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 描画“三农”新貌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4-24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2

永嘉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双百”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和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深挖生态潜能,释放改革动能,走出了一条具有永嘉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农民增收和26县发展实绩考核连续多年领跑全市、全省。成功列入全国首批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成功入选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乡村振兴工作被省政府激励督查表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发展、“三资”智慧监管、景区村庄建设、坟墓革命等一些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做法获得上级领导肯定。

强村富民 书写楠溪江上的振兴篇章

“农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永嘉通过走发展差异化、产业融合化、生产绿色化、产品品牌化、手段数字化的路子,有效打通了“两山”转化通道,书写了楠溪江上的产业振兴篇章。

永嘉土地类型多样。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永嘉立足资源禀赋,在主要集镇重点发展各类都市型农业;在楠溪江中游坡地重点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在楠溪江小源片区重点发展稻田养鱼等健康水产养殖业;在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风景带等沿线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和农家乐产业。谋划打造农产品加工园区、乌牛早茶交易市场等八大产业平台,成功创建“一区一镇一体”省级农业产业平台,形成了差异化布局、现代化提升的产业发展格局。比如,永嘉着力发挥“乌牛早‘早’的优势,加大‘销’的力度”,在乌牛早茶萌发地谋划建设占地30多亩的茶城,力争产值翻番和带动茶农增收。

永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引领,进一步梳畅人才、科技、资金等下乡通道,促进农民、农村及社会资本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扶植县级农业龙头企业90家,建成现代农业项目139个。成立全市首个“农创客”协会,农创产业年销售额达1亿元。引进九益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大若岩镇开展蘑菇工厂化生产,打造现代化蘑菇种植基地,产值约1.26亿元。

永嘉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谋划打造三大旅游核心板块,10大融合支撑项目,去年引进落地楠溪·云上旅游度假区等6个10亿元以上重大农旅项目,上线全市首个农旅公众服务平台,乡村旅游业连续6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特别是发挥“长寿之乡”优势,引进世界一流的本慧玛雅医疗康养项目,提升楠溪江美誉度。

永嘉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美丽田园创建为主抓手,成功打造全省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向集聚土地要效益,加快土地连片流转。向优化种植要效益,调整优化农作物空间布局,确保产业效益最大化。如沙头豫章村以花为主题打造振兴集体经济的“四季花海”项目。向提升设施要效益,一律拆除违章设施等,打造独特田园风景线。如永嘉县云岭乡通过用风车取代五花八门的赶鸟带,用竹篱笆替换铁丝网等方式,实现整治与美化同步推进。向转变方式要效益,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如永嘉县界坑乡布局产业兴旺“四千工程”,打造“千亩桃园”等美丽田园样板基地。

全域美丽 描绘生态宜居的山水画卷

永嘉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实行楠溪江流域工业“零准入”政策,并在全省率先全域禁止采砂行为,切实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底色。今年又颁布实施了《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以法律规范推进楠溪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绿水青山托起了乡村振兴梦,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山水雁楠、楠溪古韵、古窑莲香一个个如诗如画的名字正是一条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最好的诠释。永嘉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规划建设“山水雁楠”跨区域精品带和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把分布零散的特色资源整合到一起,统筹规划布局基础设施、植入产业业态,达到“握指成拳”的效果。比如,永嘉县串联3个镇、30个村居建设全长52公里,辐射6.2万人的“雁楠山水”跨区域精品带,打造以“慢生活”为主题的特色主导产业,成为全市线路最长、带动能力最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年增收3500元。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需要一个个美丽村居的点缀。走进永嘉县源头村,一幢幢彩绘精美的村居、一条条青石板铺设的干净路面,蜿蜒流过村落的楠溪江与悠悠的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唯美的乡村图画。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脏乱差”典型,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白净美”样板。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当地创新推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体系,盘活宅基地资源,用于发展民宿、农家乐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景区村庄和民宿村,已累计流转闲置农房926幢,建成星级农家乐172家、特色民宿230家,让农村旧房成了“聚宝盆”,农户成为房东、股东。又如在鹤盛镇岩上村打造全县首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建成民宿19家、房间270个、床位530个。特别是在民宿村内新建门球场地,自去年9月份建成以来,已连续举办国家级和省级赛事5场,营业收入达80万元。

改革创新 守护传统村落的“乡愁”底蕴

永嘉县坚持“除陋习”“树新风”相结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移风易俗整治入手,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既塑形又铸魂,提升乡风文明的“面子”“里子”。

永嘉县乡村基层治理成效短短几年得到了大提升。近年来,该县致力于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 首创“4+1”基层人民调解模式,较好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镇村调解案件占比从2015年的48%提升至2019年96.15%,这一经验做法在全国现场会上得到推广,实现了基层纠纷化解能力由弱变强、信访工作由多发区变示范县、平安建设由“差等生”变“优等生”的“三个转变”,创下47个月进京“零非访”全省最长纪录。

曾经,永嘉涉农涉纪信访中,涉及村级“三资”占2/3以上。为此,永嘉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建设为契机,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率全省之先推出“数字化运行+全流程监管+无盲区覆盖”的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实现资金使用APP提前发布、网络在线审批、实时在线监管、无现金支付交易,全年涉农信访举报总量同比下降37.3%,初信初访下降47.8%。同时,永嘉还率全省之先打造农村产权市场化阳光交易建设新模式,极大促进了农村集体财产保值增值。全县已累计完成农村土地流转、三产安置等产权交易1611宗,交易总额17.476亿元,平均溢价率达到30.27%以上。比如,鹤盛村把自来水承包权纳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拍卖交易,成交金额达22万元,溢价率达到50%以上。

一直以来“椅子坟”是永嘉发展旅游的最大“视觉污染”,为了刹住“死人与活人争绿地”的风气,永嘉县在全县范围推广“坟墓革命”,实施“互联网+”私坟生态化改造模式,用一块草坪和一个刻有二维码的鹅卵石代替“椅子坟”,引导群众厚养薄葬、网上拜祭。对此,当地还算了“三笔账”:第一笔是“经济支出账”,坟墓造价大大降低。第二笔是“土地节约账”,墓地面积大大减小。第三笔是“生态环保账”,原来阴气森森的“墓园”摇身一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公园,实现了从“千里坟茔生荆棘”到“绿水青山带笑颜”的蝶变。

部省共建定目标,乡村振兴作示范。永嘉县深入推进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坚定不移抓发展,想方设法破难题,聚焦解决“人从何来,钱从何来,业往何兴,动力何在”等现实问题,通过不断增优势、补劣势、挖潜力,让城市的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覆盖,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城市的现代文明不断向农村辐射,城市的资源人才不断向乡村输送,形成了现代田园和美丽城镇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大格局,展现了“三农”发展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