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巽林
昨天召开的全市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工作汇报会披露一组最新数据:全市巡查行政村262个,梳理问题1963个,办结1057个,发现违纪线索182起,涉及村干部103人。
从今年4月首次利剑出鞘,到几个月来持续“亮剑”,温州农村基层作风巡查的成效从数据上可见一斑。巡查制度开始发挥出刚性力量,常态化地释放震慑,遏制腐败与潜在腐败。
市巡查办表示,农村基层作风巡查是一项创造性工作,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长效机制。对此,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各地着力整治问题与预防腐败,上下联动,不断推动巡查工作在“常”字上见功夫,在“常”字上显成效。
队伍不走 常驻乡野
温州启动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工作之初,就从制度设计上突出了常态化。巡查的对象先是35个重点村居,然后逐步扩大到更多村居。巡查的内容,则从村级组织、村干部以及村级建设项目,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基层站所负责人。
“各个环节都注重体现延续性,尤其是在人员力量上,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队伍’。” 市巡查办有关负责人说,市级层面派出了12组人员,每个组7至10名巡查专员,同时,县级层面也建立巡查组,市、县两级协同作战,确保巡查工作持续发力。巡查专员定岗定人,实行“一年一授权”,一批专员完成任务后,把“接力棒”传递给下一批,避免人走事停。
如何在广大农村打造“不走的巡查队伍”,各地也纷纷出招。昨天的会议介绍,全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对巡查机制进行完善,有的精心编制巡查流程,有的建立查办、交办、督办、考核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巡查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举措、方法步骤和纪律要求,这些都为推进巡查工作常态化奠定了基础。
如文成县,一方面,由县纪委主导、精确制导,巡查组发挥“特遣奇兵”的作用,两者紧密配合;另一方面,结合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强化乡镇的巡查力量,组建10个乡镇巡查组,实行市、县、乡三级联动巡查。目前,市、县两级已在该县巡查了11个村,乡镇一级自行巡查了46个村。
“鞭子”高举 常敲警钟
“从一个村干部行贿牵出一个招商局局长违纪,农村作风巡查查办了首个正科级党员干部”,这一巡查工作的战果近日引发社会关注。昨天,全市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工作汇报会点名通报14个典型案例,又一次敲出了响亮警钟。
农村基层巡查开展4个多月来,“鞭子”高举、深挖细查,形成了广泛而持续的震慑。据最新统计,全市巡查工作共发现并移交违纪违法线索182起,纪检监察机关立案73起,移送司法机关刑事立案30起,开除党籍6人。
不断显现的威力背后,是既“查”又“办”的机制在发力。“坚持问题导向,哪里问题突出就巡查哪里,集中解决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市巡查办的这一要求下,各地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苍南县实行现场督、定期督、专题督“三管”齐下的督办方式。不但有6个现场巡查组对巡查区域内的民生事项边巡查边督办,还专门设立综合督办组,将每周四设定为重点信访事项督办日,由市巡查组组长、副组长牵头,坚持每周督办。县委书记分阶段专题听取巡查工作汇报,督查面上工作开展;县纪委书记督办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协调推进专案突破。
鹿城区创新推行“捆绑”追责,既对农村巡查工作不重视、交办事项落实不力的予以追责,又对农村巡查中发现不正之风、腐败问题严重的,启动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追责,以问责之力促进巡查工作释放持久。
见微知著 常抓不懈
“农村基层巡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当然,巡查不仅仅是找出几个腐败分子,就事论事,更主要的是发挥催化剂作用,用好巡视成果,以点带面,推动共性问题解决。”市巡查办有关负责人说。
如何见微知著,让巡查的效力渗透到日常点滴?龙湾区规范村级“小微权力”就是这样一个缩影。该区针对巡查发现的一些村“三资”管理不规范、决策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先后推出了“三整治两落实一创建”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农村“小微权力”清单二十八条》和《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监督办法》等制度,用制度扎紧“篱笆”。
在乐清市,巡查组针对突出问题,帮助指导乡镇(街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源头堵住农村腐败漏洞。比如,虹桥镇建立村级集体大额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对单笔资金支出在3万元、项目资金支出在10万元以上的,应由镇纪委审批同意后方可支出。白石街道建立农村集体财务“双代理”制度,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核算单位的前提下,实行村级资金、账务均委托镇(街道)“三资”办代理,从而前移监督端口,解决了单一村账镇代理事后监督的弊端。
文成县出台了《文成县小额建设工程交易管理办法》,苍南县出台了《苍南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实施办法》,乐清市出台了《农村历史遗留违建住宅处置办法》……一批实实在在的举措,赢得了基层群众的支持和欢迎,也促进了温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提速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