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舒 潘舒畅
这些天,首次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创客”一词一炮而红。
因为李克强总理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创客”的概念被日益普及和热议。不少业内人士断言,创客已经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尽管如此,“创客”到底是什么,还是让很多人说不出所以然。 “创客”翻译自英文“Maker”,也可以翻译成“制者”。创客强调通过制作来完成自己的想法,更注重好玩,而不是盈利。
温州是否也有自己的“创客”群体?他们的现状如何?面对这股迎面而来的 “春风”,温州的“创客们”又将如何应对?
温州创客活跃已久
“ 温州自古就是‘百工之乡’,盛产有创意的手艺人。所以温州不缺maker,不缺‘创客’。”温州创客教育领头人之一,温州中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谢作如认为,一个人有了好想法,又能够动手将它付诸实践,就算创客。
事实上,创客在温州并非只是一个刚火起来的流行词汇,而是早已活跃在温州各个行业领域中的一个群体,他们或是90后的“技术宅男”,或是科技领域的创新者,或是“创客教育”的推动者。
因为好玩,2012年刚从浙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林海和他的团队研发了“酷乐宅”神奇电路板。这款电路板可以将各种日常物品变成鼠标、游戏手柄、触摸板,甚至把香蕉变成键盘。当林海将“酷乐宅”放至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短短几天就募得了16000多元。现在,林海和他的团队共同注册成立了科技公司,相继研发生产3D打印机、无聊盒子等新产品,并通过网络出售。
温州的创客群体中还走出了在全国创客界占有一席之地的领军人物。90后的徐持衡就是其中一位。在温州中学读高二期间就被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提前录取的徐持衡,现在是北京一家计算机视觉开发机构sensetime的联合创始人。去年6月,徐持衡和他的小伙伴们成功开发了人脸识别系统,获得了99.15%的脸部识别率。这一项目为他赢得了国外风投1000万美元的注资。而国内,三星、华为、新浪、小米等IT企业也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此外, 温州的创客教育也在谢作如等一批 “创客”教育者的推动下深入各大中小学校,领跑全国。2013年,温州中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的100多名代表共同探讨国内创客教育。去年11月,温州实验中学举办了我市首届青少年创客文化节,首个青少年创客基地落户市实验中学。目前温州中学、温州市实验中学、百里路小学、乐清中学,以及平阳和苍南等多个县(市、区)都在开展创客教育的实践活动,一些学校还开设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在这种氛围下,也涌现了诸如夏烨豪(电脑游戏《密室逃脱》编写者)等一批“小创客”。
资深创客发起“创客空间”
上周六晚,温州市图书馆四楼活动室,散落在各个行业的创客们组织了“温州创客空间”创客沙龙第一期活动。“最近在玩什么?”“下周还有一个创客聚会,要不要一起来聊聊?” 现场,创客们忙着相互探讨、加微信、留电话。
“一直以来,就是身边几个人在一起玩一些小制作、小玩意,没有一个分享的平台可以让我们交流,认识其他更多的创客。”周六现场,林海惊讶地发现原来温州还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次沙龙,可以说是温州创客们的第一次公开聚会。
何为创客空间?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深圳参观考察的“柴火空间”就是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是一个伴随“创客”而生的名词。目前,全球创客空间已达数千家,国内只有70余家,比较知名的有上海的“新车间”,深圳的“柴火空间”。一个运营良好的“创客空间”配备先进的科技器材、创业服务,会像一块吸铁石吸引各地的创客们会聚于此,成为创客们思想碰撞与创业孵化的平台。
遗憾的是,温州至今没有一个上规模的创客空间。
当“创客”受到如此瞩目,一直小范围活动的温州创客们也开始行动起来。日前,由谢作如、俞中坚、戴虹舞、黄祥风等温州本土“创客”共同发起成立了温州众创创客发展中心,并全力打造“温州创客空间”。
“一直以来,温州的创客都是散的,没有好的地方和组织把温州的创客聚集起来,我们希望成立温州创客空间后,可以让温州的创客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去分享实现自己的创意快乐。”据谢作如介绍,目前正在积极为“温州创客空间”寻找合适的场地。“虽然地点还没定,但我们希望能前期通过各种活动,先将温州的创客们集结起来。”谢作如告诉记者,“温州创客空间”计划将定期举办创客活动、组织开展创客培训,并致力于打造完善的创业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文创园抢占“创客资源”
除了由本土资深创客发起的“温州创客空间”,市区的一些文创园也在积极筹备打造创客空间,以期吸引创客群体的聚集,为园区引智引才。
“预计到今年6月,我们为温州‘创客’打造的创客空间,就可以正式启用了 。”温州红连文创园负责人林兵蔚从去年年底开始筹备“创客空间”的打造,规划场地有6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包括3000平方米的创业团队孵化场所,1500平方米的公共区域,1500平方米的礼堂会议室等。“创客空间建成投用后,我们将实打实扮演好孵化器及加速器角色,接纳大学毕业生创业群体、社会上已有创业经验的个人或团队进入。” 林兵蔚说。
而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马勇伟则第一时间跑到了上海“取经”,两天内走访了“新车间”、“蘑菇云”等知名创客空间。在马勇伟看来,上海的创客空间不是普通的创业孵化器,而更多的是基于产品和创意,比如一个创客用很好的IDEA做了一个产品,经过众筹或者风投推向市场,引起轰动。“接下来,我们也准备成立一个创客协会,起名叫‘马疯窝’,吸引一批创客进来。我们的定位是创客教育,但和一般高校的创客实验室不同,我们将在里面配备开源硬件,比如3D打印机、电路板、切割机等等,吸引更多人用自己的思维去创造。”马勇伟说。
创客热背后的冷思考
创客火了。而当大家都为“创客”点赞的同时,不少创客也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创客们关心的是,分享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林海看来,创客的核心是分享,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取用。“在国外,分享一个开源软件,这个软件可以被其他人取用,但需要注明出处。我们讲创客,如果分享中看到别人有好的想法、创意,拿过来占为己有,久而久之只会打击分享的积极性。”林海认为,必须在创客中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才能消除创客分享的顾虑。
而曾作为科技专才在香港工作了10年的资深“创客”王建平认为,支持创客不应只是嘴上讲讲,目前“创客文化”正席卷中国,温州如何在政策扶持上创新思维,推动中小企业与创客们对接,让创客引流经济活水是相关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温州的强项在敢冒险,但创新环境还是较差的。政府、创新人员和温企之间缺少互动,相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发力,让创新人员投入到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王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