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问效于民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1-03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2

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委政研室、市决咨委、温州日报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聚焦民生热点,以百姓的身边小事和痛点堵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选“精建精美”“千万人口”“垃圾分类”等热点问题,累计发布17期“问计于民”话题,通过媒体渠道发布公告,广泛征集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采集公众观点,结合线下访谈和专家座谈等形式,“问计于民”栏目上传的是民意,下载的是民生,撬动的是民间智慧,点燃的是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来讲,“问计于民”意味着沟通交流,意味着消解隔膜,意味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逐步完善。不搞形式、不走过场,“问计”之后领导重视、部门回应,形成合力让问政建议落地生根,体现为民服务的初心。

本报记者 夏婕妤 徐诺 陈迪

精建精美 幸福生活

话题重回顾>>>

老百姓的品位在不断提升,因此城市建设也精益求精。瓯江光影码头、印象南塘光影秀、名城广场、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三垟湿地……城市的精建精美,让市民体验到越来越美的温州城景。

2019年,“问计于民”栏目针对城市建设,向广大市民征集建议。其中,温州如何发展月光经济,如何打造“两岸相融”的瓯江景观,如何进一步提升塘河两岸生态品质等话题都引起了市民的共鸣。老百姓的建议和关注,也成为推进温州高质量“大建大美”的建设动力。

年终看成效>>>

一大批精建精美项目的集中亮相,正是城市生活的幸福所在。据市“大建大美”办公室最新统计,2019年我市共安排“大建大美”建设项目888个,其中开工项目248个,建成项目264个。

去年,作为2019年度“大建大美”的市民体验项目,名城广场正式开业,打造温州时尚新高地;瓯江光影码头建成开放,成就“一站式”夜游综合体;印象南塘光影秀正式亮相,塘河沿线“慢行环线”呼之欲出……

这一年,城市“精建精美”还体现在道路拓宽,绿道贯通、两岸相融、商业氛围更浓。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尤其是瓯江光影码头、灯光秀等让城市的夜晚不寂寞,而晚上出来锻炼、休闲娱乐的人络绎不绝,让温州成为一座不夜城。

百姓新期盼>>>

永嘉县暖阳社会服务中心 任笑民:

我住在瓯江南岸,工作在瓯江北岸,每天看瓯江两岸都有新气象。近年来,温州“两线三片”建设成效显著,市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的精建精美让“温州老百姓有地方去了”。但是我还期待城市在大建大美中能有更多“地标塑造”工程,提升温州人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自豪感。

人口汇集 才聚两区

话题重回顾>>>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才蜂拥至此,创业掘金。但是由于产业结构、生活成本、教育资源、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原因, 温州和很多城市一样,也面临着年轻人才引进难和留不住的尴尬。

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关于如何留住人才的讨论,线上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次,点赞超3000条,共征集到300多条、近5万字的意见建议,成为2019年群众参与度最高、反响最热烈的问计于民话题。

年终看成效>>>

当下,人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019年温州人才安居福利再升级,新推出的《温州市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我市人才生态环境,减轻民营企业“用才负担”,解决“住房”这一引才留才最大的痛点,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新时代“两区”建设。

为了招贤纳士,温州还推出的41条意见和80条“新政”,全面搭建人才就业、住房、生活、交流的平台。此外2019年11月以“智汇温州·才聚两区”为主题,中国·温州民营企业人才周拉开帷幕。打开大门,拿出足够的诚意,让各类人才进来;倾尽全力,构筑一个留才、用才的环境,不仅为人才提供吃住行的便利,更要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有成就梦想的舞台。

百姓新期盼>>>

温州某事业单位新温州人 李艺:

温州引进人才要考虑人口结构和比例关系。不同层次的人口和人才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现在温州缺的是中间层的人才,高端人才进来以后,直接对接基层的普通工人,技术就难以落地转化。科学家来了以后,没有工程师和设计师帮他们干活,再好的创业点子也会举步维艰,要设法扩大人才政策的惠及面。

明眸皓齿 守护健康

话题重回顾>>>

当越来越多的“四眼娃”“烂牙娒”出现,我们该如何守护孩子的健康,让更多的孩子“笑靥如花”?为从根本上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和龋齿高发趋势,温州于2018年8月率全国之先正式启动实施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并将此列为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首。2019年温州还出台了实施方案,对“明眸皓齿”工程提出具体目标:五年内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和患龋率每年平均降低0.5%至1%的目标。

年终看成效>>>

为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和口腔健康整体水平,我市率全国之先启动实施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3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出台《温州市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实施方案》,并同时成立两大防控工作指导中心,正式吹响高质量推进“明眸皓齿”工程的集结号。2019年11月,在中国数字健康医疗大会眼视光眼科大数据与智慧医疗发布会上,市长姚高员代表我市发布百万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大数据。

据了解,温州实施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以来,全市已完成两次百万学生视力普查,完成近万间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为81470例学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完成率116.4%。如今,温州已建立起“政府主导、学校主体、教医协同、五方协作、家校联动”的明眸皓齿工程 “温州模式”。

百姓新期盼>>>

温州医科大学防盲治盲办主任 涂昌森:

