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雪花飞舞,城市里同样寒气逼人。
病弱独居老人、困难家庭成员成为大家最牵挂的人。这两天,各县(市)区镇村干部、社工踏雪巡村,嘘寒问暖,志愿者、爱心市民捐衣送物,邻里互相关怀……
天虽寒,人心暖。一股股暖流涌动在风雪村庄和城镇社区各个角落,汇成一道动人的风景。
心有牵挂,山村“战雪”
“走,我们再去村里看看。”昨天下午,刚刚结束区两会的章水镇党委书记周宏杉回到镇里,开完雪情布置会议,就和班子成员一起往早已封道的山区进发,再次确认群众的生活物资是否充足,为下一步物资调配做准备。
一夜大雪过后,李家坑村的积雪更厚了。昨天,村书记李红伟与村干部又一次挨家挨户走访。李红伟给困难户沈秋娣带去了镇里的慰问金,随后又来到百岁老人沈瑞香家中,查看她家的水管情况,叮嘱老人雪天路滑不要出门。
“只要雪还在下,我就留在山里,守护着村民,确保他们的安全。”李红伟说。
昨天一早,章水镇城建办的崔建位联系了石碶公路养护所,开始了一天的铲雪工作。“昨天晚上铲的地方又有雪覆上,雪下得又紧,今天可得快点,可能还要铲第二遍呢。”老崔和搭档商量着,另一边手不停,搬开了被雪压倒在路边的竹枝。
到下午4时,老崔和搭档们已经劈砍清理了340余支横档公路的毛竹。
肩有担当,“感谢有你”
昨天,一场大雪让余姚鹿亭乡高山村交通基本瘫痪,村托老所新鲜蔬菜断供,16名老人的一日三餐面临困境。
得知情况后,一大早,村支部书记褚吉云和两名村干部踩着20厘米厚的积雪,来回步行10公里山路,肩扛手提,为老人们送去猪肉、蔬菜、豆制品、油盐等能保障5天的物品。周边村民也竞相拿出储存的食物,送到托老所。乡领导也特地赶到村里,慰问老人。
据悉,鹿亭乡龙溪村、东岗村是这次余姚降雪量最大的区域,往来交通只能靠步行。两天来,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村民,转移独居空巢老人60多人。
前天上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社区医生单艳芸撑着伞,冒雪赶到鄞州横街竹丝岚村,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陈大伯,您这血压还正常,记得吃降压药。”“毛师傅,您这药吃得怎么样,天气冷了,要特别注意。”不到一个小时,单艳芸给10多名村民看了病。“人虽不多,但只要村民有需要,我们就得尽职尽责。”已在山区工作了8年的单艳芸说。
在四明山区,众多的乡村医生和单艳芸一样,在山间独自踏雪前行,为村民服务。
昨天一早,北仑梅山街道梅西村爱心食堂的工作人员就去柴桥菜市场采购各种菜品。“天气越是冷,送餐越不能停,要保证老人们每天吃上热腾腾的饭菜!”食堂负责人胡国元说。
梅山13个村(社)全部设了爱心食堂。考虑到道路结冰打滑,各村特意安排了年轻的志愿者与工作人员一同为老人送餐。街道还适当提高了伙食标准,为每个爱心食堂补贴2000元。
守望相助,人间有爱
“都说寒潮要来,我年纪大了,其他帮不上,就尽点心吧!”前天,89岁高龄的刘之一老人走进镇海招宝山街道胜利路社区,将1万元现金交给了工作人员。
“刘大爷,你老伴还在医院,正要用钱呢……”
“两码事,你们收好!”
刘老伯虽说是名离休干部,但老街坊们知道,他家的生活条件跟普通人家差不多,二老平时很节俭。刘之一说:“这次强寒潮来了,我心里牵挂那些生活困难、急需帮助的人。”
放下钱,老人默默离去。
邻里、乡亲相互支持,亮起心中一盏盏明亮的灯,驱走刺骨的寒意。镇海庄市街道光明村村民张永江自掏腰包,为村里11位9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食品。海曙安丰社区的居民徐瑞英带着棉线和布料,为居民义务缝补御寒衣物。
进楼道,走街巷,查民情,问冷暖,全市镇(街道)社工、包片党员和志愿者用浓浓爱心,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寒墙”。
昨天上午,宁海桑洲镇的10余名慈善义工,来到该镇桑梅村安置点,为20余名困难人员送去了300余套抗寒潮物资,以及被子、米、油等。连日来,该镇慈善义工筹集善款10余万元,以及各类御寒物资,为全镇100余户困难户送去温暖。
寒潮冰冻,让北仑柴桥近万亩小毛鹃、小红花桎木“处境艰难”。311花田会组织近20名春苗先锋队志愿者,帮助花木散户搭拱竹、盖薄膜,做好苗木抗冻防寒工作。
昨天,国家电网慈溪市供电公司钱海军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来到周巷镇元甲村,为91岁的高翠琴老人送去慰问和生活保暖用品,并检修室内照明线路。两天时间,该公司的“冬日送温暖”行动陆续走访5家贫困户。
海曙万余名党员干部成立应急志愿者队伍,白云街道丽园尚都商圈几位爱心企业家自发采购了一批“暖心”毛毯,送到20余名环卫工人手中。在江北,白沙街道桃源社区、慈城望京、宝峰社区以及庄桥天沁社区等多地组织义工、志愿者分批走访、慰问辖区独居老人和困难居民,查隐患,解难题。在江东福明家园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原来的“日常就餐”改为“上门送餐”……
有爱,就不寒冷;牵手,就有温暖。
(综合本报记者、本报各记者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