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奋力谱写浙江新方位下温州发展辉煌篇章的奋斗目标,这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召唤,更是百姓的期盼。
新方位下召开的“两会”,参会者肩负打造“铁三角”的使命与担当。如何立足温州自身实际,全面加深对打造“铁三角”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增强打造“铁三角”的信心和决心,这样的声音,相信会在会场不断出现,并成为热议。
新使命:
巩固“铁三角”责无旁贷
温州历来是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温州巩固“铁三角”地位,既是题中之义,也是应有之责。
泰国温州商会会长祁晓云列席此次政协会议。回国参会,听到这一消息,祁晓云倍感振奋,创造新业绩,总结新经验的使命感,再次被激发。在他眼里,230多万温州人全世界创业发展,家乡一直是在外温州人的骄傲。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势在必行,也志在必得。
这份使命感,通过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早已传递到各级干部身上。
来自永嘉的人大代表徐翔表示,温州一度在浙江省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新方位下,“铁三角”提振了广大干部干事的干劲和动力。今年杭温高铁在永嘉开工建设,温州和杭州间将形成一小时交通圈,相信交通的改善,能够在时空上助力温州“铁三角”地位的巩固。
这份使命感,更让温州人敢于直面当前的困境和短板,并积极寻找解决之策。
政协委员陈明衡认为,温州巩固提升“铁三角”地位,振兴实体经济,迫在眉睫。建议政府找准重点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对接产业平台,做好配套服务,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营造合力扶工的良好环境,实现温州实业的复苏,并且壮大。
新担当:
将使命化为行为自觉
近年来,温州的先发优势在减弱,发展遇到了暂时困难,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严峻形势。面对紧迫的形势,温州巩固提升“铁三角”地位,各级干部的担当和作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杭州、宁波比较,我们应该有深刻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也更要有相应的担当。” 人大代表徐海严说,今后几年温州若不能快速、健康发展崛起,巩固提升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就无从谈起,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基于这样的现状,温州需要识势认路,坚定方向承担使命,需要以刮骨疗毒、浴火重生的决心和勇气,把“铁三角”的信念转换成为工作中的行为自觉。
使命担当,行动已行。昨天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为温州发展谋划新思路。
政协委员胡如意建议,强化科学治水,确保“剿劣”不反弹;对于推进“大建大美”,政协委员李星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政协委员金海峰带建议,以全域旅游带动温州全面发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全社会共建共享。
“我提出的建议,也是一些温州目前在做的重点工作,是”铁三角“的重要抓手,只有这些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温州才大有可为。”李星涛坦言。
新期待:
提升实力更有底气
近年来,温州经济发展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逐步转好,温州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讨论声中,温州有实现巩固提升“铁三角”地位的信心,未来可期。
温州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市共有8万亩围垦已经完成回填、可以开发利用,正在实施围填海项目11.3万亩,已经获批围垦项目18.6万亩。不久前,国务院明确将温州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以建设,未来三年温州交通建设投资将达2000亿元以上,交通区位的优化,也将为温州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泰昌集团党委书记、市人大代表王茂法认为温州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可以立足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崛起。温州人勤劳和创新的精神,会在担当“铁三角”中再次书写。区域的发展,需要吸引聚集一大批竞争性人才,当前温州给出了大力度的人才政策,以平台招引人才,以项目集聚人才,为“铁三角”提供智力保障。
列席会议的陈建录说,振兴实体经济,温州产业提升和转型同样重要。以温州传统的鞋服产业为例,鞋服产业依然拥有庞大的市场,但一些公司产品不好卖了,这就要求对产业和产品进行提升,若自身产品做到极致,便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再嫁接“互联网+”,时尚产业等元素转型,温州实体经济振兴路子,会走得更加踏实,温州区域实力提升,也会更加有底气。
新方位下,肩负打造“铁三角”的使命与担当,温州人拥有打造“铁三角”的底气和信心,正在合力推进“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加快赶超,缩小与杭州、宁波的差距,真正成为全省发展的稳固“铁三角”。
方向已经明确,温州在新一轮发展中如何发力,在接下来的“两会”时间里,相信会有更多新的坚定声音,更具体的新思路和更有力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