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霞 杨志华
日前,市政协文史委组织政协委员及文史专家十余人,走访了名人故居比较集中的苍南、瑞安两县(市),深感喜忧参半。“张琴是蒲城影响最大的名人。传说他去世时,送葬队伍前面的已经到达墓地,后面的人还未动身。他的墓现在马站积谷岭,是省文保单位。”走进位于苍南蒲壮所城的张琴故居,讲解员颇为自豪地这样解说。
喜 政府民间齐发力
苍南蒲壮所城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苍南县统计在册的23处名人故居中,古朴清幽的蒲城就占了7处,其中清台湾总兵张琴故居还是省重点涉台文物。
张琴(1778-1835),字奏南,号韵斋。道光十二年(1832)以台湾镇总兵兼任台湾总理军署翼长之职,率清军一万四千人到台赴任。道光、光绪两帝先后颁布八道圣旨给予嘉奖和追封,并加谥为振威将军。
张琴故居建于清初年间,背靠青山。跨进门台,迎面是正屋七开间,两侧各有厢房,卵石铺地,青瓦覆顶。西侧厢房全然不同于老屋暗沉的色调,显见是新建落成。
随行的蒲城文保所负责人介绍,这老房子早年住进了十多户人家,1990年西厢房被改建成三层水泥建筑,破坏了整体风格。蒲城晋级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后,进行了大量的文物法规的宣传,老百姓才慢慢明白即便自家房子也不能随便建随便拆的道理。特别是随着蒲城名声日隆,文化旅游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益处,人们逐渐认识到名人故居保护的重要性,自愿配合文物保护工作,拆除了水泥楼房。张琴故居庭院因此得以恢复修缮。
张琴故居的修缮工作极大地鼓舞了蒲城的文保工作者,他们说这为今后金德宽、谢香塘等名人故居的保护维修探索出了一条路子。
和张琴故居的命运颇为相似,瑞安蒋幼山故居也在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从危房变成当地有名的文化景观。
“蒋幼山故居是海安老城最好的房子,也是瑞安市内难得的大型西式建筑。”在瑞安塘下镇海安海东村东门街27号,众人细细观赏着精美的灰塑、优雅的拱券门、中西合璧的青砖建筑,无不赞叹它的大气典雅。
蒋幼山(1885-1953),字岩仁。出生于海安的武术世家,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名噪一时的铜钟功和小八卦拳的名家,在多地创办拳社,门下高手辈出。这座占地近800平方米、坐北朝南的老房子,据蒋氏家谱记载,建于1916年,由正屋和两侧院落的四座楼房组成。
新中国成立后,正屋作为海安乡政府驻地,两侧院落则分给多户村民。1996年乡政府迁出后,老房废弃多年,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落脚点,杂乱不堪,火灾隐患严重,房管部门鉴定为危房,必须拆除。文保人员到现场考察后认为,此处故居颇有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且保存基本完好,应予修复。
当地老协、蒋氏后裔及门人自发组织成立了修复委员会,多方奔走。从2007年开始到去年,蒋幼山故居终于再现昔日风采。“一共出资119万8千多,其中主楼93万8千多,图纸绘了8万多,后面用了10多万,基本是政府出资”,蒋幼山再传弟子李松林,指着前前后后的建筑如数家珍。这位在广州做生意的老板,身兼当地文保员,为蒋幼山故居的事,他常常放下手头的生意,不知跑了多少路。他的心愿很朴素:“把故居修复好了,海安人脸上都有光。”
忧 多数故居成危房
一路走来,看到了不少受重视得以修复的名人故居,然而看到更多的老屋却犹如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岁月的侵蚀中,寂寞颓败成一座座危房。
苏渊雷故居位于苍南龙金大道旁的钱库镇玉龙村,坐北朝南。这座已有200年高龄的老房子,现仅存正房。桑美台风那年,屋面被严重毁坏,县教育局曾拨款维修东边间,结果木结构的房屋被装上了玻璃窗,反而破坏了原有风格。如今老屋已被族人出租,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房间里一堆堆的再生棉。
苍南县博物馆馆长蒋久寿介绍说,这里是县文保点。因为是私人房产,其主人需履行保护职责,但苏渊雷子女在上海,鞭长莫及。如果要升格为文保单位,周边的环境也要一并纳入保护范围,老百姓往往缺乏积极性,因为现在这个村地基很贵。我们当前的职责只能是使它“不塌、不漏、保护本体”。
