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将迎来正式挂牌成立一周年的日子。日前,市应急管理局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局成立一年以来的主要工作进展。
2019年1月3日,温州市应急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温州应急管理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通过机构改革,市应急管理局承担了综合安全监管、应急协调、消防管理、减灾救灾、震灾应急救援、水旱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救援、森林消防等职责,承担市委应急委、市安委会、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市减灾委、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森林消防指挥部等多个应急指挥协调机构职责,全面负责全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
一年来,市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决策部署,深化机构改革,狠抓队伍建设,推进业务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大应急、大安全、大减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2019年1月—11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7.3%和38.0%,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推行柔性执法,
积极参与营商环境建设
进一步转应变急管理监管执法理念,树立依法行政、以人为本、助企为企的执法意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全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工作方案》,大力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双随机抽查监管、行政告诫和行政调解等5大柔性执法措施。在实施应急管理告诫制度中,市应急管理局根据《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结合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出台《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目录清单》,逐项列明涉企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明确具体运用条件,准确把握执法尺度。推行差异化执法,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将执法重点转向打非治违,开展“亮剑行动”,2019年1月-11月,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1263起,处罚总额4459.28万元,查扣各类非法危化品1507.61吨,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
创新监管方式,
全面深化社会共治共享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推动安全生产的多方参与和社会共治,总结推广全市各地在共建安全队伍、共学安全标杆、共除安全隐患、共御安全风险、共推安全技术、共享安全信息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与成功经验,着力打造安全生产共治共享新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2019年6月20日,全省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温州召开。9月24日,冯飞常务副省长对我市“安监云”监管平台和共享安全“云服务”创新做法作出批示肯定,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推广。作为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10个试点城市之一,市应急管理局全力打造宣教基地建设社会化、示范单位选树精品化、安全文化建设多元化的“温州样本”,“七进”试点顺利完成,2019年11月26日,应急管理部尚勇副部长批示充分肯定温州做法,要求进一步总结推广。11月26日至27日,全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交流培训班暨事故预防服务观摩会在温州举办,推广温州安责险工作经验,市委改革办《探路者》第40期刊发报道。
坚持防救结合,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全市落实乡级防汛责任人5596名,村级防汛责任人4.5万名;开展防汛培训308个班次,培训相关责任人20835人次;开展防汛演练162场次,参演人员7618人次。汛前组织市、县、乡三级防指和相关成员单位,全面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活动,对发现的六大类331项安全隐患,在主汛期到来前全部完成整改。防汛智慧大脑和“应急一张图”一期信息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一张图”被省应急管理厅确定为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612家(省民生实事要求260家),培育社会化救援队伍30支,温州市代表队蝉联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去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过后,积极研究对策措施,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出台《温州市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协同市政府督查室持续推动50条措施落实,从根本上提高全市防汛防台能力。
立足便民高效,审批服务取得优异成绩
2019年,我市率全省之先完成审批事项颗粒度细化,采用“事项拆分”与“办事情形梳理”相结合的方式,将应急管理行政许可事项颗粒度细化为11项主项、63项子项、103项细化情形,并对办事事项、办事情形、办事材料、审核要点、办事指南、申报表单等要素逐项进行详细梳理并公布,让群众和企业做到明明白白跑一次。
同时,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做到“应放尽放”。按照“放管服”要求,将汽油加油站、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等危险性相对较低的事项全部委托下放到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审批,让原来群众要跑县、市两个审批层级才能办理的事项,委托下放后只需在县级层面就可以办理完毕。2019年以来,各县(市、区)办理各类下放委托件101件,为老百姓在“最多跑一次”中“跑程”缩短近5000公里。
应急管理行政审批以群众和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衡量标准,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先后推出预约上门、午间办件、免费快递送达等便民惠企服务新举措。2019年以来,市应急管理窗口为6885位办事群众提供免费送达,让基层群众感受到“足不出户、证件到家”的便利,让群众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路上,真正实现开开心心跑一次。
严格教育管理,狠抓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一根本,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筑牢应急管理队伍的思想根基。推出“周一夜学”制度,成立温州应急管理学院,有效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根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伟俊的批示精神,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周锦勇先进事迹系列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评选表彰十佳最美应急人,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主任何国家、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赵孟进等领导为最美应急人颁奖,颁奖晚会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树立队伍正气。
温州日报记者提问:
2019年是市应急管理局履行防汛防台指挥职责的第一年,请问市应急管理局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夺取防汛防台工作的胜利?
