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是一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是一次群众路线、宗旨观念的生动践行,是一次砥砺作风、担当作为的难得机遇。温州市公用集团作为我市民生工程的“先行者”、践行民生事业的“排头兵”,市公用集团党委紧紧围绕主题教育部署要求,奔着问题去,聚焦民生改,以硬招实招交出了一份主题教育之“民生答卷”。
市公用集团扎实推进“2+7”课题调研,组织召开调研成果讨论交流会,部署落实调研课题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当前,集团已研究出台《公用服务便利化提升的若干举措》,并从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亮出优惠便民18项举措。缓解东部供水难题计划投资约10亿元的滨海水厂项目,正在积极谋划中。去年年底,龙湾区永中街道刘宅村415名村民告别了雨后泛黄的“山水”;瓯海区景山街道金蟾六组团的居民欣喜地发现,报装天然气的时间大为缩短;而每次运货都要提心吊胆防雨天“涉水”的货车司机们,已在干净的路面清爽驶过……随着市公用集团主题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市民生事业的公用保障能力、服务水平两方面工作均有大幅度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主题教育已成为温州公用人践行民生担当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全体公用人勇担使命,昂首阔步向前行。
调查问题挖“实情”
调研收集往“深”里走
查得细才能看得清,探得深才能找得准。
“自来水如何净化?”“天然气如何调控?”“地下破损管道如何修复?”这一系列的民生问题,要落到实处,还是得“问计于民”。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市公用集团以两次面向市民的专题活动,搜集到系列有助民生提升的“干货”——去年9月,“您的需求,我们的追求——我为公用服务提升献计策”意见征集活动推出,通过网络和现场征集向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去年10月,“在服务市民中践行初心使命——邀您探访城市生活管家”主题策划又一次推出,市公用集团邀请市民代表组成“探访团”,实地参观供气、供水、污水处置等日常运作,请市民们献计献策。两场活动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群众建议纷至沓来,有市民建议“用水用气报装缴费能否开通微信服务?”也有人问“家中自来水水质一般,如何联系你们?”这些都被市公用集团记录在案,一一对应解决。
在广征民意强改革的同时,市公用集团党委以两大课题调研为抓手,促进保障能力、服务水平“双提升”——
市公用集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郑春华介绍,紧扣我市“城市向东,创新逐梦”的步伐,公用集团开展了温州市区东部供水前期研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围绕东部地区供水问题,调阅了《温州市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市区东部需水情况、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基本情况、瓯江引水工程前期方案等大量基础材料,最终敲定兴建滨海水厂,缓解东部供水难题。郑春华说,龙湾、洞头、瓯江口等城市东部区域是我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而单单一家状元水厂无法完全满足东部供水的需求,瓯江口、浙南产业集聚区等地存在水压偏低、高层住宅水量小等问题。若滨海水厂兴建,以后就等于上了“双保险”,可满足东部广大群众和经营性企业的供水需求。
为完成系列课题调研,市公用集团班子成员很是上心,郑春华说,单就东部供水前期研究,专项工作小组就一口气现场查看了赵山渡引水工程瑞北分渠山根出水口、瑞安凤山水厂、输水路由、拟建滨海水厂厂址等地。
此外,市公用集团致力于公用服务便利化提升相关课题的调研,从去年8月底开始,市公用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龚士东带队,与集团客户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意见征集、客户服务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公用集团服务事项、服务渠道、服务机制与举措等等进行全方面的调研,经集团班子反复研究,最终,一纸《公用服务便利化提升的若干举措》出炉,三大板块18项举措亮出了实打实的民生福利。
“希望用实际行动,答好主题教育这一时代命题。”采访中,不少参与调研的公用人如是说。
护航民生有“实招”
系列举措提升民生满意度
去年12月,家住鹿城区五马街道瓦市公寓的狄女士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70岁以上申报燃气安装的客户,免收人工费。”她赶紧跑到服务大厅,一咨询,果然可以减免。最近,拿到安装单子的她很是开心。这正是市公用集团推出的《公用服务便利化提升的若干举措》所带来的民生福利。
龚士东说,近年来,市公用集团致力于民生服务的提质提量,以多项“实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曾经“各自为政”的用水、用气的业务,被逐步整合为“一处办理”“一窗办理”。如今,我市各公用便民服务大厅40余项业务被整合至一窗,任何一处窗口都可以同时受理用水、用气业务。主题教育期间,市公用集团开展“红色星期天——公用服务在您身边”活动共66次,把“窗口”办到了市民家门口。
从“最多跑一次”,到“最多跑一处”,再到“最多跑一窗”和“一次不用跑”,这大刀阔斧的改革背后,是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护航”——市公用集团先后制定客户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公用便民服务大厅等级建设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便民服务大厅的提质提效。如今,服务大厅可实施不动产登记“水、气”联动办理过户、“一证通”业务办理、“无差别受理”业务试点……不少项目还从线下移至线上,市民们动动手指便可办理公用业务。
