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救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来源:宁波日报 2018年01月31日 星期三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1

本报记者 吴向正

“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近年来,市慈善总会采取“基地—项目—农户”的运作模式,创新扶贫帮困方式,推动慈善救助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闯出了一条慈善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传帮带”式扶持

让救助金发挥“造血”效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慈善救助的作用,使慈善扶助变“输血”为“造血”,提高救助的社会效益,市慈善总会从2010年起,推出“双百”帮扶工程。其扶助对象为本市户籍,有自主创业愿望,且通过资金扶助,发挥个人特长,利用环境优势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等发展生产,可以逐步脱贫的贫困户。市慈善总会每年扶助100家农户,户均扶助1万元。扶助资金可以无偿使用,但必须用于基础设施投入、生产资料购置、经营场地扩展、种子种苗培育和涉及生产的贷款贴息等,不得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医药费用、日常家用等非生产性开支,并鼓励帮扶对象脱贫后回报社会。

“双百”帮扶工程旨在帮助那些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资金和技术的困难农户。活动开展两年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市慈善总会决定推出“造血型”慈善救助项目的“升级版”,集中扶持家庭农场、农业专业户等,建立慈善扶贫基地,以此为中心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使帮扶对象在生产技术、经营能力等方面得到“传帮带”式的扶持,这样可以使救助资金更好地发挥“造血”效用。

为此,2012年,市慈善总会出台了《关于建立慈善扶贫基地的实施意见》,联手各区县(市)慈善总会创建慈善扶贫基地。

“精心筛选、把好准入关,是创建慈善扶贫基地的重中之重。”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对基地的选择设置了五个条件:一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且在周边有较大的影响力,有自主品牌,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二是户主懂管理、会经营,有一技之长,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组织能力,在当地能起到创业带头作用。三是户主有回报社会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能在劳动就业、生产经营、技术指导、管理营销等方面,帮助困难家庭脱贫致富。四是基地帮扶贫困农户必须在10户以上。五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根据上述条件,各乡镇(街道)慈善分会推荐候选基地,由区县(市)慈善总会审核后上报,市慈善总会再联合相关区县(市)慈善总会一起考察审定。凡入选为市慈善扶贫基地的,由两级慈善总会和入选基地三方签订协议,三年为一周期,市慈善总会每年安排扶持资金10万元,区县(市)慈善总会再作适当的资金配套。

“规范管理是慈善扶贫基地建设的保证。”为此,市慈善总会要求每家扶贫基地必须建立“四项制度”,即建立帮扶工作制度、责任人制度、帮扶对象回访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做到“六个有”,即有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有醒目的标志牌,有帮扶农户台账,有扶持资金专用科目,有一定面积的活动场地,有年度生产计划和近期产业发展规划;做到“四上墙”,即扶贫基地领导小组成员及其职责上墙,扶贫基地产业发展规划上墙,管理细则上墙以及帮扶工作制度上墙。

上述管理制度从扶贫基地管理的实践中来,具体、明确、规范,便于操作。各地慈善扶贫基地严格按照制度运作,市慈善总会也依照制度进行严格考评,保证了各级扶贫基地的健康发展。

深接地气 遍地开花

三类扶贫基地各擅胜场

几年来,宁波慈善扶贫基地在各区县(市)蓬勃发展,目前已经遍布10个区县(市)。这些基地深深植根于各地的“水土”,非常接地气,根据当地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方式,拥有各自鲜明的特色。

类型一:贫困户致富后成为脱贫“领头羊”,以海曙区庄圆慈善扶贫基地为代表。

庄博是这家基地的负责人,2002年,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女儿治病,他变卖了所有家产,可还是没能留住女儿,同时欠下了40多万元的债务。当时的鄞州区慈善总会获悉后,给庄博送去了1万元的种子资金,帮助他走上了创业之路。之后,该区慈善总会又连续扶助4年,使庄博逐步摆脱了困境。

脱离困境后的庄博带头组建了庄圆粮食专业合作社,吸收36户低收入家庭入社,成功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服务”,生产的优质稻米还在全国获得了金奖,合作社的总服务面积扩大到5000余亩。2012年,庄圆粮食专业合作社被列为首批市级慈善扶贫基地,庄博成为包括36户低收入家庭在内的60多户农民致富的“领头羊”。

在此过程中,庄博合理使用慈善扶持资金,帮助36户贫困户改良品种,为他们提供统一育秧、插秧、机耕、机收等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目前这36户农户已经基本脱贫。

