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 珊溪 谋划安居乐业 新起点

来源:温州日报 2016-12-08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2

这周二,住在文成县珊溪镇街尾村珊溪坑边的村民,开始拆除他们的危旧老房。以后原址重建的新房,根据沿河退让要求,比老房进深短1到2米,楼层多1层。往年台风时,这带民房曾经被水淹过,所以新的安置方案多数居民能接受。

这是该镇根据自身地理区位和地质特征,创新举措推进“大拆大整”专项行动开展的一个例子。当地自然灾害多发,2006年和2014年都曾发生过里氏4.0级以上的地震。去年和今年的台风季节,造成经济损失超亿元。镇里还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威胁到370人的安全。

该镇党委书记富汉峰介绍,当地将城乡危旧房隐患排查和治理改造、城中村改造作为拆整重点,结合自然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提早谋划和拆后土地利用,为下一步旅游发展打下基础,致力于推动群众安居乐业。

治危房改旧村避灾害

统规自建获居民认可

10月底,珊溪拆除了坦歧村湾底自然村所有危旧房,涉及45户52间、面积7160多平方米。一个月后,该镇又对街尾村工商巷13间、面积2600多平方米的D级危房进行拆除。这些行动成为当地强势推进“大拆大整”的一个个案例。

该镇将街尾村、坦歧村湾底自然村、下爿坦村和联新村蔡宅口等4个片区,作为危旧房整治和城中村改造的重点项目,尤其注重通过自然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妥善安置上述范围内群众。

比如,镇里已在李井社区开工建设灾后重建安置小区,规划总安置户数2400户,能接纳当地所有受灾户和自然灾害隐患点内群众异地搬迁,包括地震和台风受灾户、大型地质灾害点影响人群。“新安置小区不仅符合居民建房需求,更是镇上的好地段。”富汉峰说,不论哪种类型安置户,镇里都按相关受灾标准,给予他们每人1万多元补助。

在“大拆大整”中,珊溪创新探索出农房统一规划、自行联建的方法。以灾后重建安置小区为例,该小区由政府统一选址规划布局,设定为最高5层的多层住宅,再由农户自行筹资建造。施工过程中,由政府指派监理等中介机构介入监管。这种方式既能保障新建房屋符合城镇规划、具有较高质量,又为建房户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住房需求。省去了政府工程必需的招投标时间要求,小区两个月前开工,预计明年中期就能结顶。每平方米800元的建造价格,也比同样的政府工程降低三分之一。包括灾后重建安置小区、珊溪坑边危旧房连片拆整等项目在内,统规自建将成为珊溪“大拆大整”重建的主导方式。

拆整腾出用地空间

提前谋划旅游发展

从10月起,每到周三和双休日,在晚上6点半和7点半,家住珊溪的陆先生,都能在家门口欣赏到一场免费的视听表演:看室外大型灯光如何跟着音乐变幻。这个投资600万元的音乐喷泉,成为他和周边居民新的消遣娱乐节目。至今,吸引了上万人次前来观看。

建设游乐设施、开发乡村旅游,致力于推动城镇转型发展和居民增收,这离不开珊溪通过“大拆大整”专项行动而发掘出的用地空间。富汉峰举例,坦歧村位于珊溪水库库区内,村里拆掉危旧房和违建后腾出的土地,能用来修建游步道,成为“云江秀水 十里画廊”旅游带中的基础设施。部分拆后空间则通过土地整理,临时作为绿化等设施防止违建反弹,随着今后飞云江整体旅游开发的推进和外来资金的引入,再进行旅游项目布局建设。

眼下,以珊溪为重要节点的飞云江旅游开发,时机条件正越发成熟。在《“云江秀水 十里画廊”整体建设方案规划》中,珊溪定位为“怀古珊溪”,融合孝文化、水文化、历史古街等文化体验,瞄准康体运动、航空运动、汽车营地和野外生存等方向,打造塘山和朱川健康村、鲤鱼山公园、百万山公园、坦歧古村落、水上音乐广场等项目。

通过“大拆大整”推进危旧房整治改造和安置小区建设,珊溪的集镇风貌将以中式风格为主,突出黑白灰相间的浙南传统建筑风格和新中式风格。其中,以街头和坦歧为首的古村落建筑群,打造传统地域风貌。临近飞云江的建筑,建成覆瓦坡顶的新中式风格。

拆整腾出的空间,也为依靠旅游促进群众增收提供了途径。比如,塘山村将以拆整复垦后的连片有机农业为特色,引导游客常住享受绿色生活。朱川村侧重以拆整保留古建筑,打造多代同堂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