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溪之源:僻静远山里的勃勃生机

来源:温州日报 2015-09-11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2

曹凌云  文

瓯江支流菇溪,发源于青田峰山村,经青田塘坑、吴坑、永嘉梨村、桥头,在朱涂村汇入瓯江,总长34.8公里。由于溪流两岸滋生茨菰(淡水植物,多年生,草本),菰同菇,故称菇溪。经过两天的走访,菇溪带给我许多的意外和惊喜:源头静寂的茶场古道、营造浪漫的小舟山梯田、恢宏却已破败的三进屋、鲜有遗迹可寻的缸窑文化、朱涂辉煌一时的运输业……这一切,仍然鲜活地存在菇溪人的心中,像清新的山风一样触动了我敏感的心。

[峰山村]

茶场古道旁的菇溪源头

山路如此蜿蜒。清晨的山风带来丝丝凉意,我在朋友的带领下,沿着菇溪河往大山里进发。车窗外,清晨的薄雾素纱一样缠绕、飘动,令眼前的景象时而朦胧时而明朗,也给深山增添了一份神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菇溪的源头村——峰山。

黄垟乡峰山村海拔820米以上,村民有1000多人,但大多外出做事,现居住200来人。村前村后都是梯田,稻子已经次第泛黄,远望去,满是层层叠叠的青绿和金黄。村里大多是三五层的新楼房,也有几栋老宅古屋。建于1953年的峰山大会堂坐落在村中心,这栋并不起眼的建筑却记录着村里半个多世纪的旧闻与新趣,村民有事没事喜欢凑到这里来,开会议事,打牌聊天,或者就抖抖烟管,吧嗒吧嗒抽上一阵子。

村民徐益忠可是个大忙人,他要管理700多亩的茶园。当他得知我们来峰山是为了寻找菇溪源头时,就主动带我们前往。

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峰山村前的长弯山,群山连绵,柴草茂密。走了一段路,转了几道弯,见满山坡都是茶树,是峰山龙魁有机生态茶园。徐益忠说:峰山村生态良好,是无公害高山茶叶、蔬菜种植的好地方。1958年国家就在这里开辟了茶场,叫峰山茶场,出产的茶叶很受欢迎。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各类茶叶出了很多,我们这里的茶山偏远,茶叶出产时间迟,加上没有品牌包装,茶叶价格跌落,销路不畅,茶农走了,茶园也渐渐抛荒失管,每年我们只采一部分茶叶,很多嫩茶芽任其老掉。去年,茶园重新开发,被列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单位,把老茶树从野草树木的包围中整理出来,又栽种了一批新茶。

说话间,我们走到了一条石头路上,路面为平整山石铺砌,若隐若现地延伸在山谷间。徐益忠说:这是一条古道,以前连接大山里的许多村落,也是村与村之间唯一的通道,山里人在古道上“打路走”,或挑担前行,不过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事了。后来交通发展,村民进出坐车,古道或被造了公路,或埋在柴草之中,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但这一段古道,由于茶园的存在,还是不乏行人的。

走过茶园,古道边有水流的声响,是一条小山泉。此时太阳已经升高,泉水在阳光的映射下又清又亮,闪着碎银似的光波,我们听着水声行走。古道边草木葱郁,野蔷薇和杜鹃花正开得热闹。十多分钟后,泉水声开始时有时无,又走了几分钟,听不到水声了。徐益忠在古道边蹲了下来,用手拨开草丛,我们看到一处崖缝里,不停地冒出水来,这就是茶场古道旁小山泉的泉眼,也是菇溪的源头。徐益忠说:这段时间有充足的雨水,才让源头水有这样的规模,秋冬雨水少的时候,这里只能见到隐隐约约的水迹,下面峡谷里才有流水的声音。我们这里的海拔超过1000米了。

菇溪源头的泉水和山作伴,和云对语,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孕育着盎然的生机与意趣。它流过山岭,跃过峰峦,走过峡谷,汇成了一泓溪流,奔向瓯江。

[小舟山]

旅者敲醒了沉寂的大山

小舟山,现如今是一个风景如画、风情如诗的村落,位于菇溪上游,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驴友猎奇的胜地,有“摄影之乡”和“生态之乡”的美誉。

我们告别了徐益忠和他的峰山村,驱车出发,先走回头路,在永嘉黄坦村附近改道,过了葵山,再到小舟山。虽然山高坡陡,但公路修得宽敞,如同飘带环山缠绕,一路无惊无险。同行者周良顺先生是桥头的文化人,他告诉我,从桥头到小舟山,步行可以抄近路,这“近路”也是一条古道,用不规整的石头铺就一级级台阶,让人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到达了目的地转身回望时,是别样的心旷神怡,登山的辛苦顿时化作无尽的喜悦。

村外是颇有规模的梯田群,500多级4000多亩,是浙南保留最好的梯田之一。小舟山的梯田气势壮观,布局别致,凹凸收缩,妩媚娟秀。

小舟山曾经是寂寞的,它位于青田县城26公里的山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靠农业为生,是一个贫困乡。村民邹永降告诉我,据记载,这里的梯田始垦于汉代以前,现在还可以查找到小舟山在汉代稻田养鱼的文字记录,在明代梯田形成规模。这大山深处,闭塞、贫穷与落后曾经书写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日子,多少先人把一生交给大山,如同愚公移山开田不止,梯田越开越多,一级级在山里延伸。先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年播下的是心愿,生长的是希望,收获的是苦乐年华。而今村民大部分“逃离”了小村,外出打工做生意,留下100多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坚守在村里耕作梯田,同时,近一半的田地荒芜。

村民邹增健说:1985年农业部在小舟山开现场会,进行稻田养鱼示范推广。后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费孝通也对小舟山稻田养鱼景观赞不绝口。近年来,由于小舟山梯田的景观,寂寞的小村也一点点被旅游者的脚步声敲醒了。现在,小舟山每年3月油菜花、草籽花(紫云英)盛开,4月梯田蓄水耕作,7、8月里水稻扬花吐穗,10月稻子金黄,寒冬腊月雪花扬扬洒洒,这些月份都是旅游和摄影的好时节。近年来,乡政府鼓励农民复耕,推出补助政策,打造了一个创意油菜花庄园。今年种了1000多亩油菜花,采用与小麦套种的方式,创意耕种200多亩。随着“浪漫油菜花”的传播,小舟山的知名度也提升了。邹永降却说:小舟山旅游业发展后,外出的一些村民也想回来种田或做旅游生意,但七八年前青田校网调整,小舟山的小学中学都撤掉了,他们回来,子女读书怎么办?这几年,小舟山的变化对当地人来说,有惊喜也有迷茫,有期待也有失望,有割舍也有生机。

太阳已经西斜,似有一怀柔情,更有几许眷恋,霞光映照着小舟山这个田园式的村庄,也照耀着远近层层梯田里的庄稼和漫山遍岭的树木芳草。苍山如海,山风如歌,绿浪奔涌,如梦似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