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 一路相传

来源:温州日报 2014-08-27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1


本报记者

林明

光阴的路,上承历史的久远,下启未来的多彩;文化的路,前方留有积淀,后端延伸新气象;一座城市,用自己的光阴,传下一路的文化。

鹿城区,三十而立,在文化建设领域,既传承着过往荣耀,又开未来之风气。袭千年文风,走完一程壮阔的三十年,未来,更将一路前行!

寻找亲历者

重修东瓯王庙

追溯人文始祖

一个城市的过往,往往是这个城市的根基所在。重修东瓯王庙,之于鹿城,正是为了追寻我们来时的路。

作为温州人文的象征,东瓯王庙的建设,始于我市开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2010年着手准备,2013年4月竣工。市文保所副所长黄培量就有幸成为了这一路的行者。

重修东瓯王庙,黄培量的工作,是组织文保所的工作人员对东瓯王庙的历史延承、华盖里东瓯王庙的周边地貌屋舍沿革进行调查。黄培量说:“当时,东瓯王庙只剩一座老的清代门台还保留着,其余的都已不是古代留下的。我跟同事一道,挨家挨户地寻访东瓯王庙的历史细节,房子原来的结构、砖瓦的材料,一项项地向周边居民请教。”

白天走访,晚上他还要和设计施工单位一起商量重修方案,“每一个细节都尽量去复原历史的样貌。因此,经常晚上要讨论到深夜,最终是三易其稿才确定现在的建筑格局。还有东瓯王的相貌,我们不仅提取了大量温州人的基本特征,也广泛发动东瓯王塑像竞赛。”回忆起当时的工作点滴,黄培量不觉辛苦,能参与其中,“很值得。”

在黄培量的心里,东瓯王庙的修复,其落点应该是东瓯王本人,“他是我们温州的人文始祖,‘人文’二字就有讲究,重修东瓯王庙,它的意义也在于此。”

窥一斑而知全豹。追寻东瓯王庙这一文化象征,正是印证鹿城自己的本来面貌。黄培量说,温州的地域特色是商贸文化和山水格局,有自己的文化始祖东瓯王,有南戏,文化方面的特色一直很多,“这一点,在全国来看,都是保存得很好,很有特色。”

昨天·今天·明天

让百姓乐享文化鹿城

华盖山麓有温州人文始祖东瓯王庙,仓桥街上有夏鼐故居、朔门的北城门遗址,广场路的谯楼子城……鹿城灵秀地,孕育出千年相传的文脉。

文脉相承,带出精气神。三十年来,鹿城人民秉承深厚的传统文化,融合新的时代要求,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从“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到“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的“四自精神”,到“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再到“敢为人先、民本和谐”的城市精神,涌现出“中国鞋王”郑秀康等一批优秀人物,为鹿城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文精神,带出新风气。近年来,鹿城区大力弘扬新“红日亭”精神,进一步加大“身边最美”选树工作,千里返乡还巨款的保安陈明德、帮人治病的“羞涩都老板”赵章惠……一位位“最美人物”让鹿城变成道德高地。

好学之风,拂遍全区。目前,全区建成52个农家书屋,完成“两馆改建”、8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建设、3个图书馆分馆、34个文化礼堂及65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藤桥镇20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中心正在建设中。创成“浙江东海文化明珠”4个、“温州市金海岸文化网工程”10个、“浙江省文化示范社区(村)”9个、“温州市文化强镇”1个和“温州市文化示范社区(村)”35个,并同步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013年,全区共投入文化礼堂建设经费1050万元,其中区财政投入300万元,首批建成文化礼堂35家。

文化特色节目亮点纷呈。2003年至今,鹿城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江心屿金秋文化节”,成功打造江心屿“中国诗之岛”的文化旅游品牌。此外,还精心策划举办温州拦街福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弘扬鹿城地域文化精髓。

挖掘更多民俗文化、草根文化,更好服务于群众,让居民们真正乐享鹿城,这是文化鹿城建设内涵之所在,也是未来一段时间文化鹿城致力于打造的。

我家在鹿城

文明新风出社区

再博大精深的文明,也需要人来承载。鹿城区五马花园的张宪洪老人,身体力行,诠释了人文精神动人的好传统。

五马花园是鹿城区五马街道里有名的侨眷小区,小区100余户人家中有39户为侨眷。

“旅外的大多是家里的青壮年,不少家庭都只剩下两老、未成年子女。”2003年,张宪洪联合另外2名老人成立楼幢侨联,开始免费为邻居们服务。

一次,一位住户老伯的外孙女,因其女婿的外籍户口,在温州落户上有点困难,等到了适学年龄迟迟入不了学。张宪洪知晓后,联合社区居委会、社区民警帮他妥善处理了入学问题。还有一对旅居匈牙利的华侨夫妇离婚后,将孩子送回温州,但孩子的落户面临困难,也因他的帮助得到解决。

张宪洪的行动,打动了众人,也带动了众人。在家人的介绍下,旅居国外的亲属不只给自己小区建设捐助资金,还大方为全市慈善事业、建设事业出资,修路、建花园、建设新农村等尽一份力量。如今,全小区人都知道有个“张伯”,即便是搬出去的邻居,家里有了喜事,也一定要将喜糖送到张宪洪手上,张宪洪笑着说:“现在,大家越来越讲文明,大家伙生活愉快,我们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