类型二:专业户带动周边农户脱贫,以江北区海珍果园慈善扶贫基地为代表。

江北区海珍果园慈善扶贫基地是一家拥有1200亩种植面积的精品水果产业基地,种植的葡萄、蜜梨、草莓等水果远销上海、北京等地,负责人陈海珍是果蔬种植方面的专业人才。

“当好这个慈善扶贫基地的负责人,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对我来说可真是责任重大啊!”陈海珍说。1992年,成绩优异的陈海珍放弃了保送当教师的机会,来到浙江农业大学学习果树栽培。毕业后,陈海珍办起了果园,经过艰苦创业,她的果园已远近闻名。

2012年,海珍果园被市慈善总会列为慈善扶贫基地。在吸纳贫困、残疾等困难人员到果园工作的同时,这家果园还把帮扶工作扩展到周边果农,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对帮扶对象,陈海珍积极提供优质新品水果种苗,指导他们进行水果嫁接、栽培、修剪,邀请专家为他们传授最新种植技术……到目前为止,海珍果园已成功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和自主创业家庭30余户。在陈海珍的帮扶下,不少果农已经成功实现致富目标。

类型三:残疾人抱团取暖,奋发图强。这种类型比较特殊,以象山县前强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代表。

这家合作社由高塘岛乡珠益村残疾人蒋前发起,于2012年成立,10名残疾人自愿入股,总投资为100万元,承包土地种植果蔬。当年,他们就初尝丰收的喜悦。2013年,该合作社被批准成为宁波市慈善扶贫基地。虽然社员们都是残疾人,可他们互帮互助,在创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前行。后来,他们又一次次地享受到了胜利的喜悦,年收入不断增加,这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大家共同努力、相互扶持,在社会的关爱下努力摆脱贫困,共赴小康。

在帮扶中撒播大爱

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造血型”慈善扶贫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有劳动能力、且有创业志向的贫困农户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在实际工作中,市慈善总会要求各基地从实际出发安排项目,有针对性地使用资金,实施一地一策、一户一帮,在“精准”上下功夫。

市慈善总会负责人对当前各地慈善扶贫基地的帮扶方式作了一番梳理,认为目前共有三种帮扶方式:

一是“一条龙”免费服务式。基地凭借良种、信息、农机和销售的优势,向帮扶对象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免费传授种养技术,免费提供农业机械,并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收购或代销农产品。如宁海七彩慈善扶贫基地,利用七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平台,为贫困农户提供从农产品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配套服务,让他们逐渐积累生产资金,最终实现致富目标。

二是吸纳劳务式。由于一部分农户缺乏起码的生产资金,很难依靠自身脱贫,各地慈善扶贫基地吸纳他们参加基地劳动,并向他们支付劳务报酬。北仑区东海春晓慈善扶贫基地先后吸纳了30名贫困农民,农民们从中获取报酬,生活得到了改善。

三是货币帮扶式。这种帮扶方式表现在各家扶贫基地以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收购受助农户的农产品,让农户得到实惠。另外,有的基地还按照产量进行货币补贴。如北仑区慈善总会在春晓慈善扶贫基地收购雪菜时,由总会按雪菜数量多少将补贴直接发放给基地的农户。

有关人士指出,市慈善总会开展的慈善扶贫基地建设,有效克服了以往慈善扶贫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成功实施了精准扶贫,并实现了“三个转变”:扶贫方式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扶贫对象从分散向集中转变;脱贫农民从帮扶对象向爱心人士转变。

记者了解到,慈善扶贫基地的负责人和帮扶对象普遍怀有感恩之心。

庄博除了帮助基地内的贫困农户,还通过赠送农产品的方式,扶贫济困、回报社会。他曾经在几年时间内捐出自己种植的1.5万公斤优质大米,分批送给26个敬老院等公益单位。他说:“用我的劳动果实来回报老人,既能表达我对社会的感激之情,又能将爱心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北仑春晓慈善扶贫基地负责人周世海,个人出资5.5万元,在区慈善总会建立了“四海一家”慈善基金,以帮助辖区内的困难群众。

鄞州区云龙镇的老蔡慈善扶贫基地负责人蔡永祥,不仅尽心尽责帮扶32户贫困家庭,而且还与当地五保户和5位贫困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每年分别向他们送上1000元扶助金。当瓜果成熟和时令蔬菜上市时,他都会给镇敬老院和村里的老人送去,让他们尝尝鲜。蔡永祥还把爱心撒播到市外省外,他把葡萄种植技术无偿地传授给来宁波打工的老陈夫妇,还赠给他们葡萄果苗,帮他们在湖北老家种出甜美的大葡萄。2016年,老陈夫妇被当地镇政府评为种植大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下一步,市慈善总会的慈善扶贫基地建设,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创造条件,在扶持农户发展休闲旅游、民宿经济等方面发挥作用,以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