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厉晓杭 王陈辉
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象山自古以来旱涝为患,台风暴潮侵袭为害。近年来生态环境也面临巨大压力,全县生态建设、转型升级、科学发展都亟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五水共治”为契机,象山县紧紧围绕创建“清三河”达标县这一目标,“重拳清源”扮靓美丽半岛,突出“治污水、排涝水、强管理”三个重点,周密谋划,扎实工作,全力推进“五水共治”不断深入。
围绕目标,强化统筹抓项目。两年来,象山共完成五大类治水项目投资25.8亿元。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按照“重点区域重点突破、具体项目加快推进、面上整治全面实施”的原则,象山以“清三河”创建“百日会战”活动为契机,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全力以赴开展“清三河”达标县创建工作,着力解决黑臭河、污染源治理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全县列入问题“三河”67条,其中垃圾河12条,黑臭河55条,至今已全部完成河道整治验收工作,并在去年12月15日顺利通过“清三河”达标县创建市级验收。夯实基础防洪水,重点实施水库加固、海塘加固、流域治理及区域防洪排涝工程等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县山塘分类治理。标本兼治排涝水,重点推进河道疏浚、排水管网和强排设施等建设。以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去年12月10日顺利通过浙江省第一批县(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验收。
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抓落实。按照“问题在河中,根源在岸上”的理念,坚持标本兼治,重拳清源,全线清障,全面加强河道污染源治理。象山重点整治畜禽养殖“钉子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启动强制拆除程序,依法消除畜禽养殖对河道的污染。已累计拆除畜禽养殖场1093家,拆除面积47.4万平方米,完成整改养殖场125家,沿河的123家畜禽场整治全部完成,超前超额完成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任务,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加快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4-2015年已完成238个村。推进河道清淤清障,完成河道清淤282公里,清淤土方340万立方米。河道疏浚269公里,开展生态河道建设50条,有效保障河道功能正常发挥。
此外,象山坚持对排污企业严格监管,加快推进小印花、小冷冻、小化工等六大行业510家工业企业的整治,对排污整治不到位的企业,一律实行“关、停、并、转”,河道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明确责任,完善机制促长效。以“河长制”为抓手,推进河道“管、治、防”一体。象山始终把落实“河长制”作为创建“清三河”达标县的一项重要内容,出台了全面落实“河长制”政策文件,明确了各级工作责任。全县764条河道都落实了“河长”,其中10条县级河道、22条乡镇级河道分别由县级领导担任“河长”,主要部门或所在乡镇负责人担任二级“河长”。村级河道由乡镇领导担任一级“河长”,村委会负责人担任二级“河长”。以落实保洁机制为抓手,推进河道管护全面落实,积极探索村水务员、河道保洁员、山塘巡视员、水政协管员“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增强河道保洁队伍的科学管理,实现河道保洁无盲区。
2016年是“五水共治”第一阶段的决胜之年,象山将按照已经制定的“五水共治”总体方案,加大力度,克难奋进,巩固治水成果。
今年,象山将集中精力、全面突破,继续围绕“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的目标要求,做好区域整治、工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污染防控四方面工作,全面完成“清三河”达标县省级验收。同时进一步统筹兼顾,全面实施防洪、排涝、保供水和节水工程建设,重点突出强库、固堤、城区及区域排涝工程建设。
“五水共治”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工程,需要全民的积极参与,同时更需要全民参与监督和管理。象山将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站、微平台等载体,广泛宣传治水工作,既鼓劲造势,又揭短亮丑,形成强大舆论攻势。此外,依托工青妇和民间社团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开展公益活动,广泛动员各地、各部门干部群众、师生和团员青年参与“五水共治”,形成人人投身参与治水的良好局面。
“强塘固房”
打造安全屏障
近年来,一些自然灾害频发,然而象山大地千座山塘安然无恙,沿线群众生活平静如常,得益于象山县委、县政府对“强塘固房”工程的高度重视。
象山有水库山塘1359座、穿村溪坑245公里。这些水库山塘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存在防洪标准偏低、坝体坝基渗漏严重、设施设备老化落后、日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有近70%的山塘存在病害,成为横亘在百姓头上的“定时炸弹”。从2011年开始,象山以“连片整治,整村推进”为原则开展宁波市山塘治理示范县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5.6亿元,共治理山塘1047座,其中全面整治340座,维修加固372座,报废335座,清淤84万立方米,234座山塘维持现状。
另外,象山投入3亿多元,对2000多户危房进行改造,对中心城区、石浦、爵溪、西周、鹤浦、贤庠等重点城镇进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成20平方公里以上小流域治理97公里,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得到省市高度关注,并推广象山“强塘固房”工程建设经验。
依水生景
火了乡村旅游
象山墙头镇以“水安水美、亲水宜居”为治水目标,将“五水共治”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了一批风情大道、生态河道,使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该镇的“绿水青山”吸引了长三角都市圈休闲人群源源不断地涌入,“农家乐”项目和旅游业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走出一条“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收获“五水共治”红利。
方家岙村以整治大雷溪为纽带,扩增600米环溪观光游步道、1000米生态溪流观光长廊、2000平方米游泳池、1500平方米垂钓中心等4大景点,呈现出“河清、水绿、岸美”的村庄水环境,实现农家客栈、田园风光自驾游、休闲养生度假等旅游项目全面融合,凭借着小桥流水的农家风情和涉水项目的游乐情趣,迎接着一拨又一拨的踏青者,富裕了一方百姓。目前,全村有30余家农家客栈300多张床位,年接待游客量达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万元,原在家务农的农户经营客栈每年净收入有3万元至5万元,尝到了“生态饭”“文化饭”的甜头,好山好水给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
方家岙村一位村干部表示:经过水环境整治,现在发展农家客栈、乡村旅游,生意非常好,不但村集体得到创收,家家户户有收入,村里特色农产品也有了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