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 名师授“秘笈”

来源:温州日报 2014-04-01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3

名师强调应考要点——

■高考越来越呈现回归教材的趋势,因此,不要迷信参考资料,也不要偏离老师的步伐、盲目效仿别人的学习方法,重点把厚厚的教材化作“薄薄几张纸”,牢牢记住。

■答题必须遵照规范模式,特别是实验流程、推算过程、表达式等。

■杜绝错别字、涂改不清、书写歧义等,高考没有同情分。

本报记者 林炜 陈晓青

离高考只剩60多天,让名师为考生最后拼搏传授“秘笈”。上周末两天,由市少儿图书馆新雨讲坛联合市教育局、本报教育版联合开展的“携手名师迎接高考”2014高考备考系列公益讲座如期举行,来自我市各所高中的学生及其家长向温州中学9位名师认真学习各科应试技巧。

讲座现场,固定座位加上临时摆放的三四排椅子,每场都被200多人坐得满满当当。每个半天的3场讲座之间几乎没有休息,但学生和家长全无倦怠,每当幻灯片上出现重要的总结或图例,会场里就伴随快门声举起一片手机的“森林”,讲座结束后总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围着老师索要课件。

一位崔女士替没空过来听讲的儿子“代打”,一边忙着做笔记,一边拿出一本贴满了高考相关报道的剪报本给记者看,“你们报纸登的高考文章,我都认真看了。这次讲座活动很好,不单单是学生,家长听了也非常有用。希望你们继续推出高考志愿填写指南之类的讲座,给考生家庭更多帮助。”

文综>>>

历史: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

主讲人:张余兵

历史学科需要死记硬背?张老师说,其实这是个误区。“历史学科无非三大问题:一是知识和记忆的问题、二是能力和应用、三是素养和习惯。学生要根据历史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大能力。”

那么,历史究竟记什么,怎么记,怎么记得牢?张老师用了两个词:“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张老师说:“夯实基础首先就是要以教材为本,以考试说明、指导意见为纲,该记的记。其次,要从点、线、面结合构筑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从微观到宏观,从专题到模块。突出主干就是在要理解历年反复考查的知识,如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典章制度与政策、伟大历史人物、思想文化成果、大国史、阶段特征等。抓住了主干内容,并学会运用,培养解题能力和学科素养以及习惯,将浩瀚的历史舞动起来。

政治:关注政治热点问题

主讲人:孙笑笑

“近年来,浙江文综政治在命题的指导思想上,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强调‘双基’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考核的目标与要求、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试题的类型、设问方式与分值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孙老师就近年来及今年试题情况做了分析。

对于今年政治热点问题,孙老师表示,要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四个重大突破、重要举措、重要的新观点、新表达要娴熟于心,学会运用。

下一阶段的复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孙老师表示,一、要以纲为纲,不断巩固主干、查漏补缺,在扎实的基础上,增加复习巩固的轮次。二、利用书本和笔记本,自主整理知识。三、要懂得阅读教材——细读和快翻相结合。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要细读和琢磨,对具体和易理解的知识快速浏览。四、适度训练,养成规范良好的答题习惯。五、阐释你所关注到的社会热点,有意识地进行理论分析。六、面对高考平常心最重要。

地理:进一步完善解题思维

主讲人:雷鸣

地理考些什么?雷老师说:“从考查知识来看,是考《考试说明》所列出的考点,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以及地理技能。从考查能力来看,是落实《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大能力的考核目标。”

知道了考什么,学生怎么复习?首先要重新审视地理主干知识,再进一步完善解题思维。地理题如何解答?雷老师给出了三部曲:审题、解题、答题。

雷老师说:“审题是应试第一关,规定动作要到位。”“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

如何解题?解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答案。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答题范围和要点。这就考察学生在处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何答题?雷老师说,答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术语,其能力指向是描述或阐述、或论证问题。可以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过程切入,或从地理概念的内涵切入从定量分析到定性的描述。

