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文
初夏时节多阴雨,一个阳光初现的上午,我们来到位于瑞安锦湖街道砚下村的孙诒让故居。义务文物保护员孙传周已早早等候在这里了。
之前,我们曾多次来孙诒让故居采访,每见房屋破落,围墙损坏,连门面都不见,心里总倍感压抑。如今,站在修缮完好的故居前,只见这座百年前的大宅院已拂去了尘埃,在初夏明媚的阳光下重现生机。
1861年
孙诒让父辈建成“介堂”
飞云江畔的砚下村,山清水秀,溪谷幽深。村前的小溪,俗称为“上下溪”,溪流不宽,自山脚由东而西,淙淙向着飞云江流去。村后有一座小山,是被村民称为靠山的“介堂山”,自东而西形成半包围圈,将古村揽入怀中。
孙氏世居此地,以耕读传家。据《孙氏总谱》的记载,瑞安孙氏的始祖叫孙惟睦,于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从福建长溪迁入瑞安二十五都盘谷(即现在的砚下村),世称“盘谷孙氏”。被誉为“三百年朴学之殿”的一代大儒孙诒让就出生在这里。
今年66岁的孙传周,是孙氏后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历任砚下村村委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他也是第十一届、十二届瑞安市人大代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做故居保护工作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可谓劳苦功高。
孙传周打开故居的大门,也打开了故居旧事的话匣子——
孙诒让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这一年,金钱会自平阳渡过飞云江,时事颇乱,孙诒让随双亲避居温州,奔走流离。而砚下村这边,刚刚盖起不久的新屋,也落入时难,被大火烧毁,仅台门保留了下来。
现存建筑于清同治三年(1864)由孙诒让父辈重建,这一年孙诒让已经17岁。他随父南归,被火烧毁的房子也已建成新屋。那段时间,他常在温州、瑞安一带游学,时常会住到新房里来。元大德本《白虎通德论》、阮校刻本《薛尚功钟鼎款识》、旧抄本《水心别集》等书籍都在这一年被他收藏,并开始了鉴藏善本与治金文之学。
“故居坐北朝南,两进的宅子,后面原来还有个占地大约14亩的后花园。第二进的主屋原来是7间,1864年重建后的主屋为9间。村民一直称故居为‘介堂’,介堂后面就是介堂山。”孙传周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故居的道坦成了村文化中心
我们从大门前的轿厅进入故居。轿厅4间,不高,只一层。新建的木门木壁还有些不适应晴晴雨雨的天气,偶然吱吱作响。
所谓的轿厅就是出入的主人宾客停轿、下轿的地方,也是供轿夫喝茶休息处。村里的老人说,原先的轿厅与正堂就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样,主宾坐在正屋里谈话,外面轿厅里休息的轿夫既看不到也听不清屋里的情形。
住在故居隔壁76岁的老人孙经贵说,1950年到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轿厅曾作为村里的会计室使用。之后,老人们都爱往这里聊天拉家常,索性就改成了老人协会。
走出轿厅,眼前一亮。一条“丁”字形的条石主道,将我们引到主屋的中轴线上,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条石主道的西南角,村民称之为“桃儿园”,以前种各种各样的水果。可以想像,百年之前,每逢果实丰硕的季节,孙家主宾流连其中,可以采摘各色时令鲜果。
“‘桃儿园’对面的东厢房原有7间,也已经征收过来,修建好了6间。”孙传周带领着我们从主道上走,介绍说,主道上的条石都是原石,以前条石路上还有旗杆和“旗杆夹”。
进入门台,只见第二进的9间主屋、3间东厢房、3间西厢房共15间房屋,及隔火墙都已修缮完好。
“土地改革时,这15间房屋分给了9户人家。这里人口最多时,有近百人。”孙传周说。
那时,村里没有通电,村民都还过着“农耕生活”,故居里约500平方米的道坦就成了村民们聚集的地方,人气很旺。
孙经贵说,少时他常与伙伴在这里玩耍。这里除了有唱词、变把戏、滚龙等活动,还会放电影。1963年,道坦上播放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村民将故居挤得水泄不通,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蹲着看电影。
1989年
“这间老宅不能拆”
尽管在故居里曾有村民们其乐融融的记忆,但事实上,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初期,是孙诒让故居破坏得最严重的时期。
文革中,围墙上的青山白云、飞泉幽涧、山林瀑布、飞禽走兽、戏剧人物等雕刻一一遭到破坏,门台上的题字也被抹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部分隔火墙也因妨碍“人居环境”遭到拆除,隔火墙下的几口大水缸也被砸坏。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建房的结构早就从原先的木质结构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居住在这里的人家也想“改头换面”,扩建重建。
1987年,3间西厢房里的人家首先拆除老屋,盖起了新房。之后,其他住户也纷纷想要跟进。
“幸好,1989年管理部门下了文件,说明这里的老宅都不能拆除。”孙传周说。
眼看着居住的老宅不能拆,不能建。大家也灭了念头,宽裕的人家先从故居里搬了出来,在村子外盖起了房子。
孙传周说:“1999年,政府出了10万元,我们村里出了1万多元,作为第二进老宅里的8户12间故居安置用地的费用,住户都搬出来了。
这是第一批搬出的“故居人家”。
2004年,瑞安市旧城办会同该市原文物馆、规划建设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到故居进行调查专访,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和协调会,研究讨论保护历史建筑的办法。11月,《砚下村孙诒让故居保护规划》召开了初审会,会上提出了孙诒让故居将“修旧如旧”的修缮计划,计划与当地旧村改造同步进行,修整保护。
2005年,完成《砚下村孙诒让故居保护规划》审批、测绘工作。出台安置补偿政策,妥善处理安置用地征收遗留问题。2007年,完成故居修复工程招投标工作,出台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实施办法。
2013年
故居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2013年初,故居维修的300多万元首批资金到位。
2013年5月15日,故居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孙诒让故居的修缮与其他文物相比更为复杂,因破坏程度较大,需要整体修缮。“这次修缮力度很大。工程施工将故居主屋悬山顶固定住之后,对主屋里所有木墙全部拆除,等于拆了一座老宅重新盖。修一座老宅等于盖两座老宅的钱。”孙传周说,有些木头腐朽了,换下之后,还要用铁片和环氧树脂将老的和新的地方进行固定,再对木头进行防虫、防腐、防火处理。
今年,第二进原3间被拆建的西厢房也已按东厢房原样重建。故居的主屋、厢房、隔火墙等主体,已全部修缮复原。同时,在文革中被破坏的围墙雕刻也一一修复,门台上曾被抹去的题字“太史第”已经重现。
据了解,此次修缮的总投资约1700万元,包括第一期的征收安置及修缮费用近千万元,剩下的700万元将用于第二期维修工程。
从8月份开始,孙诒让故居的修复将进入二期工程,包括后花园、围墙、水池等等。瑞安市旧城办名城科负责人表示,孙诒让故居修缮后将开辟为纪念展览馆,展览孙诒让的生平事迹,使之成为市民感受文化灵魂、传承孙氏精神的重要媒介,同时也给城市增添一道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