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保障的探索和建议

来源:温州日报 2018-11-19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2

项伟胜

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配备的用于定向保障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其目的是为了便捷公务出行、提高工作效率。我市根据上级部署,主动作为,于2012年、2016年和2018年在全市开展了多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以下简称“车改”),并组建了多个平台,做好车改后的公务用车保障工作。笔者根据目前全市公车保障情况,就车改后公车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强化保障进行一些探讨。

加强公务用车

保障的必要性

加强公务用车保障是带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车改后的用车保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廉洁政府和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和示范意义。

加强公务用车保障,也是机关部门有序组织公务活动的迫切需要。车改后,提供安全、稳定、快速的车辆供给,既能够有效解决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费用畸高、公车私用、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又能打破干部职工对取消公车后开展外出公务活动的顾虑,实现车改前后公务出行的有效衔接和顺利过渡。

加强公务用车保障,还是提升政府良好形象的有力举措。我市经过几轮车改,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去年开始的事业单位车改工作,市本级参改事业单位326家,涉改车辆604辆,其中处置车辆165辆,核减比例27.3%,节支率达18.4%。

全市公务用车

保障的基本情况

平台建设情况。目前市本级采用“一主一副多点”保障模式,主平台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管理,副平台市公务用车服务公司隶属市交运集团。各县(市、区)公务用车平台由当地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采用了机关车队、公车服务中心、公车服务中心+车队、车队+用车服务公司4种模式,并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

公务车辆情况。各县(市、区)公务车辆保有量除经开区面积小数量较少外,数量从58-142辆不等,基本都能较好完成当地公务用车保障任务,并严格按照规定实行定点维修、定点投保,实现阳光化管理。结合近三年数据,各县(市、区)车辆普遍维修费用较高,这与我市山区多、路况复杂有关,也由于公务用车普遍使用年限较长、车辆较为陈旧。

驾驶队伍情况。据调查,各县(市、区)公车平台驾驶员除经开区外,数量普遍都在40人以上,人员的性质较为多样,包括正式、借用、临聘、劳务派遣等多种形式,但主要是以临聘人员居多。

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车素质和管理方式跟不上服务要求。表现为:部分驾驶员素质不高,在服务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部分车辆车况不佳,导致故障较多;管理水平有限,基本使用简单的计算机录入、处理、查询等静态管理模式,影响管理效率和成本控制。

二是平台运营和资源整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市级层面看,主平台公车中心属于事业单位,副平台属于市场化运作,车辆的互联、互通、互用不畅。从县级层面看,各县(市、区)已形成较为统一的归口管理,但市场化改革推进力度不大。从联动层面看,我市尽管是全省公务用车“一张网”的试点城市,但省、市、县三级联动、交流并不多。

三是用车需求和经费保障的不平衡问题比较普遍。表现为:公车供需不平衡,在某些时段,部分车型保障数量不够,产生供给不足;经费使用不平衡,部分单位公务出行较多、公车费用不够,另一些部门情况则相反,影响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人员待遇不平衡,容易产生工作推诿等。

加强保障的建议

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完善顶层设计。要认真学习《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结合温州实际尽快出台落地政策,明确公车购置、经费使用、配备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二是健全管理制度。推进完善细化公务用车编制、更新、处置等各环节管理制度,特别是针对私车公用、应急车辆违规使用等出台相应规章。同时,形成一整套标准化的驾驶员管理体系,打通公车从采购、使用、管理到处置的壁垒。三是强化执行力度,加强执纪监督。

创新运营模式。一是建设“一张网”平台。早日打通省平台与市、县平台用车渠道,实现平台间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做到全市保留车辆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全联通。二是探索社会化竞争。尝试引入有资质、有能力、有经验的机构进入公车保障领域,以市场竞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创新车辆供给渠道。尝试引入新能源汽车,在有条件时逐步扩大比例;引入社会化车辆服务,尝试搭建涵盖社会主流用车平台的集合平台;尝试将私车公用行为纳入公车管理平台进行监管,以报备方式实时记录私车公用过程,以简单合同方式明确风险处置问题,解决私车公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纠纷情况。

提升信息化水平。一是加强服务信息化。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手机APP、微信等预约派车;完善信息掌握渠道,保证公车使用效率和办公需求;完善意见反馈渠道。二是加强管理信息化。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要求,完成卫星定位系统加装、实时监控车辆运行轨迹、在线统计行驶里程、费用支出等工作。三是加强最新信息技术应用。借用停车定位系统,实现具体停车地点、数量等信息的全掌握。

落实经费保障。一是严格支出。严格预算各单位保留车辆运行维护费、购置费及车辆租赁费等,确保车改节约到位;通过加强调剂、注重保养、强化维修,延长公车使用年限,减少采购经费;厘清“临界”用车时间,合理设定派车费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落实补贴。要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前提下完善车补制度,不定期调整补贴金额,优化差旅补贴制度。三是待遇激励。对驾驶员要统一规范用工合同,注重考核绩效和奖金核算,提高工作能动性。

强化监督检查。要强化公车基础性管理。继续完善车辆档案,准确掌握车辆实有数量、购置年限、使用状况等数据。要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作用。加强对各类公车平台的监管,定期不定期针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开展针对性专项检查,让公车私用无所遁形。要提升监督管理技术手段,积极引入“互联网+”,并适时做好公车保障信息公开。

作者系温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