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学生立场

来源:温州日报 2015-03-20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3

今年年初,温州市实验小学周璐老师作为浙江省首批赴英研修学习的成员前往英国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周璐随团队走访了英国5所小学,在零距离的考察、比较与反思中,写了数万字的探访手记。且行且思,让我们也跟随周璐的脚步走进英国的小学,共同探讨两国之间“和而不同”的教育。  ——编者

温州市实验小学 周璐

当我们深入学校,参观考察英国当地的学校教育时,发现这里的每所学校和中国的学校一样都有各自的理念与特长。

每到一地,都能感受到以“学生立场”为第一的办学理念。但学生立场并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作为。无论是学习环境的创造还是学习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的选择,在英国,我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智慧、才情与无私热情的奉献精神。

每一寸空间都是学习的资源

我们到访的5所学校,不论规模大小,条件好坏,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学校没有高大的教学楼,校舍由低矮的平房组建,走廊极其狭小,教室大小不一,位置零散,你会发现,学校对每一寸空间的利用很到位,个别教室只能容纳3、4人,据说是单独辅导学生的地方,就被安插在楼梯拐弯处的一个阁楼内。最大的教室不超过我们的室内篮球场,那里既是大型集会的场所也是接待家长、公开教学的地方。

置身学前班和一年级教室,就像走进游乐场。教室里有沙堆、有木头、有水管还有锅碗瓢盆等厨房用具,多重建构的区域提供学生丰富的学习内容。学校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实践,许多课程通过游戏来实现。有学校特意在户外开辟一块菜地,种植豌豆,作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课程基地。

学校不仅有迷你菜园,还有汽车图书馆、养鸡笼子、天然足球场等,狭小的教室外是宽敞的草坪,这种若明若暗的天然学习空间没有任何的压迫感。

这里的教室布置很有特色,鲜艳、活泼的色调温暖柔和,给人安全舒适感,每面墙都提供学生学习的素材。

如在 Didsbury Road Primary  School的一间教室里,墙上粘贴学习锦囊,他们取名为“书包学习法”,上面简明扼要地罗列了学习思考的六个步骤:第一,发现信息;第二,理清问题;第三,选择方法;第四,解决过程;第五,检验答案;第六,记录结果。这样做的好处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

教室的桌椅不是常规统一的规格。随着学习小组人数的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所需,可以自由组合,变换形状。桌子的组合可以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空心形或不规则形。这样灵活多变的组合形式,彻底转变“授-受”式教学方式,变单向交往的师生对话为多向交往的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研讨,促使教师走到学生中,成为和学生一起学习的一员。

比起知识输入更注重探索精神

在与英国学校校长、老师交流中,有一句话我记忆特别深刻,“真理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圆其说。”在他们看来,更强调更关注儿童自己探索、发现、论证知识的过程,这比直接获取标准答案、得知书本知识更可贵。

随行途中,我们团一位数学老师给当地五年级学生出了一道算式题:0.6+0.24,结果测了四个学生,只有一位学生用竖式排列后,得出正确答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怀疑并质疑英国小学的数学教学质量。后来,当我们走进课堂,聆听一节15分钟的数学课后,才茅塞顿开,这就是英国的教育。这是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老师在白板上呈现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说:“如果得出正确答案,请告诉我为什么?如果不对,请找接近值并最终推算出正确值。”然后,学生马上回到学习小组开始独立思考,这期间,我静静地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有依靠学具,也有画图,扳手指,尝试用几个9连加的方式进行倒推,直到老师喊停后开始交流自己的答案及推算过程……

在中国,可能很多老师会运用“九九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直接得出最快、最简便的计算方法。那是一个无需反复“试”、反复“猜”、反复“调”的过程,简便与正确成为唯一的定论。而在英国,没有类似的“九九乘法口表”的知识与技能背景,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运用并表达过程。这就是英国课堂的慢教育,在他们看来,最成功的课堂是让学生收获对数学的喜爱,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不应成为孩子的负担,最佳的方法就是儿童自己能理解、能运用的方法。

当然,近几年,英国教育界也在普遍呼吁向中国的基础教育看齐,强调传承宝贵的知识是国家课程的核心,应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因此如何在基础与创新间寻找制衡点,我想这也将成为中英教育未来发展共同研究的话题。

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合作学习

在这里,任何一间教室的日常课堂教学都是返璞归真的,儿童与教师也是淳朴自然的。在观摩了那么多堂课后,我们找到了中西方课堂教学的共性,那就是遵从学生的原有起点,关注个体差异,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展开差异教学。

不过,英国小学的差异教学做得更细腻实在,也更适合他们的全科主题推进。

所谓全科主题教学,指的是一名教师在一个班级可能兼任多门学科,将相关知识有机融合在一个主题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它和我们所说的“包班制”截然不同,全科教师的职责是凭借“全科背景”捕捉孩子的潜能,用更全面、更科学的方法培养思维、发展能力。

如,当我们来到 Tyldesley Primary  School观摩一节五年级的全科主题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师就把学生分成三个组,给予各自不同的调查内容,第一组调查一战时期的动物,了解当时人们养的宠物有哪些,并与之发生了什么故事?第二组了解当时的交通情况,知道战士是如何进行作战运输的?还有一组调查通讯情况……学生分头忙活,利用IPAD或是相关书籍收集信息,写下记录并与老师、同学分享;随后老师便在黑板上记下学生发言的重点内容,最后布置写作要求:配合主题,选取一方面素材完成有关一战新闻稿,人人上来宣读,并要求声情并茂。

没有统编的教材,没有固定的学习资源却正发生着我们期待的理想的教学。我特别关注了老师的“所为”,你几乎看不到老师的“高谈阔论”、“填鸭灌输”,有的是随意地或蹲、或跪、或和学生一起平座的姿态,加入到学生群体中真诚地倾听,认真地观察,及时地反馈……。因而,课堂上学生们的作业是认真的,学生们的学习与教师的实践创造是富有价值成果的。

当然,还有一些课堂分组是完全根据学习能力进行,主教“教中间”,助教更多是“助两头”。学生活动(作业)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完成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在英国,作为教师的责任,学校的责任并不是在于“上好课”,而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保障每一个学生去挑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