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名片
翁素敏,龙湾区状元第二小学教务处主任。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龙湾区乡村教育的第一线。曾先后获得“区学科骨干”“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街道优秀教师”“片区优秀教师”等称号。
对于许多城区学校的教师而言,职业上的幸福感莫过于班上的学生考取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自身的教科研水平稳步提升,成为了名教师或者学科带头人。然而,对于一大批默默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老师们来说,他们的幸福感却要简单许多,或许是学生的一声问候、家长一个信任的眼神。龙湾状元二小的翁素敏,就是这样一位幸福感“爆棚”的乡村教师。
本报记者 潘舒畅
潜心教科研 不忘传帮带
与翁素敏的见面,是在8月的一个早晨。眼前的这位老师,身材娇小,笑声爽朗,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干练的气质。谈及人民教师这份职业,她满怀热情,谈及她所在的学校和学生们,她饱含深情。
2001年,从乐清师范毕业的她来到龙湾区元庄小学(龙湾区状元二小前身)任教。在19岁被委以班主任的重托,这对翁素敏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刚踏上讲台那会儿,有种‘有力不知道往哪处使’的迷茫。幸好,学校安排了一位30多岁的搭班老师在身后提点我,帮助我,使我很快适应了手头的工作。”
在其后的8年间,身为语文老师的她,充分考虑到乡村学校孩子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想方设法地为孩子们创设阅读环境,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每逢寒暑假,她总会制订出很详细的书单,里面有推荐书目、简介等,还列出了孩子假期间需要养成的习惯,方便家长监督;针对新居民子女家庭藏书不多、亲子阅读时间无法保障的情况,她就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带到了学校的图书馆,开展师生共读、图书漂流等活动,还收集了许多孩子们阅读时的照片装扮成阅读墙,定期评选读书郎奖牌。
2009年以来,又接管了学校教务处工作的她,更是将自己在语文教学以及阅读方面的积累的经验向全校推广。一句“我有个想法”的话语经常从她的嘴里蹦出来,办公室、学校食堂里,常常能看到她和同事们潜心探讨教学的身影。她不忘“传、帮、带”,对自己的业务知识技能从不保留。教研组里有老师要上公开课,她总是陪伴在旁边一起研课、磨课;有年轻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需要帮助,她总是耐心提示,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她多次和新教师结对,在业务、教研、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就像刚入职时前辈们对她的提携一样。
“刚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我看到我的前辈们对工作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投入,这份榜样的力量深深地打动了我,也鼓舞了我,激励着我在教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翁素敏说。
胸怀使命感 耕耘与奉献
在采访中,翁素敏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到大的志向,就是当一位人民教师。如今愿望成真,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奉献着耕耘着,虽然平凡,但却幸福。
在翁素敏眼里,幸福的定义非常简单,可以是教师节时,学生偷偷塞到她抽屉里的小卡片或手工花;可以是家长说的“在我心里,你就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句话;也可以是招生时,哥哥牵着妹妹的手过来说“翁老师,你能再带我妹妹这个班吗”;还可以是时隔多年,孩子们重回母校探望或是通过微信、QQ留下的一句句问候……
其间,她也曾有到城区学校任教的机会,但她却割舍不下这片土地,割舍不下教室里那一双双充满着求知欲的眼睛。她常常对年轻教师说,既然选择了坚守,那就要扛起肩上的那份责任,把教学工作做好,把孩子们教好。
基于乡村学校相对薄弱的家庭教育,翁素敏尝到了既当老师又当家长的艰辛。曾经班级里有位由奶奶抚养长大的男孩,因为闹别扭躲起来,翁素敏就带着几个孩子田里巷子里到处找,最终她发现,找到孩子的那刻,心里的第一反应不是责骂,而是担心、害怕;这个男孩耍帅留起长发,她的解决方式不是批评,而是让几个女生告诉他,男孩子最帅的样子是留短发。
秉承着这样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16年来,翁素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师者大爱。结婚时,她只请了一天的假;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她几乎没有接送过;从家到学校,每天来回两个小时车程;经常加班加点,有时甚至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
在校长眼里,她作为学校语文学科的带头人,致力于课程改革,潜心教学研究,努力让学生会学习,爱学习。在同事们眼里,她的勤奋使她进步,她的执著让她收获,她的课因个性的张扬而美丽,因教学理念前卫而精彩。在孩子们眼里,她就是他们的知心姐姐,无论在生活或是学习上遇到困难,总愿意第一时间向她求助。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要讲敬业和奉献”。翁素敏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因为她时刻告诉自己——平凡中也能演绎教育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