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瓯越大地,苍茫无垠的绿色构筑出温州一道又一道靓丽的生态风景线——从泰顺乌岩岭到文成铜铃山,从苍南龙港红树林到永嘉四海山林场,各县(市、区)几百万亩森林郁郁葱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由此在温州生动实践着——自2004年实施公益林保护建设,温州围绕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实施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迄今已建有公益林527万亩。其中,累计建成优质林分生态公益林面积39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78%。
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新组建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统筹山水林田湖为生命共同体,把公益林建设作为温州经济发展的绿色保障来抓,公益林建设稳步推进。随着公益林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温州的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一幅生态温州的大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建设广而有力
公益林成为稳固生态保障
广袤的瓯越绿景,来自于十五年来温州对生态公益林的大力建设。
生态公益林,听起来不那么熟悉,但在我们平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里广泛存在。这是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公益性或服务型为主要目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划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由此出发,温州生态公益林的建设重点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其他特种用途林,以及江河源头、干流、主要支流两侧,重要湖库周围,城市周边,海岸前沿,铁路、国道、省道、国防公路两侧,高山及山地陡坡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生态地位重要地区。
经过2004年的界定完善和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多次扩面新增,目前温州全市有公益林面积527.98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57.82万亩,省级公益林342.89万亩,市级公益林27.27万亩。
从公益林分布来看,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有泰顺县、永嘉县;面积在30-50万亩之间的有苍南县、瑞安市和平阳县。
通过十五年的建设,我市累计建成优质林分生态公益林面积39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78%,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比例为49%。
“公益林区的建设和严格保护,是温州稳固的生态保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保护地和森林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严格建章立制作为公益林建设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专门成立并设立指导和承接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的职能机构,保障了公益林建设的规范有序。县、乡各级政府也都将公益林建设纳入本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层层签订了公益林保护管理责任书、管护合同。林业主管部门每年坚持实施公益林抚育工程,由近及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层层推进、分类实施。
补偿管护得宜
健全网络推行数字化管理
公益林建设的好坏,管护是关键。
“近年来我们通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完善奖惩制度,建立护林员考勤系统等措施,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日常管护。”该负责人表示。
如为加强对护林员实绩的考核,我市永嘉、苍南、泰顺等纷纷建立护林员GPS定位监控系统建设,为护林员统一配备GPS定位手机,对护林员进行动态监控管理。此举既为及时调整不合格护林员及年度护林员工作考核提供可靠依据,也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森林消防装备的科技水平。
同时,随着公益林建设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全市公益林管理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目前各县(市、区)林业部门积极与浙江农林大学等联系,完成公益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公益林小班基础数据、图形数据、历年资金发放使用情况、生态公益林变更调整数据等信息录入完整、规范、准确。
经过几年的精心实施,全市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逐步完善,管护网络体系得到健全,全市生态公益林区没有发生过盗砍滥伐、乱采野生植物、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等林政案件,公益林区内未出现大范围的病虫害,森林火灾案件也明显下降。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2001年开展公益林建设以来,我市全面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经林业、财政等部门通力合作筹措资金,精心组织、规范运作、严格监管,通过新造林、补植改造、迹地更新以及碳汇造林等方式,努力提升公益林生态功能,有效地促进了全市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公益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4年,温州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6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泰顺县、洞头区、文成县先后获“国家级生态县”称号,这些,都是生态公益林立下的汗马功劳。
生态就是效益
去年生态总效益破千亿元
涵养生态,不止塑造宜人的生活环境,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测算,2018 年,温州市公益林产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总效益1072.32亿元。
其中,涵养水源发挥生态效益价值168.91亿元;固土保肥价值85.4亿元;固碳释氧效益价值共45.36亿元;积累营养物质总价值4.12亿元%;净化大气环境总价值507.18亿元;发挥森林防护价值3.39亿元(苍南龙港红树林、瑞安飞云江绿道、飞云湖);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 48.1亿元;产生森林游憩价值209.86亿元。
同时,生态公益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天然的生存环境。近年来,永嘉、泰顺、文成等地野生动植物种类增多,数量增加,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公益林建设为林农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直接而可观的。
目前,温州市年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1.72亿元,受益对象涉及2300多个村、190多万林农。自2004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来,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从8元/亩到2018年提高到31元/亩(泰顺、文成、苍南、永嘉等地已经提高40元每亩),其中林农直接获得政府损失性补助的标准从每亩5元提高到每亩26元,并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
同时,在不影响生态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我市还合理利用生态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森林人家以及林下经济等绿色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之路。2018年,全市森林旅游产值达209.86亿元。
放眼全市,随着全市生态环境的优化,森林生态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永嘉、文成、泰顺等地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全市目前创建森林康养基地26个;森林人家50处;其中11家森林康养基地纳入“首批温州市职工疗休养基地(点)”名单。
森林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林农增收致富。从2017年正式实施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至2018年全面铺开,共办理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2000多万元,全市520多万亩公益林实现火灾保险全覆盖,保额达23.4亿元,让林区百姓“不砍树也能富”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