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春天开始直到今天,我利用所有的双休日和节假日走读了瓯江、飞云江,又把温州的海岸线走完。我真切地感受到,地处浙江南部的温州,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大力打造“浙南山水诗”这一品牌,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
山清水秀,物产丰饶。在浙江八大水系中,温州就盘踞着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另外还有纵横市区的塘河水系,温州到处是“水清可游、岸绿可闲、街繁可贸、景美可赏”的江南水乡风光。同时拥有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乌岩岭、南麂岛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温州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食在温州”的美誉,一年四季海鲜不断,农产品有瓯柑、杨梅等,温州菜俗称“瓯帮菜”,是浙江菜系四大流派之一。
瓯居海中,郭璞造城。两晋时期的文学家、风水学者郭璞在《山海经·海内南经》“瓯居海中”作注“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也。”这是有关“瓯”的最早记载。晋明帝太宁元年(323)筑建温州郡城时,恰逢郭璞客居温州,便规划温州郡城,他不仅遵循风水,还深入考察,发现瓯江北岸土地比较松软,而瓯江南岸较为辽阔,分布的几座山体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故将温州城池规划落实瓯江南面。在建城时,他考虑人们的用水,体现“天人合一”,确保安居乐业。缘于此,温州被评为中国六大风水城市之一。
东瓯驺摇,温州始祖。东瓯王驺摇,是越王勾践后裔,因率众佐汉灭秦、破楚有功,于汉惠帝三年(前192年)被封为东海王,世称东瓯王。驺摇的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促进了温州早期的经济、文化发展。东瓯国是温州经济、文化和温州人精神的重要之源。
永嘉郡守,一代诗人。晋宋时期诗人、旅行家谢灵运,永初三年(422)任永嘉郡守,世称中国山水诗鼻祖,与陶渊明合称“陶谢”。谢灵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特别在温州,写下了26首山水诗文,名句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描绘了温州自然、人文景物之美。温州山水因谢灵运增辉,谢灵运因温州山水扬名。
永嘉四灵,田园诗风。南宋中叶,生长于永嘉(永嘉郡)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彼此旨趣相投,创作了亲近自然、天真纯朴、清丽雅致的田园诗歌,以独特的创作风貌在当时诗坛掀起新诗风尚,形成了诗歌流派。“四灵”上承唐音,下启元明诗史,推动南宋诗风的变迁,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
历代诗家,纷至沓来。谢灵运之后,历代诗人墨客慕名温州山水接踵而至,他们或徜徉瓯江口,或深入楠溪江、雁荡山等风景腹地,吟咏不绝。南北朝医药家、文学家陶弘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唐末诗人、文学家、思想家罗隐,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宋文学家、史学家陆游,宋末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以及当代诗人、散文家余光中,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等,不胜枚举。
诗岛孤屿,人文胜境。在温州家喻户晓的江心屿,与厦门的鼓浪屿、哈尔滨的太阳岛、长沙的橘子洲头合称中国四大名胜孤屿。江心屿是佛之岛,岛上高僧辈出;是塔之岛,岛内屹立东西双塔,分别建于唐宋两代,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古航标;更是诗之岛,李白、杜甫、孟浩然、文天祥,现代诗人邓拓、郭沫若、赵朴初等都曾留下诗词歌赋。
人杰地灵,诗人辈出。温州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历代诗人辈出,是中国有名的诗乡。著名的有:王十朋(1112-1171),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温州江心寺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即为他所题;叶适(1150-1223),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林景熙(1242-1310年),南宋末期爱国诗人,诗文风格幽婉、沉郁,又不失豪放,共留下诗文16卷;现代诗人唐湜(1920-2005),九叶派诗人、诗评家,其长篇叙事诗和十四行诗在诗坛形成一个高峰。
山水文化,渐显风采。温州是一座山水交融的滨海城市,“敢为天下先”的温州精神是海洋文化、山地文化等结合而成。温州当代有一批作家、学者在挖掘温州的山水文化,如作家许宗斌,叙写雁荡山文化,以山水与人为相结合,有《雁荡山笔记》行世。学者章方松足迹遍布温州山山水水,文章诠释温州山水文化的生命之根,有《大罗山笔记》问世。
温州产业,文旅结合。温州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浙南第一大都市,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温州旅游业收入占全市GDP比重大,并且还在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打造全景覆盖、全时体验、全业融合、全民共享旅游盛宴的成果。
对于温州,“浙南山水诗”这一品牌,就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必将怒放于瓯江两岸,香飘在瓯越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