呵护好青少年的眼睛和牙齿是我们的共同心愿,高效率推进近视普查的关键离不开教医联动。进一步推行“明眸皓齿”工程,一定要摸清全市学生的视力底数,才可以对症下药,精准防控。在此基础上,我希望这项工程能进一步与儿童青少年教育综合改革结合,希望通过硬件改造、环境监管进行优化,如校外培训班的灯光亮度也应达到相应标准,让孩子们“心灵窗户”更加明亮。

S1线出行 畅享便捷

话题重回顾>>>

自2019年9月28日S1线全线贯通后,将温州南站、龙湾国际机场、万达广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连成一线,让市民畅享轨道交通带来的出行便利。尤其是2019年10月15日至201912月31日,市民使用“温州轨道”APP扫码过闸乘坐S1线可享五折优惠,这意味着市民今后出行搭乘S1线将更加优惠和便捷。

沿线站点宣传和服务更加体贴周到,实现站点与周边公交“无缝对接”,提升S1线乘车舒适感和沿线周边环境治理,老百姓的建议能帮助S1线真正“火”起来。

年终看成效>>>

2019年被称为温州轨道交通的元年——在出行方式上,温州一举迈入轨道交通的时代。为了让更多市民亲近S1线,爱上这种新的交通出行方式,一年来S1线在不断提升服务中,满足市民便捷出行的需求。

2019年9月28日,温州轨道交通S1线全线正式贯通运营;国庆7天,市民可免费乘坐S1线;2019年10月15日至12月31日,市民使用“温州轨道”APP扫码可享5折乘车;2019年12月27日起,S1线先末班车延长营运时间约1小时;2020年元旦,温州轨道交通S1线又将全线免费乘坐3天。

除了方便,S1线沿线的景观也越来越靓丽,龙湾区状元街道上京公园完成建设,解决了S1线状元段两侧存在垃圾乱堆乱放。围绕S1线机场站,我市拟将部分公交线路调整与S1线机场站的接驳,同时拟开通金海园区至S1线机场站的快速公交。

市民新期盼>>>

市民监督团 王美凤:

最近S1线延长运营时间,更加方便市民日常出行,到机场、去动车站,乘坐S1线已经成了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在便捷出行的同时,我们期盼S1线能继续提升服务,S2线的建设快马加鞭。因为轨道交通只有在形成交通网络之后才会显现出它的优势。

就目前而言,S1线要提高运营效率,首先要继续优化公交线路,建议采取公交线路+社区巴士的模式,完善S1线站点与周边地区接驳的问题;其次要提高S1线站点到商业区及大型住宅区的便利度,增加公交线路和社区巴士的线路和密度;最后可适当增加S1线的发车密度和运营时间。

保护环境 分类垃圾

话题重回顾>>>

如果要评选2019年度新闻热词,“垃圾分类”一定榜上有名。2019年11月1日《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开始实施,温州正式迈入“垃圾分类”时代。

垃圾分类,温州还缺什么?2019年7月“问计于民”栏目推出垃圾分类话题后,引起了广大市民热烈讨论,垃圾分类,定时投放,成为每一个市民的必修课。根据分类的计划安排,市区主、次干道沿线设置的果壳箱按照“可回收物”“其他垃圾”进行分类设置,背街小巷将结合自然更新逐步换代,并逐步在示范片区(街道)、示范小区、示范单位推广易腐 “定时定点”收运模式。

年终看成效>>>

记者日前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获悉,目前温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86%、各县(市)达72%。温州累计创建省级示范小区71个,实施“高层撤桶”“撤桶并点”小区246个,累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商业街49条、住宅小区100个。

温州还相继开设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线路351条,建成农贸市场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施6个,全市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增长率在0.2%,市民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明显提升。

百姓新期盼>>>

市民监督团 张纯来:

垃圾分类先从源头(家居)抓起,要加大宣传,同时要用奖罚制度来约束;我建议在垃圾收集点(站)安装智能设备,对分类垃圾投放时进行提示,同时扫码积分,达到一定积分予以奖励,相反予以处罚。同时管理方面也要跟上;如运输车、中转站也要分类运输、卫生清洁等,这样用不了几年,市民素质自然会提高了,城市会整洁美丽了。

未来社区 创新生活

话题重回顾>>>

2019年以来,“未来社区”突然就火了。放眼于世界,已有加拿大、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正在探索。而去年省两会“未来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这个词汇所拥有的美好遐想具有了明确的方向,不由得让我们对“未来生活场景”充满期待。

年终看成效>>>

我市自去年省政府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以来,快速启动未来社区前期工作,通过走访调研、现场察看,筛选了一批试点社区,并为各个社区的创建工作提供指导。2019年8月。我市试点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我市鹿城集新社区、龙湾富春社区、瓯海南湖社区、永嘉雅林社区4个社区入围首批省级未来社区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杭州。眼下,我市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已处在方案设计阶段,2019年12月已进行了节点性开工。

百姓新期盼>>>

温州市某机关单位 林蔓:

目前我市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将于2020年上半年全面开工,这意味着《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未来场景”将步入实施阶段,即围绕社区全生活服务链需求,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

作为老百姓,我们希望在未来社区建设中植入温州元素,打造出未来社区“温州样板”,如瓯海南湖社区可借助在远程医疗、特色诊疗方面的优势,又有温州附一院南白象院区的载体支持,可以主导打造文化传承与生态康养为特色的未来水乡社区;又如永嘉雅林社区借助杭温高铁建设的带动作用,以温州北站为中心,突出“能源+交通”“5G+交通”等特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