苏渊雷(1908-1995),名中常,晚署钵翁,是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与苏步青、苏昧朔并称“平阳三苏”(苍南原属平阳县)。望着灰头土脸、残破缺损的老屋,文保专家蔡钢铁感叹道:“平阳三苏”中一文一理,这里的状况和苏步青故居反差太大。
同样有着200年历史的许松年故居,虽然2003年已被列为瑞安市文保单位,但其D级危房的现状显然不容乐观。
许松年(1767-1827),字蓉隽,号乐山。清嘉道年间水师名将,授广东陆路提督、福建水师提督等职。位于瑞安玉海街道水心街24号的许家大屋,坐北朝南,由门厅、正厅、厢房、主楼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
这座木结构为主的纯中式庭院,现在属瑞安医疗器械厂所有,器械厂停工后将其租给许多小作坊,成了生产模具的一个个小型机械车间,机器隆隆,油污遍地。屋顶残损也很严重,檩条年久腐烂,屋面漏雨,人上去修理都很困难,“可是再不修理,有坍塌的危险。”
瑞安民间有句俗语:“许大人家的门台比城门高”。如今的门台已非旧物,但从残存的回廊走马楼、檐柱梁架间依然可以想见其布局规整、楼宇高敞、装饰精美的昔日荣耀。文保专家们指点着建筑的细部:“它的用料、装饰部分比玉海楼都要好!”
走过一座座故居,留下一声声叹息——有“洋状元”之誉的项骧故居,屋顶损坏,装饰部分破损严重;被誉为“东瓯三杰”之一的陈黻宸故居,原阳台已被搭成厨房,前厅全部被改建;在港台学术界影响巨大的林尹故居长期被作为医药公司的药材仓库;更令人痛心的是,教育家刘绍宽故居已被烧毁,数学家姜立夫故居仅存门台……
专家观点 科学规划 加大投入
名人故居的现状让委员、专家们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时不我待,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针对我市目前存在部分名人故居保护不及时,损毁严重甚至消失;名人故居缺乏统一的认定及分类保护标准;名人故居产权不清、管理分散;名人故居保护经费严重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考察组向政府决策部门提出如下建议:
制订出台《名人故居保护实施办法》,明确分类标准,能够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要尽快申报,不够申报档次的,也要尽可能列为近现代重要历史建筑纳入保护;明确管理主体,确定名人故居的政府保护管理机构,使之全权负责名人故居的保护、修缮等工作。
解决名人故居业主的后顾之忧。及时改善名人故居基础设施条件,坚持延续文物保护与惠民双赢原则,对名人故居进行科学规划整治,按照不损害文物本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原则,改善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创造“外古内今”的宜居生活环境;对我市重点名人故居,根据实际情况,向业主采取产权买断、租用等模式,同时对因保护需要而外迁的业主,政府应制定《名人故居业主外迁安置政策(意见)》,在土地指标落实、住房安置等方面,妥善安排。与此同时,争取名人家属(后裔)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积极引进人才,加大对名人故居保护资金投入。出台优惠措施,引进和留住文保人才。以市、县(市、区)政府两级财政资金为主,社会各界捐助为辅,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筹集名人故居保护、修缮资金。对于目前尚未列为保护对象的名人故居,可制定有关社会捐赠赞助和认养保管的政策措施,凝聚民间力量和社会资源,动员名人后裔、社会能人、受益群众捐资,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名人故居保护的积极性,建立起政府、社会、集体、个人按比例共同出资承担的投入机制。
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做好开发利用工作。通过旅游参观、媒体推介、学术研究等多种途径,发挥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营造全社会珍惜、保护名人故居的氛围。
相关报道见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