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公用便民服务大厅业务办理量373535件,开展“最多跑一次”业务336013次,“一证通办”业务264843件,不动产登记过户“水电气”联动办理业务18525件,为客户节约344064个工作时限,减少568595次材料份数,实现44个事项不用跑,客户少跑236743次;开展便民服务进社区活动313次,受益群众达27802人次;已为用户代跑代办业务800余件。
去年,967555客服热线电话呼入总次数达到339765次,受理工单生成261097个,客服热线办结率100%;受理智慧城管案卷数6846件,处置率100%,在智慧城管考核市直部门月度排名中,12次名列第一。
主题教育效果好不好,主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市公用集团通过内部改革增效加压,推出的三大板块18项公用服务便利化提升措施已一个月有余,不少市民表示真给生活带来了便利——
在好几家公用便民服务大厅,我们都看到了市民的感谢信和锦旗,工作人员说,随着18项举措的推开,常有客户表示感谢。如三官殿巷的一位市民专门写信感谢燃气改装业务费、自来水“一户一表”初装费减免了残疾军人、“三属”、复员军人、带病回乡军人等7类用户的费用。“我父亲是带病回乡的军人,享受到了燃气费用减免,让利于民,为公用点赞!”
而龙湾区滨海园区一家锁业公司的负责人邱女士最近通过媒体了解到滨海水厂正在筹建的事情,也是非常开心:“以后用水方便了。”
理论学习促“实干”
转化成干事的精神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着主题教育的层层推开,市公用集团全体党员表示深受洗礼,理论教育已成为他们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公用人团结奋进。
市公用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毛林森说,公用集团于去年8月份启动主题教育准备工作,自9月11日全市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次日下午,市公用集团党委立即召开了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主题教育开展期间,集团党委班子成员既当领导者、组织者,又当参与者、落实者。迄今为止,前后召开主题教育专题会议7次,带头到各基层单位讲专题党课14场,还建立了《主题教育集团党委领导班子党建联系点制度》,研究了《进一步做好基层减负工作的方案》,让基层有更多精力集中到发展生产上,党委班子成员以实际行动发挥示范作用……毛林森多次提到,市公用集团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把党组织的活力转化为集团发展动力,真正将党建工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生产力。
不少公用人记得,在主题教育中那些一次次推进的“服务彰显初心·用担当践行使命”专题读书会、专题讲座以及工作会议、培训会等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渐渐成为公用人的共识,成为他们奋进担当的力量——
下属排水公司一线员工李正杰,是“最美温州人”获得者,亦是市级劳动模范。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市公用集团举行了巡回宣讲活动,李正杰是活动参与者之一,李正杰说,参与巡回宣讲“感觉受到一次思想上的大洗礼”,“我更有热情和干劲,面对接下来的工作。”
下属燃气公司的何益中则说,通过主题教育,她下定了决心,要把燃气知识普及传达给更多的人。何益中是公用“阳光之声”宣讲团的一名宣讲员,五年间,她把燃气安全知识带到千家万户,在全市各大幼儿园和小学中,“播”下了燃气安全知识的种子。
下属自来水公司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抢险抢修岗位的老党员江西,他的事迹更是影响了所有的供水人。自来水400余名志愿者纷纷披上了标识为“老江”的红马甲,均以“老江”自称,组建“老江志愿者服务队”,他们进社区进企业,为客户提供供水服务上门办理,持续做好志愿维修服务,将供水小课堂开到企业、社区、学校……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市公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道骥坦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温州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推进市公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还记得市委书记陈伟俊调研国有企业时指出‘做大做强公用集团空间还是有的,要谋划、提升、发展公用事业发展大文章’。可以说,我们的公用基础设施保障和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李道骥说,城市公用服务,上关政府形象,下连百姓生活,而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为城市发展提供高品质的公用服务和保障能力,是实现温州城市精彩蝶变、助推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市公用集团将继续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做到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先行,公用服务配套设施谋划全局,主动作为、有效作为,找准坐标系、着力点和落脚点,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短板补齐,以重点工作成效检验主题教育实效。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主题教育已内化成公用人的精神力量,融入到公用事业发展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