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的比拼,说到底就是项目的比拼,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项目难发展。
一年多来,在“温州擂台·六比竞赛”的比拼鼓点催动下,项目建设争先热潮席卷瓯江两岸:各地各部门坚持项目为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君康国际健康产业项目、中国长城(温州)自主创新基地项目等签约落地……从省152工程项目看,2019年全市新落地省152工程项目38个。从省重大产业项目看,2019年全市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41个。从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招引看,2019年全市已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27个。
数据和项目背后,传递的是各地各部门干事创业的热情,助推项目攻坚落实。
比拼中,招引大项目 打造“新引擎”
日前,落地浙南科技城的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斗信息产业基地核心空间通过消防验收,标志着“巡天北斗”这一先进技术即将在温州“发力”,为我市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产业平台加速建设的背后,是“温州擂台·六比竞赛”释放出“重大产业平台要发挥龙头作用”的强烈信号, 引导全市上下牢固确立“平台是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主窗口、主渠道”的鲜明导向,强化政策支持、要素集聚和工作倾斜,让产业平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支撑。
在一年的擂台比拼中,全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对接国家部委,着力做好现有战略落实落地、新的战略谋划争取的文章。高站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扎扎实实落地一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要活动、重点民生实事等,确保有声音、有作为、有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效推进,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成为全省四大科创走廊之一,华中科大温州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落地,三澳核电、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前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温州高质量发展写下一处处腾飞的伏笔。
比拼中,紧盯贡献度 打造“助推器”
曾经的温州,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产业项目不够多不够大、平台支撑不够强不够硬。“温州擂台·六比竞赛” 发出响亮声音:温州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一批高质量的项目来支撑;必须要把比产业项目的大小、好差、多少作为“六比”的关键,努力让谋大招强成为温州干部的自觉行动、拿手好戏。
位于市区万源路的和丰轻工产品产业链服务平台,其22层高的大楼外观像一棵高耸挺拔的竹子,构成的“竹节”层显得时尚又大气。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将综合运用自动化设备和大数据分析,为全球轻工产品提供集原材料供应、新产品开发和物流配送、技术检测、市场贸易为一体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将辐射带动周边商贸业、金融业激发更大潜力。这是我市推动发展潜力较大、带动性较强的项目落地生效的优秀案例。
自比拼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始终把有效投资牢牢抓在手上,围绕“万亩千亿”平台、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特色小镇、5G+、文化产业等,谋划一批投资项目,抢抓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大干交通、大建大美、乡村振兴、小城镇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在比拼中加速推进、高效落实。
比拼中,
夯实落地率 打造“大平台”
“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明确要求,项目既要盯引,更要落实,对此前的比看项目,要实施“销号管理”,加快形象进度,真正把“比看点”变成“样板点”。
各地各部门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把项目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用重大项目的大突破、重大产业的大发展,在建设中跑出温州加速度——
推动“高精尖”产业平台提质拓面,为高质量发展蓄积能量。位于瓯海区的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去年在擂台比拼的推动下,短短几个月,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已经崭露头角:累计孵化出独角兽企业1家、准独角兽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科技型企业6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31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它的背后,是我市抢抓政策机遇,加快省级产业园区升级迭代,着力打造若干个“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的缩影。
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速产业项目布局。去年以来,永嘉县精心谋划楠溪江高铁站旅游综合体等6个10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仅当年1—10 月,该县旅游总收入突破120亿元,国庆黄金周期间,楠溪江接待游客数排名全省第二。擂台比拼中,这样的好榜样层出不穷,在它们的带动下,我市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全力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两带”建设,加大产业类、生态类、设施类项目实施力度,进一步扩大生态保护和公共设施投资。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据悉,2018年以来,全市已组织开展比看项目共130个,截至去年11月底,已建成销号47个。迈入2020年,“温州擂台·六比竞赛”再次吹响项目建设冲锋号——
推动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二期等项目加速见效;
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千方百计争取国家重大产业布局落地,狠抓“152”重大产业项目谋划落地,争取百亿级制造业项目落地实现突破……
瓯江南北,干事创业激情潮涌,一幅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的动人画卷又一次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