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科学论断 创建省级生态区

来源:温州日报 2015-07-20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1

黄松光

今年8月,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科学论断十周年。十年来,瓯海人民以高度的认识自觉、历史自觉、发展自觉,用更加积极主动地“懂绿”、“护绿”、“用绿”行动创建省级生态区,让“两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瓯海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两山”论断在瓯海十年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才是瓯海区最优资源。为建设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新区,2003年瓯海区提出了建设“生态瓯海”的战略目标,从此全民创建省级生态区的大幕拉开。

创建健全四项机制。该区完善区、镇街、部门三级联创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通过纳入攻坚项目考评机制,  将其作为全区性重点工作列入对部门、镇街的考评指标体系。健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建立创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机制;强化领导督查机制,建立创建工作领导督查日制度。

创建实施五大工程。该区逐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仅2013年就投入10.98亿元,其中截污纳管工程,共投资1.626亿元;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建成仙岩、泽雅两座污水处理厂;市政环卫系统建设工程,已建有垃圾中转站21座;生态平台建设工程,推行绿色出行,实现公共自行车全覆盖。

创建强化三大整治。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对瓯海区内32个企业进行限期整改;泽雅机械造纸污染整治工作完成270多家整治任务,消除了机械造纸污染环境问题;启动制革、印染、化工、合成革、造纸五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开展清洁空气行动,加强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餐饮业大气污染防治,完成油烟在线智能监控设施建设工作。开展黑臭河垃圾河污染整治,完成47条挂牌督办河道“黑臭”整治。

创建开展三大行动。该区相继开展“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三大行动,四年共拆除违法建筑1300万平方米,建设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完成坟墓生态化改造4780座。开展“绿满瓯海”行动,积极推进城市公园、山地公园、滨水公园和小游园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村庄整治以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垃圾处理和村庄绿化“五大整治”项目为主,完成省级整治村151个。

二、 “两山”论断彰显公众环境满意度

该区围绕创建,持续多年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城镇、美丽乡村、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森林瓯海、防灾减灾、绿色创建等十大专项行动。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显著提升,塘河水质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将军桥站位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83.5%;区域噪声值由56.6分贝降低到54.4分贝;交通噪声值由70.8分贝降低到68.0分贝。

环境建设得以有序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求为≥35%,现经过逐年提升已达到39.6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89%提升至95%。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温州市级“四边三化”考核中,瓯海累积排名温州三区第一。2013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该区位列温州“三区两市”之首。

三、“两山”论断指导科学发展的思索

瓯海创建省级生态区的过程,正是“两山”论断的生动实践,带给人们一种新的发展观。该区创建省级生态区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统筹协调、合理布局、特色突出”的原则,尊重生态规律,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空间差别化管控秩序,形成开发和保护合理有序的空间格局;统筹安排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将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行政审批改革等内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瓯海生态文明新景象,绘就一幅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种辩证关系。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绝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单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拉动经济,一味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拓展市场,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生态保护作前提,发展才是真正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瓯海创建省级生态区的过程,正是“两山”论断的最大活证,带给人们一种新的财富观。绿水青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的礼物,是老祖宗留下的家底,拿钱买不来,这本身就是财富;生态环境一旦破坏,美丽家园一旦失去,再想还原难上加难;环境资源成为发展资源,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源源不断的就业、增长、收入等都是财富。

瓯海创建省级生态区的过程,正是“两山”论断不断得到科学发展,带给我们一种新的价值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的现代化,不能让车水马龙的喧嚣、雾霾围城的迷惘,淡漠了田园的乡愁,湮没了绿色的生机,唯有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一切才有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品,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会不断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作者为瓯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新闻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