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饶宗颐与天一阁的情缘

来源:宁波日报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3

记者 陈 青 汤丹文 通讯员 王伊婧

34年前 与宁波仅有的一面之缘

2月6日凌晨,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在香港于睡梦中安然去世,享年102岁。

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安的饶宗颐先生,其治学之道博大精深,文、史、哲、艺融会贯通,“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研究的领域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囊括了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十三个门类。他出版著作60余部,著述3000万言,仅《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就浩浩多达12卷,1000多万字。同时,他也是位古琴家和书画家。

2014年,饶宗颐先生荣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与国学大师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成为国际公认的汉学大家、一代大儒。一代“大侠”金庸甚至这样景仰地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饶宗颐先生是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的名誉教授。在他的晚年,更是成为天一阁博物馆的名誉馆长,显示了与宁波不一样的情缘。

但是,饶宗颐先生只来过一次宁波。1984年春天,年近七旬的饶宗颐先生到访宁波天一阁、保国寺、天童寺、阿育王寺等地。

这显然是一次率性快意之旅。他和他的亲朋从东南一路游来,在写给宁波的诗中他特地注明:“时自雁荡来鄞”。

“作为学者,宁波的天一阁是他向往已久的地方,在这里,他登阁、看书、观画,与学界同仁交流,挥毫泼墨,还为天一阁留下三首诗,后来收入《江南春集》。”天一阁博物馆馆长庄立臻说。

当时,饶宗颐先生在时任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所长邱嗣斌的陪同下,登上了天一阁藏书楼。宁波之行他留下了《望四明山》等5首诗,其中三首留给了天一阁。《登天一阁》表达了见到天一阁后“失喜观书”的心情,“失喜观书到羽陵,榜题体势尚龙腾。芸香千仞凤凰下,松径万方宾客登。山水有灵开卷轴,云烟过眼类风烟。剡藤栗尾敢题句,茧足山中久服膺。”

相关人士回忆说,当时,在天一阁饶宗颐先生还看了馆藏的陈老莲的画,黄慎的《杨柳鹭鸶图》。在细看了黄庭坚的《刘禹锡竹枝词卷》后,他留下《喜见山谷狂草竹枝长卷真迹,叹观止矣》的诗篇:“百行狂草化龙蛇,淇艳湘累自一家。黄菊华颠犹气岸,竹枝佳句是桃花。”另一首《题嘉兴吴孟晖编<淮海长短句>》则记录了在天一阁看到“向所未闻”的《淮海长短句》之后的心得:“东行万里有情风,天与娉婷似梦中。芳草危亭多少恨,嘉兴一轶意何穷。”

可见,饶宗颐先生的一生中对天一阁是多么的看重和念念不忘。确实,他最早一次提及天一阁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宁波籍收藏家、也是饶宗颐先生的得意弟子的郑炜明博士说,当时在由香港大学出版饶老的《词集考》一书中,在谈到苏东坡、黄庭坚的诗歌时,他就特地指出两人的诗歌在天一阁有很好的版本。

藏书结缘

欣允担任天一阁名誉馆长

因藏书而结缘,化私为公又使他与天一阁之缘有了长长的延续。

饶宗颐先生的家族在潮州富甲一方,家学渊源更是深厚,父亲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他朝夕沉浸于数以十万计的藏书海洋中。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先生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出超强的自学能力,此后成为国学界一位蜚声国际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

2003年,饶宗颐先生捐出自己大部分藏书,在香港大学建成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馆不仅是一个国学研究中心,也是全球汉学界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作为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天一阁一直承继着化私为公的藏书精神。2012年12月,天一阁博物馆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签约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双方在陈列展示、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出版物交流、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面开始了良好的合作。

此次合作由郑炜明博士促成,郑博士的祖籍是鄞县。时任天一阁博物馆副馆长贺宇红回忆道:“2011年初,我接到朋友的电话,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郑炜明先生是宁波人,饶宗颐先生在1984年赴宁波天一阁留下行迹和诗作,有没有可能与天一阁进一步合作?于是,我同郑博士通过邮件经过了近一年的沟通,终于在2012年底与饶宗颐学术馆谈成初步合作意向。”

当年12月在天一阁昼锦堂举行的签约仪式上,饶宗颐先生专门发来贺信,提到了上世纪80年代访问天一阁一事,对天一阁与能香港大学合作“非常欣喜”:“八十年代,我与梁耀明、程十发诸君子访浙东,江南诸胜,同游之乐,酬唱之谊,今犹历历在目。久慕天一阁藏书,时亦有幸造访,印象良深。时隔近三十年,近闻天一阁博物馆、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欲开展学术合作,不胜欣喜,亦感叹这意想不到的缘分。惜未能亲至,仅致信以贺。祝贺二馆合作圆满成功,多出成果,进一步推动浙东与香港的学术文化交流。”

随之而来的2013年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年份,饶宗颐先生在这一年成为天一阁博物馆的名誉馆长。

6月,天一阁博物馆和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联合主办了“书情画韵——饶宗颐艺术展”,宁波市民第一次得以近距离欣赏饶宗颐先生的书画佳作,同时展出的还有近30部出版作品和手稿。

前来天一阁参加活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表示,饶老的一生与藏书楼结下重要缘分,多年学术研究成就一代宗师。他学问、艺术互补,写了80多年的书法,融汇各种字体自成一家,被称为“饶体”。他被推举为西泠印社社长就反映出他不凡的艺术成就。他爱画荷花,又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并参与实践,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领域。

