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施先生拨打本报“党报热线”88869996称,他的银行卡一直在手里,密码也未泄露,卡里的钱却在存进去20分钟后不翼而飞了。
记者调查发现,施先生可能遭受了新型电信诈骗,在办理新储蓄卡时受蒙蔽,他将银行预留的手机号码填成了骗子的的手机号码。而支付宝快捷支付,可以跳过银行取款密码,转走卡里的钱。 见习记者 龚培诚 实习生 郑翔
短信:
往储蓄卡里存2万元 可获10万元取现额度?
3月初,施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声称只要新办理一张储蓄卡,并在里面存2万元,即可拥有5万元至10万元的信用额度,并可立即取现。该短信为陌生号码所发,落款“招商银行”,附有咨询电话。
施先生拨打电话询问,对方表示,他可以通过银行“内部高层”直接完成信用卡服务的办理流程,但需要施先生提供姓名、身份证号及银行卡号,并在办新卡时,将联系电话填为对方的手机号码,以便帮助施先生完成办理银行信用卡服务的申请,最快只需一小时,施先生就可从卡中取出信用额度为10万元的现钱。
3月5日,施先生前往市区吴桥路的招商银行,银行职员校对过身份证信息后,即为施先生办理了一张招商银行的储蓄卡。施先生说,办卡期间,银行没有校对预留的手机号码或其他信息,也无任何提醒。之后,施先生便按照发来短信方的要求,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尽数告知对方,而银行联系电话一栏里,留的是对方的手机号。
3月7日下午2时许,施先生往新办的储蓄卡中存入2万元,然后通知对方要求能够尽快提取现金,对方答应了。
当时,施先生心里还挺踏实,自己掌握着银行卡,对方又不知道密码,钱怎么可能不安全?但过了20分钟,施先生查询储蓄卡金额,发现钱没了,他打电话向对方询问,对方说钱正处于“银行内部流水”的过程,别人看不到。施先生带着疑虑打电话给招行客服,客服肯定了“流水”是看不到的一说,但并未过多解释。1小时后,施先生又一次致电招行客服询问钱的去向,客服告知施先生,钱已通过支付宝被转走,无法拦截。施先生终于发现自己上当受骗,遂向南门派出所报案。
实验:
掌握银行预留手机 支付宝轻松取走钱款
虽然目前还不能明确对方转走施先生卡内钱款的具体手法,但记者根据事情经过的线索并实验,发现如果掌握了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并掌握该银行卡预留的手机号码,确实可以转走他人卡内钱财。
记者进入支付宝首页,申请注册新的支付宝账户,在设置身份信息一栏填写了同事的姓名和他的身份证号码,新的支付宝账户即建立成功。
登录支付宝账户后,记者申请开通新的快捷支付,填写了同事的银行卡号和他的手机号码。通过手机短信校验,该银行卡的快捷支付服务正式启动,记者便将同事银行卡里的钱以快捷支付的方式充了2元到新申请的支付宝里,支付宝未要求输入任何密码或身份验证信息。随后,记者立即操作将这2元钱转到自己的支付宝账户内,支付宝提示需要输入在注册支付宝账户时申请的支付密码,输入后即转账成功。
律师:
银行风险警示不足 应告知用户可能的隐患
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陈炯然律师认为,在人们前往银行办理银行卡的过程中,银行一般会要求客户预留一个手机号码,同时会出具一个“回执”要求客户签字以便确认所预留的电话号码是否正确,多数人对此一般并不以为然以为只是例行手续,实质上这对“回执”的签字实际上就已经有了确认的效力。
2014年3月15日开始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尤其是当下出现的多种新型的在线支付方式,很多客户没有使用经验,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更是一无所知,陈炯然说,这就要求提供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准确、及时地向客户提出相关风险警示。结合本案情形,银行应在客户填写相关号码后尝试拨打并确认号码是否属于开卡客户本人,并明确告诉客户不使用自己手机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
陈炯然律师也建议上当后的当事人及时向银行申请冻结卡片,同时向所在当地公安局的网络监察科报案,以便“支付宝”方面可以协助调查案件,为侦破提供线索。
招商银行吴桥路支行员工郑先生说,在这件事情上,招行本身也不能说没有任何责任。郑先生表示,柜台员工在为施先生开户时,可能确实忽略了确认手机号码为施先生本人,他愿意和施先生进行沟通,尽最大努力在自己的权限内给施先生一个满意的答复。
警惕:
办理银行卡
一定要留自己的手机号
该案的经办民警李警官说,南门派出所已接到数起类似的报案,主要特点都是要求办新银行卡并填写对方提供的预留手机号码。警方提醒,办银行卡时,一定要留自己的电话号码,天上不会掉馅饼,警惕任何不规范的操作。
记者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