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外别有竹

来源:温州日报 2015-03-18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2

卢青 文

家住梅花村,梦绕白云乡。

弄翰自清逸,诗歌更悠长。

这是“元四家”吴镇的一首遣怀诗,是一位隐逸高士的吟唱。梅花村,白云乡,好诗意浪漫的地方,于是在梅花开了的晴朗丽日,去嘉善吴镇故居拜谒。

元代是个嗜好墨竹的时代,上至皇室,下逮文士,通书画者,莫不崇尚墨竹。功名爵禄者如是,布衣隐居者亦如是。吴镇之所以被誉为“元四家”是因为其在山水画方面的杰出成就,然而他也喜欢画松梅竹石,尤其是墨竹,其成就之高令人叹服。

我陆续习画墨竹三十余年,最初以《芥子园画谱》做范本,后得《卢坤峰兰竹谱》受益良多,当看到吴镇《墨竹谱》时眼睛一亮心中大喜,爱之不尽。竹谱是其71岁时为儿子佛奴学画所作,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谱24页,其中20幅墨竹意足神全,韵致淸逸,生动而又潇洒,可谓杂乱中见严密,疾忙中见飘扬。精彩绝伦的草书题跋与画面互为映衬,题跋既有画理、画论,更有一番为父者的慈爱和士人的清高孤傲。《墨竹谱》得竹之真性情,诸法悉备变化多端,成为后世学画者极好的画竹图谱。

再后来看到日本二玄社仿真复制的《墨竹谱》,虽然价格高昂,还是买下送给自己作礼物,闲暇之余细细品味其构图、笔法、题跋,其乐无穷,对之挥毫临习不倦,于是对吴镇的敬仰日甚一日。终于动了去故居祭拜之念。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嘉善魏塘镇人。一生隐居乡里,很少与官僚豪绅往来。吴镇故居在嘉善县城闹市区,门口横七竖八地停满了车,感觉管理很不好。进门迎面的是吴镇拿着毛笔的塑像,实在是毫无个性和特点的塑像,这也是中国大大小小名人故居的特点。仿明清民居的建筑颇为清雅,但可惜吴镇当年饮用的梅花泉已不再清澈。庭院内白墙圆洞门前种了一棵珍贵的绿萼梅,含苞尚未开放,呈淡雅的绿色。穿过圆洞门有几株白梅,零零星星地开了一些,花萼是胭脂色的。

梅花庵是吴镇当年居住的地方,重修时有明代董其昌题的匾,梅花庵内有吴镇墓,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重修,民国及解放后稍加修葺。今墓前保留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嘉善知县谢应祥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石碑,原吴镇自题的“梅花和尚之塔”墓碑只剩半截现陈列在纪念馆。墓前正南方有梅花亭,亭西有洗砚池,墓东南侧有梅花泉、八竹碑廊。墓四周正盛开着数株金黄色的腊梅花映衬着蓝天白云。

让我惊喜的是“八竹碑”,有人以吴镇画的竹刻石八方置梅花庵中,世称“八竹碑”。    “八竹碑”中最有名的是《仿东坡风竹图》,该作画册上常见并不陌生,其余则未曾见。其中有一幅只画了一根倒垂竹竿,竹梢已枯,竹竿边上是一些细枝,只两三片叶。这幅画构思奇特,用笔劲利,很见功夫。我兴奋莫名,可是对着保护的玻璃拍照,阳光过于强烈。于是去找管理部门,他们拿出装裱好的拓片索价甚高,因拓印过多已不复原作神采,而且装裱极其难看,但是做资料还是很有价值的。于是我费尽口舌说尽好话才得以一一拍照,真是兴奋极了。在纪念馆的走廊上,也有现代电脑刻的竹谱石碑,现代人一切都是快速,然而也失去了美感和品味美感的能力,电脑雕刻极其死板毫无神采,这不是艺术!

八竹碑对面是《心经》碑,《心经》是佛教经名。吴镇以草书见长,草书《心经》是迄今所见吴镇唯一一幅单独的书法作品,原作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梅花庵边上建的纪念馆里陈列着日本二玄社复制的藏于世界及国内各大博物馆的吴镇书画,有鸿篇巨制的卷轴和手卷,也有精致小幅的册页。山水是其主要作品,松泉、渔父之类是吴镇最爱的题材,充分表现他的隐逸思想,很长时间内他的山水名望掩盖了他在墨竹上的成就。

方薰《山静居论画》论吴镇最是到位:饱者读书,饥者卖卜,画石室竹,饮梅花泉,一切富贵利达摒而弃之,与山水花鸟相狎,宜其书画无一点烟火气。

文献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吴镇与另一画家盛懋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盛画者甚众,而吴镇门可罗雀,妻颇笑之。吴说:“二十年后不复尔。”后果如其言。后人崇敬吴镇高逸,前来参拜吊唁者不乏其人,近代张大千、黄宾虹足迹也到过此地,有众多石刻碑文为证。

洞庭湖上晚风吹,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这是吴镇在《渔父图》上的题跋,借渔父之口直抒胸襟。

沧海桑田星转月移,现今嘉善只见繁华高楼比比皆是,已不复旧时模样。梅花村,白云乡,也只能去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