就在那一次展览期间,时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的陈佳强与天一阁同志商议,想请饶公担任天一阁博物馆的名誉馆长,对天一阁的藏书事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指导。于是将此想法与李焯芬馆长进行了沟通,李焯芬馆长当即回答说“这是好事,很有可能性”。

“没想到第二天,李焯芬馆长就告诉我们:饶老同意了,他很高兴能成为天一阁的名誉馆长。饶老对学术和文化研究一直非常热心。”庄立臻对笔者透露了饶宗颐先生成为名誉馆长的起因。

2013年10月,秋高气爽的时节,“根深叶茂——天一阁馆藏珍品展开幕典礼暨天一阁名誉馆长聘任仪式”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举行。香港饶宗颐文化馆由位于香港九龙青山道的旧荔枝角医院百年老建筑群改建而成。作为香港“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项目之一,是香港政府“为尊崇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而专门命名,现在已成为香港新的文化地标。

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出席了活动并正式接受聘书,担任天一阁博物馆名誉馆长。当时有学者评论此乃“天一阁之幸,宁波文化之喜”。很少担任此类名誉职务的饶宗颐先生除了感谢,还极度谦虚地表示:“对我这个渺小的人,这是莫大的荣幸。”

当年10月至11月,天一阁博物馆的4位研究馆员在饶宗颐文化馆举行了4场系列讲座,向香港市民介绍天一阁的藏书、书画精品、地方志和家谱等。年底,天一阁博物馆又有近10位研究馆员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饶宗颐与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激励后辈

助推天一阁走向世界

饶宗颐先生对宁波、对天一阁有很深的感情,他多次表示,天一阁应与西泠印社一样,要拓展视野,推向国际,走向世界。他专门为宁波书写的城市形象语“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八个大字,至今仍保存在天一阁。2014年1月,天一阁书画艺术院成立时,当时还担任着西泠印社社长的饶宗颐先生发来贺信:“天一阁书画院的成立,必将为吾国文化复兴事业作出大贡献……日后入库之古今佳作必有更胜从前者,我谨此为之祝贺。”此后,天一阁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的学术交流及展览活动愈见深入。

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百岁老人饶宗颐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在个人自在的天地里清静达观,身心愉悦,是他自然长寿之道。2015年12月,天一阁博物馆庄立臻馆长和库金红副馆长专程赴港祝贺饶宗颐先生百岁大寿,送上红围巾和铜火熜,祈祝饶公健康长寿。“饶公精神非常好,握手时手劲很大,就像他写的‘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诗句一样,慎始敬终,又有悲悯之心。”

2016年,喜值饶宗颐先生百岁华诞,又恰逢天一阁建阁450周年。由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之友、饶学研究基金、天一阁博物馆共同主办,饶宗颐学术馆承办的“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百岁艺术展”9月底在天一阁书画馆开展,汇集饶宗颐先生晚年创作的荷花绘画、书法作品近40件(套),展示了他在书画领域的艺术成就。

饶宗颐先生的荷花素有“饶荷”之誉,“饶荷”由何而来?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副馆长邓伟雄说,饶公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绘写花卉,以荷花为主,早期笔法接近石涛。80年代初,饶公在天津博物馆得见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卷》,感慨说“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自此他开始在荷花的气势上着力。那次展出的荷花作品,有纸本水墨,也有金卡重彩;有绢本纨扇,也有纸本手卷。无论是泼墨巨画,或是小品荷样,皆倾尽画莲之技法,笔法、色彩、构图千变万化。他正是用作品向观众显示其谦逊儒雅的君子风范和“学艺双携”的主张,以及不断向前、长流不息的创作力。

2016年12月,“天一阁论坛”在宁波举行,国内外学者共议“阳明思想与世界文明建设”。时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赵惠峰专程拜访饶宗颐先生,诚请他担任了论坛顾问,并为“天一阁论坛”题名。2017年9月,作为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由天一阁博物馆和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联合组织的“天一阁论坛”,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为主题,来自中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地的60名专家学者齐聚甬城。这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通过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呈现在大众面前,让中国传统美学在新世纪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爱琴亲自到会,并通过饶公的亲属转达对饶公的感谢与祝福之情,期待春暖花开之时前往拜访。

饶宗颐先生化私为公的精神、对天一阁的看重爱惜之情也激励、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家人。2014年,郑炜明博士把自己收藏的133块家谱雕版捐赠给天一阁,填补了天一阁没有家谱雕版的空白。郑炜明说,这些雕版有的刻于清代道光年间,有的刻于民国时期,不少是双面雕刻,是湖南桂阳王氏和湖南临武彭氏两个家族不断递修家谱的直接见证。“两年前,我跟天一阁的朋友聊天,得知天一阁收藏有很多家谱,却唯独没有家谱雕版,我当时就表示要把这些家谱雕版捐赠给天一阁。很高兴我的藏品回到家乡。”

2017年,慷慨之举再次来临。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的两位副馆长邓伟雄(饶宗颐先生的女婿)、郑炜明向天一阁捐赠了100件(套)清代雕版和木活字盘,补上了天一阁活字收藏的空缺,丰富了藏书文化系列馆藏内容。12月,“雕文镂字·生活——邓伟雄、郑炜明先生捐赠展”在天一阁书画馆开幕,宁波市民在展览中得见往昔的百姓生活。专程赶来参加活动的郑炜明表示,“邓伟雄先生是香港有实力的收藏家,我们共事了15年,共同的爱好是收藏。藏品就像我们的儿女一样,年龄到了要把儿女托付给谁,我首选是家乡。”他说,他自己个人还将继续捐赠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