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凯
水患有天然的,有人为的,“上善治水,利物有静”,是恶是善只是看如何治理。
治水是个综合工程、系统工程。“五水共治”与“五位一体”紧密关联,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与“五位一体”建设息息相关,就是要形成政治有为、经济转型、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生态良好的局面。
因此,治水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大局与小节相促进,当前与长远相呼应,手段与目的相统一,整体治理与局部治理相配套,专业治理与非专业治理相协调。
1、治水先治海。地球表面积里约71%是海洋,一般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是地球水循环的源头,也是地球气候调节器,它可以为人类提供40%的再生氧气,因此海洋和森林并称为地球的“左右肺”。不仅如此,海洋还是个资源聚宝盆,是大粮仓、大矿场、大药房、大能源库、大建材基地。当前人类盲目开采耗费资源触目惊心,当陆上资源将尽时,人类必然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成为人类最后的边疆,人类未来的希望,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就成了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然而,不若如此,百流归大海,污水亦归大海,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如赤潮的影响,又如近海水生物将近灭绝,站在海边,已听不到昔日的海鸥叫声了。防止海洋污染迫在眉睫,而治海必然上溯到治理江河。
2、治海先治河(溪、江、河、湖)。江河之流承载着调节局部气候、淡水供给、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的作用,治河应遵循自然规律,就要治理污染、清淤疏浚,涵养水源、绿化两岸,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使河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处于良性循环,这是治标;但是江河之水原本生态,污染源于岸上频繁排放污水污物等,故要治本,“治水”问题在河里,根源在岸上,这就要“治岸”了。
3、治河先治岸。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肆意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使河水水质恶化;二是紧靠河道滥建房屋,严重影响河道景观、侵占河畔绿地、毁掉河边野生动物的巢穴和生存环境。治岸是关键,这个关口把住了,就掐住了河道再污染的机会,如排污口的水要先治理,达标后再排放,迁走重污染企业和用水大户。但是河道污染绝非这样简单,影响因素众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在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环节控制污染,防止一切废渣、废料、废水和生活垃圾等排入江河湖溪里面,所以岸上问题,关键在人。
4、治岸先治人。一切污染源都是人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治人更难,是人都不愿被治,该谁治,该治谁的问题依然是两难的选择,但无论如何,水污染了,人人都是受害者,其实也是施害者。“治水”,每个公民都是主体,自己应该成为行动者。
首先是“政治人”,政策制度法律制定设计不完善以及监督不到位而间接造成的环境污染,真的不容忽视,政治人的责任担当尤其重要。近的不说,远的例子就有一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兴修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又宽又长的水渠,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百姓受益很大,但是一项辛苦修成的“水利”工程不久变成了潜在的“水害”,沿堤的农民开始在旱季把庄稼种到堤岸边,有的甚至把农作物种到了堤坝内,雨季来临时渠水上涨,这些农民为了保住自家的渠田和庄稼不被淹,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这种情形愈演愈烈,水渠被挖得遍体鳞伤,经常因为决口导致水灾。这样延续了1500年,为治这水灾,苟陂县一带便出现了87位好官和395位庸官,直到宋代李若谷到苟陂任知县,贴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只抽调沿渠百姓自行修好决口的堤坝”这个告示,引导人们消除自私自利的念头,修筑起自律自理的堤坝,“水害”才得到根本治理。尽管开头被百姓暗评为最不得人心的庸官,最后人们才意识到李若谷是真正有为的好官。
其次是“经济人”,一些企业为利益驱使,不顾法律,不顾良心,无知排放、恶意排放、无畏排放、肆意排放污水污物,必须从根本上予以杜绝、严罚、制裁。绝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税、GDP数字、甚至一己贪欲听之任之、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大污、小污”“落玉盘”,泛滥成灾,富了少数人,害了绝大多数人。
再次是“社会人”,社会的公平公正遭践踏,社会的良心就会被人类自己放逐,人人成了破坏环境者,人人又是受害者,以至于陷入恶性循环。
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强化环保意识,打造法治环境,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监督员,人人自觉治水,人人自觉护水的局面,这样才会杜绝一些人治水,另一人继续排污的尴尬现象,治水才会有真正成效。“五水共治”不仅要“人”到,更需要“心”到。
5、治人先治心。治水绝非一日之功,论治水,计划和口号只是手段而已,源头在于“心”,人为主体,心为主因。治水护水,决策者、执行者、监管者、生产者、消费者都要用心、同心、齐心、恒心。用心对待“五水共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同心同向,凝心正气,齐心协力,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治水的持久实践中去。同时需持之以恒,方能见效,达到从“治水”、“化水”至“爱水”的境界,善治水方是人性大德。
6、治心先治德。人心如一块田,只有种上草坪花木,且经常养护、疏理,才显示生机和活力,风格和信念,这就是人文养德。“治水”即“治德”。干部要培育“官德”,现在的干部要像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样的责任担当,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宗旨,恪尽职守,转变作风,将治水治到百姓的心坎。企业要培育“商德”,治水的重点对象之一就是企业,企业的责任不单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有服务社会责任,保护环境等义务,企业要注重塑造企业伦理、商业道德。根据现实情形,企业培育商德,要“德”、“法”兼治,仅让相关企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是不够的,要采取多种措施杜绝、严罚、惩戒,形成不敢偷排、不能乱排、不会违排的监管机制,同时运用大众传媒揭露丑恶,扬违规企业恶名,显无良商家丑态,根绝企业乱排放污染物行为。民众要培育“民德”,要弘扬传统文化,重塑生态伦理,通过个体的自觉行为,培育生态伦理观,汇聚强大的正能量,要发动群众爱护家园,建设美丽家园,使之自觉参与公益,自觉监督治水全过程,形成人人自觉参与治水护水的良好习惯。
作者为瑞安市委党校副校长