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浩洁
作为家长,你是不是正为孩子不看经典文学作品但对漫画书津津有味而烦恼,有没有为孩子写不好作文而发愁呢?
“每个孩子都是写作高手,父母是背后重要的推手。”上周六下午,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副校长、温州市名师潘旸在由本报卓越课堂和温州书城联合举办的2014暑期读书活动暨作文名师公益讲座中,这样有信心地告诉家长和学生。她不仅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美食美文课,还鼓励家长要积极探寻让孩子对阅读写作从无趣到有趣的动力策略。
和孩子一起去亲近大师
写作总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多读经典文学,才能铸造高尚的精神世界。
潘旸指出,如今很多孩子的阅读是快餐式阅读,国际大奖系列小说的推出,让西方经典文化读本一步步走进中国孩子的精神世界,但中国大师之作走近中国孩子仍然有点难。为此,她大力推荐由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主编的《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系列丛书。
潘旸介绍说,这套书一共有十册,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这些大师的作品都体现了一颗赤子之心,他们用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宣扬博爱;语言亲切、纯净、有味。但因为这些作品创作的年代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易望而生畏。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要带领孩子一起去“登山”,亲近大师,只有登顶时,才能“一览众山小”。
潘旸对这套读本做了细致的梳理,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名家文章在不同年级出现的先后顺序,建议分年级适时阅读。比如,二三年级的孩子读读叶圣陶读本,四年级结合教材深入阅读丰子恺读本,冰心、萧红、汪曾祺读本可以在五年级进行,鲁迅、朱自清、沈从文、巴金读本可以在六年级分期阅读,老舍读本则适合四至六年级孩子。
为了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潘旸根据每位作家的特色还从不同角度切入,让孩子更有兴致去深入解读作品。比如汪曾祺的美食、丰子恺的画、沈从文的服饰文化、冰心的诗歌等,一册读本选一个让孩子感兴趣的主题,再带着孩子一起去“挖宝藏”。
创设趣味让孩子来发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大师汪曾祺,潘旸的课程设计得丰富而有趣。
她从汪曾祺先生喜欢吃蟹入手,用大量的资料来丰富小读者的阅读内涵,有历史考据、传说故事、历代文学名家作品描写以及电视电影的视频等等,形成立体的阅读视野,也吊足小读者的胃口。
赏一赏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有关醉蟹的制作视频、电视剧《红楼梦》中吃蟹咏诗的镜头;读一读《晋书》《东京梦华录》《明宫史》等记载,了解古人怎么吃蟹以及吃螃蟹的习俗;品一品大文豪苏东坡、陆游、林语堂、梁实秋笔下的吃蟹场景;看一看从蟹字写法上,有关“天下第一食蟹人”——巴解的传说故事;听一听中国人如何帮德国人除蟹灾:猜一猜中国人为什么要吃螃蟹这种样子很怪的东西?这么多环节的步步深入,很自然地让学生的思考从美食过渡到如何去品味汪曾祺笔下的美食文章。
怎么样的美食文章是好文章,如何去写美食?潘旸和学生共读了汪曾祺的《咸菜茨菰汤》和她自己的下水文《小米汤》,启发读者去发现美食与美文之间有什么秘妙?
“写出对美食的感觉”、“要有情感”、“朴素、真实”、“说说美食的由来”、“加入故事和传说”、“要配上图片”,小读者们争先恐后地道出自己的发现。
生活阅读写作三结合
在讲座现场,潘旸和孩子们还一起朗读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诗歌《跳水板》,让孩子认识到在做了充分准备后,最关键的是要往下跳。“登山”回来后还要笔耕不辍,阅读大量美文后,要记得写下自己的作品来。
据了解,潘旸在给自己学校学生上课时,以“美食-美文”为主题的汪曾祺名家读本通常是按七个步骤来进行,除了赏析美食美文外,她还让学生自己创作微课给其他同学上课,模仿大师形成自己的美食美文,并进行不断地修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了微课《各地舌尖美食》。现场,来自广场路小学的黄隽然同学带来她的微课《舌尖上的内蒙古》,介绍她所尝过的内蒙古美食。这课她不但给同学校同学上过,还去给瓯海实验小学同学上过,并且给老师也上过,为此她改了12稿。潘旸老师认为,发表或者展示是对学生写作最有效的提升策略之一,她的学生们一个学期要完成三四本经典书籍的精读,要一次次的设计微课上台展示,优秀的还可以加入广小“香樟阅读巡讲团”到别的班级、别的年级、别的学校或者温州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精彩展示。这样的阅读习作微课展示无疑成为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创作欲望,享受创作成就感的幸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