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公厕,离“OK”还有多远?

来源:宁波日报 2018年02月12日 星期一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41

宁波是文明城市,公厕是城市形象窗口之一。

去年底,我市启动中心城区“公厕提质行动”,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擦亮这一城市文明窗口,建立群众满意的城市“如厕体系”。

为补足中心城区公厕数量不足的“短板”,我市鼓励沿街店铺向社会开放内部厕所。第一批154个开放内部厕所的沿街店铺已经落实,并在1月12日举行了挂牌仪式,第二批的报名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

本报记者 王岚 通讯员 王佩佩 

你参与我奖补

社会厕所“补位”环卫公厕

因为家离天胜花鸟市场很近,退休后的郑师傅爱上了养鸟种花,时不时就往花鸟市场跑。最近,家里人发现郑师傅去得更勤、呆的时间也更长了,一问,竟然是因为“如厕方便了,我就乐意在那里多走走多看看。”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郑师傅偶然发现天胜花鸟市场对面“阿明嫂大食堂”的外墙上出现了一个闪耀的蓝色“OK”标志,“这不是内有免费厕所的意思吗?”郑师傅想起不久前看到过的新闻,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入内如厕。“这家店的厕所在二楼,打扫得挺干净。店家很热情,还问我要不要一杯热茶。”郑师傅称赞道。

徐颖珍是这家店的女主人,她告诉记者,店内有男女厕位各一,有专人打扫,自己在这里开店近四年,一直对外免费提供厕所,“只是以前没有统一标志,人家不好意思进来。现在有了‘OK’标志,就不用担心啦。”她笑着说。

据她介绍,海曙区城管局与她签订了沿街店铺内部厕所免费开放协议书,而且还有补贴。“有没有补贴并不重要,能参与这样的公益活动我很开心。”徐颖珍说。

获郑师傅点赞、沿街商铺积极配合的“私厕”改“公厕”行动,就源于中心城区“公厕提质行动”。这项为期三年的行动,首要任务是补足中心城区公厕数量不足、特别是人流量大的地段公厕不足的“短板”。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城市公厕布局密度应在每平方公里3至5座。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有环卫公厕459座,平均每平方公里2.27座。按每平方公里3座环卫公厕计算,缺口约150座。

“中心城区、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建成区,在短时间内要找到地方新建公厕满足市民需求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将首先通过鼓励开放社会厕所等方式来增加公厕数量。”市城管局环卫处处长余宁说。为此,他们从去年起号召沿街店铺内部厕所免费向公众开放。因为开放厕所难免会增加清扫、水电等费用,市财政还对海曙、江北、鄞州三区相关店铺按每年0.3万元/厕位,最高不超过1.5万元/厕位的标准奖补,其他各区由属地落实补助政策。

“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即引来市民叫好,大家纷纷留言,认为此举小成本大收益,体现了资源共享理念。”余宁说,第一批154个开放内部厕所的沿街店铺很快落实,并在1月12日举行了挂牌仪式。“蓝色主调的‘OK’标志,寓意为商家对如厕公众欢迎,公众对商家认同。”

目前,第二批申请开放内部厕所的沿街店铺正在火热报名中。

硬件越来越好

公厕文明提上议事日程

在鄞州区贸城西路钟公庙文化公园内,一座刚改建完成的公厕获得了周边晨练的大爷大妈们的一致称赞:“这个公厕交关好,考虑了我们老年人的需要,除了干净以外,还有专门给我们坐坐喝喝茶的爱心驿站。”一位陈姓大爷说。

“这是我市首座‘互联网+公厕’模式的智能化公厕。”鄞州区城管局相关人员说,改造后的公厕配有一体式感应小便池、自动感应冲水坑位、自动感应水龙头、快速烘手器……“使用者在如厕过程中不需用手触碰任何设备,减少了与细菌的接触几率。公共区域设置了高低两种洗手池,方便儿童使用。考虑到冬季天冷,洗手池还提供温水。”该人士介绍说。除了爱心驿站,公厕还有专为残障人士、老人以及母婴设置的“第三卫生间”,婴儿推车、轮椅等进出非常方便。在无障碍卫生间内,拥有独立坐便器、扶手、婴儿护理台等贴心设备。

“配了这么多东西,会不会又被偷走啊?”一旁听介绍的陈大爷忍不住抱怨,说现在好多公共设施,装上没多久不是坏了就是被盗,看了心里就生气。“我们在充分保障如厕者隐私的前提下,在公厕公共区域设置了视频、报警系统、人流量统计等监测系统,也安装了便民信息显示屏和音乐系统,提供网络服务。”该人士回答说。

据介绍,目前中心城区环卫部门已全面展开公厕提升改造行动,外形美观、内部功能齐全的公厕将越来越多。鄞州区计划到2018年底完成改建20座公厕、新增30座公厕的目标。海曙区选择了15座设施设备陈旧破损、功能落后的公厕率先启动改造,目前基建工程已完成。