理综>>>

生物:关注近年来的主流试题

主讲人:高素阳

高老师指出,以图形、图表、曲线等形式呈现的生物试题,已成为近年来的主流。因此,在最后复习阶段,既要关注教材上的文本知识,也要重视表格和图例。可以根据这些表格和图例,试着自己提出各种问题。

同时,围绕核心概念,从点到面,全面梳理,绘制知识网络图。比如,以“染色体”为圆心,用箭头画出一个个与其相关的关键词,一目了然。可将易混淆概念列一张对比表格,便于区别记忆。

此外,审题时要小心思维误区,比如不同物质中的“A“代表不同含义,猛一看提问A,实际B有“陷阱”,要注意看清并抓住题意。

化学:定位自己能拿到的分值

主讲人:赵彦海

赵老师开门见山:100分不是为所有人准备的,要对自己能拿到的分值作出定位,在复习和应考时敢于放弃。

赵老师对化学卷的题目依次进行分析:第1-8题,关键是熟悉教材,而且往往有明显的正确或错误选项;第10题是电化学内容,创新性较大,有难度;第13题为离子或物质的推断,经常出现一个流程图;第26题为元素化合物推断试题,经常出现一些陌生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多做硬背没有用,关键还是根据题目的信息提示及反应原理书写;流程图的书写,从2013年开始出现,今年要注意……

赵老师提醒,最后复习阶段时间宝贵,同一类题目做多做少并没有太大差别,关键是对每道题目的分析有没有到位、方法有没有掌握。

物理:掌握各种物理思维方法

主讲人:罗纯一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构建良好知识结构,是罗老师给出的最后阶段复习“方针”。

首先,进一步掌握各种物理思维方法,比如解答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与分解法、对称法,等等;其次,注意模型的切换,比如轻杠、轻绳、轻质绸带,本质上是同一类东西,要抓住其基本特征;再次,进行限时训练,合理分配理综3科的考试时间。

罗老师还提到,有些同学会用非常规方法解题,但非常规方法往往不是最熟悉的方法,因此容易出错,或者留下一些扣分的破绽,应尽量避免使用。

语数英>>>

语文:作文展现阅读积累

主讲人:黄惟勇

“应试语文必然以客观性为第一位,是‘戴着脚镣的舞蹈’。”黄老师直言不讳。

黄老师重点讲了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作文。以高考满分、高分作文为例,建议考生效仿着多写几篇,会有一定的心得。他指出,高考作文偏向说理,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议论文,而是“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语言”。作文说到底是展现自己多年阅读积累、秀出自我,关键要把素材转化、活用,而不是硬邦邦地堆砌在文章里。同时,条理清晰很重要,比如并列式结构看似简单,但也易于写出好作文。

数学:基础得分难题舍得

主讲人:陈重阳

“基础得分不客气,难题舍得显大气。”陈老师的话引来一片会意的笑声。他的“招数”包括:

落实“853计划”,即确保选择题前8道、填空题前5道、大题前3道的得分率;

答题时,写出公式是重要的得分点。阅卷老师是“踩点给分”,有写比没写好,有解题思路比没想法好,就算结果错误,有过程也能得一定的分。

最后阶段复习,要把知识整理和限时训练相结合,举一反三,一题多法、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用适合自己的办法记忆、归纳、联想、发散。

英语:要拥有世界性视野

主讲人:叶彬彬

叶老师建议:单项选择,词义辨析的题数占三分之一以上,要切实掌握《考试说明》中的高频词汇,注意近义词和词组的辨析;完形填空,可采取“通读全文,获取印象——精读全文,及时答题——重点品读,解答难题(半遍)——复读全文,确定答案”的“三遍半”解题法;阅读理解,进行分层限时阅读法的训练,从3篇/20分钟到4篇/20分钟,再到5篇/20分钟;书面表达,近几年的命题都是围绕高中日常生活,要注重叙述,加入自己观点;写好首尾句,开篇有亮点;适当使用复杂结构和新颖词汇,句式有变化;做好谋篇布局。

叶老师还提醒,拥有世界性视野,对应试很有裨益,考生平时要关注时事,有一定的针对性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