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形势不容误判 基本国策不可动摇

来源:温州日报 2015-09-07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3

陈建良

几年来,人口和生育政策问题成了有关方面热议和争论的焦点。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干部群众,由于视角不同,提出的观点往往相左甚至对立。一个倾向性的观点是呼吁国家尽快放宽生育政策,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其基本论调是通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我国生育率已经持续过低,导致需求不足,劳动力短缺,老龄化趋重,性别比失衡,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现在国民的生育愿望已经低到不足以维持人口更替的程度。必须尽快实施“全面二孩”或废除计划生育政策,远期需要鼓励生育。我们姑且把上述观点称之为“生育宽松论”。

生育宽松论忽视了研究人口问题的逻辑起点,即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由于人口过多,我国许多战略性资源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国外。石油、铁矿石进口占比分别达到了60%和70%。在“十一连增”的情况下,粮食净进口急剧增加,2015年达到2000亿斤,粮食自给率已经降至85%,棉花、糖料、油料、肉类、奶类都大量进口。我国进口农产品相当于利用了国外8亿亩耕地。13.7亿人口对生态的破坏超出了生态修复能力,污染排放超出了环境容量,水、空气、土壤的污染都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就全国而言,如同一艘核载60人的客轮,已经挤进140人,舱内让人窒息。

生育宽松论似乎非常在意人口增加对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殊不知,在人口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人民生活水平与总人口存在负相关关系。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美国的60%、日本的两倍多,而人均GDP仅他们的七分之一左右。多生孩子让他们贫穷困苦,还是少生孩子让他们富裕幸福,答案显而易见。

生育宽松论认为当今中国劳动力短缺,影响了经济发展,有的甚至把它归咎于计划生育政策。这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没有科学道理。现在,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达9.3亿(到2050年老龄化顶峰时,劳动年龄人口仍将达到8.5亿以上)。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而我国经济总量才相当于三大经济体的26%,显性隐性失业半失业劳动力占相当大的比例。事实上,我国劳动力剩余是绝对的,劳动力短缺是相对的、局部的、结构性的。

人口老龄化是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的社会问题。但不能因果混淆,把老龄化归咎于计划生育政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养老问题也不会有预想的那样严重,完全可以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按照传统的年龄分界和现行的生育政策,我国到老龄化顶峰时,老龄化率达30%以上。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在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解放初期的45岁延长至74岁,但依然把60岁作为中、老年的分界线不够科学。同时,随着产业结构演进和技术进步,脑力劳动和轻体力劳动比例不断上升,重体力劳动不断被机器替代,加上人民总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多数60至70岁的人口仍然将是正常的劳动力。因此,对老年人口供养负担将远低于现有的预测。生育宽松论企望提高生育率来稀释老龄化是饮鸩止渴。

性别比失衡是我国面临的又一个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性别比失衡与计划生育存在因果关系。但决不能因此怀疑、动摇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需要总结与反思的是相关方面对性别比失衡的治理态度不够坚定,法制不够健全,工作不够到位,对“两非”案件的查处不够有力。

事实无可争辩,我国人口基数过于庞大,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没有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没有根本改变。

那么,国民的生育观念是否已经根本转变,依靠国民的自觉能否实现未来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呢?答案是否定的。群众多子多福思想虽然有很大转变,但传宗接代和儿女兼有观念在广大民众的骨子里根深蒂固。就全国而言,绝大多数国民的生育愿望依然强烈。近五年来,笔者在十几个省市区向有机会接触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公务员和普通市民谒问,了解他们的生育愿望。访问对象近5000人。这是一个纯随机抽样样本。受访者表示希望生育二孩及以上的达九成以上,其中三成左右希望生育三个孩子或更多,只有不到一成的受访者表示只准备生育一个孩子或不确定。所以如果全面放开生育,不难想象,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且其程度要比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无节制生育要更严重,因为现在的人口基数是那时候的数倍。