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朱今飞回答:
2019年我市遭受了1956年以来登陆我省综合致灾强度最高的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投入到防台抢险救灾工作中,夺取防台抢险救灾的胜利。2019年,我局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抓好防汛防台工作:
(一)抓好组织机构完善。为进一步理顺机构改革后防汛指挥机制,市防指创新制定了“4+1”温州防汛防台指挥模式,即市防指下设4个分指挥部和1个中心,与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署了防汛防台、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等有关事项合作备忘录,厘清职责边界。
(二)抓好防汛备汛工作。2月底前研究制定了《2019年度温州市本级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安排》,并印发各地参考借鉴。汛前全市共落实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4.3万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实行职责告知。7月10日前,全面完成地质灾害、危房、危险水利工程、河道行洪障碍、城镇防涝、船舶避风等六大类331项安全隐患整改。主汛期前,市、县、乡三级共举办防汛培训436个班次,培训责任人3.11余万人次,开展防汛演练312场次,培训演练活动开展范围之广、参加人数之多,为历年之最。
(三)抓好台风灾害应对。我市2019年遭受了“丹娜丝”“利奇马”“白鹿”“玲玲”“塔巴”“米娜”等6次台风袭击或影响。全市累计转移各类危险区域人员近81万人次,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6984艘渔船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归港避风,休闲渔业提前全部关停;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2.1亿立方米,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防洪效益。
(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灾后短短4天内,全市因灾中断的42条道路、572条供电线路、888座通信基站、247处农村饮用水设施全部抢通;保险理赔实行“绿色通道”,乐清大荆镇受淹的6000多辆汽车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本需1个月的理赔流程。2019年9月1日,永嘉山早村异地重建和其他倒塌房屋全面启动建设,确保因灾失房农户春节前住进新房。
温州都市报记者提问:
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是2019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温州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朱今飞回答:
2019年,市应急管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全力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至9月底,共完成了612家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比省民生实事项目确定的260家超出了352家。主要是做到了“六到位”: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一把手”职责,在全市应急管理局长会议上部署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亲自过问工作进展,统筹协调推进。分管领导带领责任处室认真研究落实,对照任务目标,及时解决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前期准备到位。结合防灾备灾工作,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2019年初下发《关于做好防灾备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避灾安置场所的安全检查、制度建设、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物资补充等工作。
三是任务分解到位。为了科学合理下达2019年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任务分解指标,市应急管理局在充分征求各地意见基础上,经过统筹研究,明确了各县(市、区)2019年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任务。同时,将省里发布的管理规范梳理制作成表单供基层对标执行,做到任务指标明确、建设标准明确、完成时间明确。
四是经费保障到位。加强部门协调,做好经费保障落实。积极与市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测算,明确2019年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使用经费参照2018年办法执行,612家(包含省市任务)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预计使用经费需要2000余万元左右,列入年度经费预算。
五是督查推进到位。制定落实《加快推进 2019年全市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并将该项工作列为对各地应急管理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落实督查每月通报制度,督促各地加快进度,及时破解困难和问题。
六是宣传推广到位。通过《温州日报》等媒体对我市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并在“5·12”防灾减灾日等活动中对避灾安置场所的作用进行重点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避灾安置场所知晓度,使避灾安置场所在灾时能发挥积极有效作用。
温州新闻联播记者提问:
在安全监管中每年都要开展不同主题的安全整治,现在全省、全市有专门部署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综合治理。小微企业主可能会有疑问:是不是大企业就不管不整,专门整治小微企业?对偷偷摸摸非法经营企业怎么办?
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滕晓光回答:
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自觉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要求,都要履行企业的主体责任与法律责任。只是大企业舍得投入、安全基础好,抓安全管理的意识与实现自身安全的能力强一些,安全生产的诚信度比较高;对于这些大企业不是不管,而是按照分级分类监管的要求,检查的频次比诚信度低的企业要少而已。
不少小微企业主往往缺乏责任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管理松懈;部分企业尤其是家庭作坊,根本没有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安全工作可松可紧、可有可无,导致安全隐患多,有些还酿成安全事故。
开展专项整治就是要督促企业自觉落实各项安全要求、实现安全生产,在具体监管与执法过程中,我们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强化服务理念与人性化执法:一是着力督促企业自查自纠自改,凡是自觉整改的一律不予立案处罚;二是注重强化安全生产服务,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整改、解决安全难题;三是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严格按照执法计划与整治要求开展监察执法,而不是随意开展的;四是采取执法预告制,开展专项执法前向所有区域企业进行公开预告,保证了执法的公开、透明;五是实行轻微违法“首查不罚”“及时纠正不罚”和“无危害后果不罚”等制度。
这几年我市坚持开展无证无照企业疏导整治和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四无”生产经营单位集中整治,已经关闭取缔了一大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企业,仅仅“四无”生产经营单位集中整治就关闭取缔和拆除生产经营单位14万多家。
面对全市100多万个生产经营主体,如仅靠应急管理部门,恐怕点多线长面广,难以应对。安全事关你我,我们希望广大群众和从业人员都能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成为安全监督员;也希望广大群众和从业人员当好监督员,积极向我们举报这些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一旦查实还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