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勇
我市于2014年5月被列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今年是我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启动之年。昨天,是第23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28届“中国水周”。在此期间,我市将组织开展一系列载体多样、丰富多彩宣传纪念活动,宣传“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普及“五水共治”、水法律法规、水生态文明建设等知识,提高广大群众节水爱水护水意识,推动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富有温州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
什么是“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就是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和核心。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建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我市实施“生态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与当前正在实施的“五水共治”和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关系密不可分,三者都是“美丽中国”、“美丽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五水共治”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和美丽浙南水乡的重要手段,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是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重要载体,而建成美丽浙南水乡是最终目标。只有大力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加快修复水生态、提升水功能、保障水安全、弘扬水文化,建立起“山清水秀、河畅湖美、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才能最终实现美丽浙南水乡建设这一目标。
我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具有多方面先天和后发优势:
自然条件方面,温州依山傍水,风景柔美,江、河、湖、海、库俱全,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南水乡”的美誉,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具备突出的生态环境优势和鲜明的温州水乡特色。
利好政策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治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论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总体思路。省委、省政府走在全国前列,做出了“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水利部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为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温州市被列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我市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工作基础方面,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和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工作力度越来越大,治水氛围越来越浓,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水质明显好转。据监测结果,瓯江、飞云江水质为优,全省污染最重的鳌江水质已由劣五类提升为四类;12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3%;平原河网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近20%。二是关键指标名列前茅。水利投资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9项治水关键指标排名全省第一。三是群众更加认同。根据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的调查结果,温州“五水共治”群众总体满意度为80.4%。四是水生态文明得到提升。
获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我市在科学分析温州市情、水情,紧密结合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编制完成了《温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现已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审查。该实施方案为今后6年建设富有温州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引,我市将举全市之力,全民发动,群策群力,按照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生态治水的理念,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突出重点、统筹考虑,围绕“三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两带(西部山区绿色屏障带,东部沿海蓝色生态带)一网(温州平原生态河网区)多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水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建设投入,扎实推进“13579”建设行动(即落实1项制度,3年投入约300亿元,构建5大体系,创新7项机制,实施9大类工程),通过珊溪水源地保护、三垟城市湿地保护和中央绿轴等12项示范工程建设的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到2017年示范工程基本建成,初步构建起温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管理、水生态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和水文化五大目标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初显成效;到2020 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显著转变、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经济初显成效、生态文化整体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温州建设成“江河相通、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美丽浙南水乡”。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事关全社会的一件大事,需要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主动介入、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态势,合力推进富有温州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
水利部门作为党委、政府主抓这项工作的机构,具体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做好科学规划。一要根据温州城市特点,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有关规划相衔接,与“五水共治”等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二要针对温州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现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要集思广益,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群众的意见,使之更加切合温州实际;合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突出温州特色,使水生态文明建设早日为城市注入灵气,提升温州城市品位。
第二,强化保障措施。一要加强组织保障,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并将工程建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工程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二要加强资金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运用市场化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特别是要策划包装一批招商项目,以温商回归为契机,吸纳温商资金。三要加强科技保障,加强“水生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引进科技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及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三,力抓亮点推进。一方面要搞好先行先试,选取部分条件较好的区域先行建设试点,抓好试点实施、评估验收和总结推广工作,切实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另一方面,要结合“水岸同治”、创模、创卫、创园、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在各地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谋划建设一批美丽水乡“亮点区块”,推动各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作为社会各界组织,要积极主动介入,提供多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助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还可以发挥专业特长,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建言献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要组织和引导不同的公民群体和组织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环保组织、公益团体、村级组织和老人协会组建治水队、护水队、宣传队、市民监督团、义工服务队等,要全面参与治水、护水工作,形成浓厚的治水氛围。
作为市民群众,要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像爱惜生命一样呵护我们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习宣讲水生态文明知识,带头治水节水。企业经营者要有强烈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宁可少赚些钱、少得些利,也不要成为制造污水、破坏生态的罪魁祸首。每个家庭和个人应当自觉增强爱水、护水意识,形成良好的节水用水习惯,主动劝阻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行为。
只要我们大家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必定能够创造出一个“江河相通、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优美宜居环境,必定能够早日实现“美丽浙南水乡”的宏伟目标,必定能够把温州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 作者为市水利局局长、市治水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