位于联丰路上的联西公厕,男女厕门上悬挂着日式半门帘,图案精致;公厕管理制度上墙,标准清晰。内设公共洗手台高低盆各一个。此时,正好有一位老年妇女从“第三卫生间”出来,她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附近,如厕感受是“跟宾馆一样,非常好”。说话间,就见负责卫生的清洁阿姨已经在打扫了。

“海曙区的公厕大多建成早,占地紧凑,因此我们在改造中会更注重使用功能的提升,如男女厕位比要达到1:1.5的标准,设置冷热水系统,尽量划区间开辟‘第三卫生间’,配上智能设备。”海曙区环卫中心副主任吴慧华说。

记者注意到,该公厕西侧空地上,还晾晒着衣物等个人生活用品。对此,吴慧华表示,受我市环卫公厕维护经费标准较低、保洁力量配置不足等限制,以往很多公厕管理员住在公厕管理用房内,导致公厕作为公共服务建筑形象不佳等问题。“这次提升改造,所有住房将改造成爱心驿站,方便市民和环卫工作人员歇脚,但不再住人。”吴慧华说,整改正在逐步推进中,预计春节后这15座公厕可以全新面貌服务群众。

小窗口大民生

公厕提升邀市民共议

长期以来,宁波公厕建设改造延续了“问计于民”“服务民生需求”的好传统。如我市2002年起就实行公厕免费开放,是国内较早实行公厕免费开放的城市之一。公厕服务时间,分为24小时开放和17小时开放(5:00-22:00)两类,其中中心城区内24小时开放的公共厕所数量有148座,主要集中在商业中心、人流量密集处。城管部门已累计动员近800家单位和公共场所将内部厕所作为社会公厕向市民免费开放。

不仅如此,宁波的特色公厕也不少。如鄞州区的白鹤公厕,外立面有绿化装点,显得生机盎然;日湖公园西公厕,一块块复古青砖,一扇扇镂空花窗,入口处还装有一幅精美的青砖浮雕,室内播放着悦耳的轻音乐,让人仿佛置身于古典园林之中……

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举办的2016“光大杯”系列“最美公厕”评选中,宁波共有9座公厕获得“最美公厕”殊荣。这既是对宁波公厕绿化美化、公厕结构与设计使用的肯定,也反映出我市的公厕管理与提升一直“在路上”。

同时,宁波公厕的“软肋”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数量不足,还存在维护经费标准较低、管理难度较大、部分社会公厕环境卫生堪忧等问题。对此,今年我市将在中心城区建成区内新建(含项目建设配套公厕)、改建公厕134座。对独立式新建公厕要求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男女厕位比达到1:1.5;全面清理管理用房,将之打造为爱心驿站;配置“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等方便女性和特殊人群如厕的人性化设施。

“公厕小窗口,体现大民生”,市城管环卫部门再次向市民发出邀约,就新建公厕如何布局,哪些公厕急需改建、怎么改建等问题征求市民“金点子”。

活动推出的这一个月中,市民反响热烈,纷纷建言献策。

有市民说部分公厕形象标志不明显、不易找到,希望也能配上“OK”标志,形成统一品牌。

还有市民就具体新建公厕点位提出建议,如东钱湖白石北路段、江东北路庆安会馆附近、白云庄公园附近以及城区一些大型公交站台周边等。还有市民建议,可根据街头巷尾便溺集中地点设置公厕,选择使用移动式环保公厕。对公厕建设,市民认为应以实用为主。还有市民对加强公厕管理提出建议,包括提供免费卫生纸、加强设施设备维护、提供茶水等。

对此,环卫部门将一一回复,同时将梳理后的意见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采纳。

事实上,在新实施的《宁波市中心城区“公厕提质行动”工作方案》中,不少群众关心的内容已经有了涉及。如三年实现核心区域“10分钟如厕圈”的目标,方便市民快速就近如厕;创新“互联网+公厕”模式,开发查询公厕手机App;统一公厕“识别系统”,在公厕附近的道路上设置明晰、美观的导向牌,便于市民通过导向指示及时找到公厕。

“在公厕管理服务上,我市将探索全面推进规范公厕保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将环卫公厕工作人员保洁作业与日常生活分开,解决‘公厕之家’问题。”余宁说。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如厕难是很多城市的“通病”。由于环卫公厕数量较少、布点不均衡等原因,不少市民及游客领教过一时内急却找不到地方“方便”的那种尴尬。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有环卫公厕459座,平均每平方公里2.27座,缺口约为150座。

然而,在中心城区、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建成区,短时间内要找到地方新建公厕并不容易。因此,我市将首先通过鼓励开放社会厕所等方式来增加公厕数量,这是用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良策。

不过,单位内部厕所毕竟不同于公厕,对外开放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必须由该单位承担,为此,市财政对海曙、江北、鄞州三区开放厕所的沿街店铺按每年0.3万元/厕位,最高不超过1.5万元/厕位的标准给予奖补。而从商家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他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宣传自我形象的好机会,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单位能急人之所急,免费开放内部厕所。与此同时,市民与游客在使用单位内部厕所时也应文明如厕,爱护公共环境,不要干扰这些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只有做到了这些,免费开放社会厕所的举措才可能在彼此的支持下走得更远。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