生育宽松论非常忧虑国民的生育愿望已经低至不足以维持人口的正常更替,将导致未来人口过少,甚至危及中华民族的维系与生存。其论调多种多样,说法不同。罗列起来,大体有四方面依据,但都经不起逻辑推理。依据之一是近阶段全国生育率已经降至人口更替水平以下。这一说法犯了常识性错误,就是现有生育率是30多年强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并非国民生育愿望自然下降的结果。况且我国有大量出生人口瞒报漏报,实际出生率要高于有关部门公布的出生率。依据之二是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未达到预期目标。这一论调更为滑稽可笑。众所周知,全国大多数省份在去年二季度及以后才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政策启动后,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妇需要做多方面准备和报批工作,然后还须“十月怀胎”,当年基本上是来不及生育的。而且受“十羊九不全”迷信思想影响,部分本来有条件在2015年生育二孩的将继续往后推延。无视这样的客观情况,可以妄下“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的结论吗?依据之三是某些机构通过网络和其他形式问卷,调查群众的生育意愿及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态度。相当部分应答者表示不准备生育二孩或多孩,并呼吁国家放宽生育政策。且不说一些调查样本太小,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有的应答者具有强烈的再生育愿望,为了推动生育政策的放宽而口是心非。依据之四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生育观念会自然转变,人口再生产会自动趋向平衡。对此我们不能完全加以否定。但它片面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俄罗斯在经济尚欠发达的时候,人口已经长期负增长,西班牙早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但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我国亿万富翁中不乏有儿女成群的。说到底,生育愿望不光与工业化城市化密切相关,还与民族的文化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生育宽松论脱离了中国国情,其思想和理论是错误的,舆论导向是有害的,如果依据其错误理论动摇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中华民族的幸福未来,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必须充分认识、牢牢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长期不可动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规模过于庞大仍将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至少再用50年左右的时间,使妇女总和生育率持续适度低于人口更替水平,使人口总数缓慢缩减,力争在本世纪后期,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宽松协调,并择机提高生育率至更替水平。同时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达到可持续发展最佳状态。为此,要稳定和逐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在“单独二孩”向“全面二孩”过渡的通道上,可以再分若干小步,譬如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若干年后,实行“二女户二孩”,再到“双俩孩二孩”(把多孩夫妻排除在外),最后实行“全面二孩”政策。

其次,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冷静分析,持人口不足观点者,有的属于不了解国情,缺乏全局观念,人云亦云;有的因为视角偏差就事论事,缺乏问题的系统分析;有的出于自己生育愿望的考虑,期望通过舆论起哄,促使政府调整放宽生育政策;也不排除少数人出于某种政治图谋,蓄意混淆视听,对抗中央政策。值得反思的是,一个时期以来,正面的舆论引导声调不高,说服力不强,态度不坚定,从而让反面舆论占了上风,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为了坚持不懈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主动发声,牢牢把握舆论阵地主动权。

再次,切实加强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突破部门条规限制,整合散落在卫计、公安、民政等各部门的人口信息资源,建立能真实、及时反映人口婚育、出生、流动、健康状况的统一数据平台,掌握人口底数,为国策的调整完善提供科学依据。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政治、行政等各种手段,严厉打击出生性别选择,严格控制违法生育尤其是多孩违法生育。运用好征信系统,将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违法生育对象列入黑名单。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基层自治,强化村级组织的人口计生国策意识,寓计划生育管理于健康教育、医疗服务之中,逐步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

最后,强化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落实。做好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强出生人口的监测预警,建立通报和约谈制度,防止生育水平出现大幅度波动。始终坚持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负总责与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目标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切合基层实际的工作评估标准。对确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出现工作滑坡、违法生育扎堆的地方要严肃问责。对工作出色成绩显著的要予以嘉奖。努力营造全社会坚定执行基本国策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浙江省永嘉县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