卫生知识。1938年春夏霍乱流行,洪天遂组织医疗力量对病人实施隔离治疗,同时主持成立县防疫委员会,在各区设检疫站负责宣传、预防、抢救事宜。由于措施得力,疫情很快得以控制。
1938年冬,日军对温州轰炸加剧,眼看平阳战祸难避,当获知洪天遂在瑞安,平阳县县长徐用立即聘请他筹建平阳县立医院。平阳县立医院于1939年2月正式开诊,洪天遂出任首任院长,举办了护士、救护、流行病防治等培训班。
和洪普洲聊起父亲时,他最常提及的是两个词语:医术精湛和老知识分子做派。洪普洲说,1949年8月,父亲路过丽水,一位右臂负重伤的人来求诊,洪天遂为他实施了外科手术。事后才知道他是共产党干部李铁锋,解放后曾任温州地委书记。后来李铁锋还为此特意找到洪天遂致谢,据他所说,当时他在战斗中被开花弹击中,手臂上炸开一个大洞,又被困山上整整3天,等到脱围,伤口已经严重溃烂。在当地医院拍了X光片说是粉碎性骨折,胳膊怕是保不住了。但是经过洪天遂的精心治疗,这条手臂硬是保住了。
担任浙江省防疫队队长
日军在浙江实施的三次较大规模的细菌战,第一次是1939年至1940年期间对萧山、宁波、衢州、义乌、金华等地的攻击;第二次是1942年浙赣战役期间对金华、衢州、丽水、云和等地的攻击;第三次是1944年在丽温战役期间对丽水、衢州、温州等地的攻击。在1942年出刊的《广东医药旬刊》中有关于浙江鼠疫区防疫情形的报道,其中写道:“浙江鼠疫流行颇剧,见患鼠疫者,十无一生。此病阖家死亡甚多,传染之捷,如风如电。”报道还称当时的国民政府组织省防疫队协助防治,出现了“经照坏病治法,浙省防疫队长亦不慎染疫身死”的悲剧,可见鼠疫之祸,“可云严重之极”。
“我父亲不仅在外科方面有专攻,也精通传染病科、皮肤科和内科。”洪普洲说,洪天遂除了在瑞安主持过防疫委员会,还担任过温台防守司令部时疫医院医务主任,拥有丰富的防疫经验。因此,1943年国民政府征招洪天遂出任浙江省防疫队队长一职,受命后他迅速率领防疫队奔赴浙西南疫区一线。这期间丽水龙泉地区先后经历浙赣战役细菌战、太平坊空投鼠疫事件和丽温战役细菌战,新老疫病在城乡间大流行。他们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进入疫区,了解疫情,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鼠疫进一步扩散,同时向群众广泛宣传防疫知识。由于当时国力贫困政府投入经费有限,造成防疫力量不足,难以面面俱到,往往一个地方的疫情刚刚有所控制,另一个地方又急需防治,加上日军封锁口岸造成的药物奇缺,给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然而,洪天遂带领队员们任劳任怨,努力克服困难,直到1945年以后疫情趋于缓和,防疫工作才趋于正常化。
洪普洲坦言:“我是1939年出生的,抗战时期年龄还太小,关于父亲的记忆比较模糊,很多是从亲人的口里和一些资料里得知。”他说自己记忆最深切的,是6岁时和家人去迎接从丽水龙泉疫区回来的父亲。“那时候丽水到温州只有水路,等了好多天。”
洪普洲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细菌战了,但是当时事实上谁都不知道,也没有反细菌战的指导思想。每当我想起父亲当年所做的防疫工作,在感到后怕的同时更多的是敬佩。试想,如果没有医务人员的防疫措施,日军细菌战造成的祸害不知要扩大多少倍。”
洪天遂经历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残酷,也经历过“文革”的洗礼,晚年回归瑞安姜家汇村还是选择在医生岗位上奉献一生。洪天遂所处的年代,是中国剧烈动荡和变革的年代,他在军医、院长、教授、高级教官、主任医师、防疫队队长、军医处长等众多角色中,都诠释了身为医者的大仁与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