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砥砺前行的一年,“名城名都”建设实现良好开局。这一年,全市“人社铁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迎接十九大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以深入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为牵引,积极应对民生保障新挑战,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在民生大蓝图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促进就业篇
在刚刚结束的毕洽会上,浙大理工学院2018年毕业生小苏轻松“牵手”位于高新区的一家科技企业。“此前通过甬优桥平台在这家公司实习过,在实习期就有专门的导师,很多生活福利也和正式员工一模一样。毕洽会上转了一圈,看到了这家企业,岗位对接就觉得特别顺畅!”小苏口中的“甬优桥”正是我市人社部门为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创新推出的政校企合作平台。这一前置前移的就业服务,使学生前往企业实习就业的路径更为通畅,也让破题招聘就业两难初现曙光。
在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同时,人社部门还采取多样化的举措助推其他人群的就业。2017年全年,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企事业单位9.8万家次,发布岗位148.8万个次,同比增长均在两成以上。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9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75万人。全年发放各类创业担保贷款6.31亿元,新增创业实体16.2万家,带动就业83.7万人。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打造的“日有创客咖啡、周有创业沙龙、月有创业集市、年有创业大赛”的“四有”创业服务品牌也越来越鲜亮,“创业集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创业服务类项目入选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主题展,并获评全国优秀项目。
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在我市正显得越来越坚实。
社会保障篇
少有所依,老有所养,黄发垂髫皆得其乐,这样的场景怎能缺少社会保障的支撑。上年度,被称作“民生之依”的社保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记者了解到,到2017年年底,我市户籍人口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4.3%和99.17%,同时,作为社保体系重要一块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我市深入推进,参保率同样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养老待遇总体水平在全省也处于领先位置。而从2017年1月起,在我市实施了9年的城镇居民医保和实施了13年的新农合制度彻底成为“过去式”,医保体系全面跨入城乡一体,全市城乡居民开始享受同样的医保政策和医保待遇,共享发展成果。
在养老和医保两大社保体系齐头并进的同时,以建筑业参保为重点,工伤保险扩面实现新突破,全年又有33.9万人“系”上了工伤保险的“安全绳”,目前全市有3.19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同时,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伤康复管理办法》《工伤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办法》,大力规范工伤认定程序,在提升工伤职工服务质量上走出新路。
2017年,被业内称作社会“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我市开启试点,通过健全完善失能评估、委托经办等配套措施,探索更适合我市发展的这一全新险种。
在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市的社保服务推出诸多创新举措,为“民生获得感”再添砝码:上年度我市进一步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医保移动支付试点,推进按病种支付方式试点和基层门诊按人头支付试点,医保历年账户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跨省异地直接结算人次、金额全省领先。
人才开发篇
人才兴则百业兴。作为社会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全市人社部门在做好人才资源引进和开发中,可谓动足了脑筋。
为聚合更多的海外英才,我市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与国家外专局签署引智合作框架协议,不断完善“一县一品牌”的特色引智平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两证合一”改革进程中,人社部门积极对接,精准服务,颁发了全省第一张、全国第二张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同时,办证总数也领跑全省。
在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中,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实现上海海事大学宁波研究生院落户。而为了更好地发挥技能人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我市在全国率先发布技能人才发展蓝皮书,从政策和行业发展层面指导技能人才发展壮大的路径,全年新增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实现“零”的突破。
怎么样打破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合理评价人才,促进人才流动?上年度,“宁波经验”惊艳全省:我市依托行业发展实力,在省内率先启动塑机行业高级职称评审多维评价考核指标,相关做法受到高度关注;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政策进一步优化,30人赴创业创新一线,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为推动人才流动选用“市场之手”的作用,我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95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营收260多亿元,产业发展指标列全省第一。
人才引得进还要留得住。在创新举办多项重大引才活动的同时,人社部门还不断打通人才和企业间对接的各类平台,构建人才乐居乐业的生态环境,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全年服务人才5万余次,发放购房补贴4.3亿元、安家补助3000余万元。上年度我市新增各类人才18万人,人才总量达到219.6万人。
公共服务篇
再多的政策,再好的举措,只有真正送到群众身边,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在2017年度,人社部门紧紧扭住“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个“牛鼻子”,严格落实“八统一”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要求,完成全市人社系统119个“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跑零次23项、全城通办45项;深入开展“两提两减三增”专项行动,申请材料精简率达24.9%,办理时限平均提速26.8%。
记者了解到,随着“简化优化办事流程、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活动的推进,人社部门正全面实行快递免费送达办结文书和窗口“免填单”服务模式,我市创新推出的退休认证人脸识别、参保证明网上打印及城乡居民体检预约等新应用受到普遍欢迎。经第三方评估,全市人社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满意度高达96.87%,走在全省前列。
队伍建设篇
作为全市干部人事的主管部门,2017年度,人社部门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自身建设上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在“最美公务员”选树活动中,97人获评全市“最美公务员”,15人获评全省“最美公务员”;在省内,我市率先推行新录用公务员“以师带徒”培养制度,以制度形式,推进公务员队伍中的好作风、好做法薪火相传,将“好干部”身上的优势资源复制、移植到新录用公务员身上;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我市制定出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调整政策,帮助重点工程基层一线解决高层次人才岗位聘任问题,相关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交流。
在自身队伍建设上,2017年度,全市人社系统以上率下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并出台《从严锻造“人社铁军”实施意见》,使得系统环境更加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