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川速度,跑出山村发展新样本

来源:温州日报 2014-03-19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3

本报记者 杨世朋

报道组 钟建芬 雷忠义

让川,原本只是文成县西坑畲族镇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山村。村子不大,从村口走到村尾不过5分钟。村子不富,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民仅靠房前屋后的种养或外出务工为生。

但是,如今的让川并不小,村里的石头墙、竹篱笆、孝牌坊,可以让你品读个把小时。让川也不再穷,千年古樟树、乡村四合院、枫树林,成了乡村游的“聚宝盆”。

从小到大,从贫到富,巨大的反差,就发生在“一念之间”,确切地说,就在“美丽乡村”创建的短短5个月里。

让川之“速”,是用5个月,让村里的乱点、脏点成为美丽乡村的景点;让川之“度”,是村民以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觉醒。让川“速度”的背后,是村干部的作为,是村民生态立村的觉醒,是一个区域后发崛起的样本。

速成之路

给个机会还一个奇迹

一直到2013年7月,让川的美丽乡村创建,八字还没一撇。

“申请表拿在手里,心里还在打鼓。”分管让川村的敖里社区书记夏澎云回忆,当时村里有98处露天厕所和灰斗,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赤膊房比比皆是,根本不具备创建的基础条件。

“这事缓不得,别的村能创成,我们村一定可以。”“给一个机会,年底验收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村党支部书记叶建平的执着,让村子“挤”进了全县美丽乡村的创建名单。

茅坑怎么可能改造成绿化带?“能,一定能。”

灰斗拆了,种地的锄头往哪里放?“放心,整治之后会腾出地方。”

外墙粉刷,质量不好怎么办?“粉刷一面墙有八道工序,保准你会满意。”

……

创建始末,从村干部到普通党员,每个人都身背好几张这样的“包票”。而村民们则捏着“包票”,拭目以待。

“起初我也不相信,就怕村干部骗我们。”92岁的叶益尧老人,每天看着村子里的变化,担心也慢慢转为放心。

从去年7月到12月,过去让人捏着鼻子匆匆而过的露天厕所,改造成了青草绿树相映的绿化带;红砖裸露的赤膊房,披上了水墨画般的“新衣”;被渔网拦成的菜园边,垒起了古色古香的石头墙;垃圾成堆的水池,清理成鱼儿嬉戏的池塘;满地跑的鸡鸭,圈养在了篱笆墙里……

进化之道

感谢执着办事的好干部

对于村子的改造,在外经商的叶化勇至今仍有愧疚。起初,他很反对外墙粉刷,多次打电话到镇里,“我家一年前刚贴了新砖,为什么还要再粉刷?”可当他春节回家,看到全村统一改造后的面貌,不由赞叹:“感谢你们,你们是真正为民办事的好干部。”

从最初的怀疑,到如今的首肯,让川因创建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美丽乡村创建之初,村支书叶建平还兼顾着货运生意。后来,客户的电话被一一回绝,每单四五百元的生意不做了。“我最先起的头,要是搞不好,书记就不称职。”叶建平的责任感,让他在去年9月村“两委”换届中全票连任。

在换届中新上任的村委会主任叶志赟,也跟着村支书“不务正业”。“换届选举停工20多天,要赶紧把工期补上。”从上任第一天起,他就一直盯着赤膊房粉刷,“要快,更要让村民满意”。随后,他在温州市区与人合股创办的鞋厂,全权交给他人打理,即使厂房搬迁需要自己的证件,也只能托人带过去。

“村干部的付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夏澎云说,一张张“包票”的兑现,一个个乱点变景点,感染了村里不少人。58岁的党员叶仕多,每天义务当起保洁员,“报酬先不谈,村里的事重要”。还有村民把自家灰斗拆下来的石块,补上村里残缺的石头墙,实现变废为宝。

发展之变

四棵菜卖了二十块钱

今年春节期间,村里还爆出了一条“新闻”。一位阿婆在菜园种菜时,从一辆轿车上走下一个人,掏出二十元钱买了四棵油冬菜。“四棵菜卖了二十元钱,哪有这样的好事?”还有不少村民注意到,从新56省道疾驰而过的车辆,渐渐拐到村子里来,有人下车问,村里有什么好玩的景点,有农房可以住宿吗?

这个“新闻”,让常年在温州市区经营餐饮生意的叶伟,萌生了回村创业的想法。“正好可以开一家农家乐。”叶伟说,现在的村子,处在去铜铃山、安福寺等景区的边缘,离县城只有15分钟车程,村里还有千年古樟树、红枫林,这些都是发展农家乐的“宝贝”。

如春风化雨般的点滴改变,不仅打破了小村自给自足的产业格局,还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旅游的新图景——

立足田园枫情的定位,村“两委”将继续带头打造村标、村口驿站、小广场、古樟树观景台等景观,保护和修缮古建筑、门台、牌坊等文物,开发民宿、农家乐、土特产零售等产业,打造文成第一批“乡村旅游综合体”。

这一规划,作为军令状,被放置在了村口的宣传栏上。叶建平说,凭着“让川速度”的一股子干劲,让川人还要将致富梦播撒在美丽乡村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